阿奇霉素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胡建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阿奇霉素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胡建伟

胡建伟

武冈市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400

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74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可缩短病症消失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奇霉素;小儿肺炎;红霉素;作用分析

小儿肺炎是常见的儿科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呼吸急促、高热、咳嗽、咽喉痛等症状,特点在于并发症多,若没有及时的干预,重症患儿会并发心力衰竭、脓气胸、缺氧性脑病、中毒性休克、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等,危机生命安全[1]。临床经验表明,阿奇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对小儿肺炎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论证这一结论,本文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了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7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共37例,女17例,男20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5.3±0.8)岁,病程时间2—15d,平均病程时间(7.5±1.3)d;对照组患儿共37例,女15例,男22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5.5±1.0)岁,病程时间3—14d,平均病程时间(7.7±1.2)d。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静脉滴注红霉素30mg/(kg?d),1次/d,持续治疗1—2周;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mg/(kg?d),1次/d,注意滴注时间应在60min以上,持续治疗4—6d。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评价标准

无效:治疗后患儿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均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加重;有效:治疗后患儿各项症状有所改善,体温基本正常,胸片显示肺部阴影部分吸收;显效:治疗后患儿各项症状明显改善或基本消失,胸片显示阴影消失。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统一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使用n(%)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使用x±s表示,P<0.05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

观察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4.2±0.8)d、(2.4±0.5)d、(6.3±1.2)d、(7.0±1.8)d;对照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8.5±1.0)d、(4.5±0.8)d、(9.4±1.5)d、(9.8±2.0)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见表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中仅1例患者出现了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1/37);对照组中3例胃肠道反应,2例皮疹,1例注射处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2%(6/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肺炎初期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头痛、咽痛等症状,婴幼儿多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多系统和多器官损害,如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游走性关节痛、神经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非特异性肌肉疼痛[3]及贫血、血尿等,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命安全。由于小儿免疫力低下,各器官、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感染支原体后,会有一定时间的隐匿,容易发展为肺炎。客观来讲,支原体检测难度非常大,且培养条件较为苛刻,很难做到及时诊断,无法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目前,分子诊断、血清学诊断等方法的应用,小儿肺炎检出率有明显提升,发病人数也相应升高,这成为了临床上重点关注的问题。对小儿肺炎的治疗原则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以减轻疾病对患儿生长发育和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见,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是控制小儿肺炎的关键。

红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其疗效不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多,患儿会出现胃肠道反应、皮疹等不良情况,加上静脉滴注时间较长,患儿及家属的耐受力不佳,因此接受度不高。阿奇霉素同样是一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其可以通过抑制支原体蛋白的合成,发挥抗菌效果,该药物的特点在于稳定性强、抗菌谱广,亲和力高且组织渗透性较好,可直接通过细胞壁吸收,将药物有效成分送达感染部位。同时,组织浓度高,炎症部位的药效浓度要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尤其是支气管和肺部,且药效维持时间较长,能够有效作用于病灶,彻底清除病原菌。和红霉素相比,阿奇霉素的安全性更高,只有极少数患儿出现了肠胃反应,且症状较为轻微,未做特殊处理即消失。从药理学作用来看,阿奇霉素的疗效更好,治疗迅速、安全,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儿的病症,解除其痛苦,患儿和家属的接受程度较高。但是,对于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单纯应用阿奇霉素还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需要结合甲泼尼龙[4]等药物,来治疗难治性肺炎,避免病情继续发展损害患儿健康。总的来说,对于一般性小儿肺炎,阿奇霉素均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小儿肺炎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可缩短病症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晖.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1):49-51.

[2]张超雁,高立品.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在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133-134.

[3]王海珍,夏朝丽,曾玢等.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7):1371-1372.

[4]王芳,王森.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7,26(1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