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阐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阐述

武琼华

中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100

摘要: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无特异临床表现,与其他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症状较为相似因此常被误诊。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需要具备特异性,提高诊断准确率,使得患儿可以及时获得相应治疗。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肺炎;临床诊断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常见肺炎之一,患者症状轻重不一,有发热、咳嗽、厌食、畏寒、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多数咳嗽重,一般无呼吸困难表现,但部分婴儿可有喘鸣及呼吸困难,重症病例可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或气胸、坏死性肺炎,可出现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如皮肤黏膜表现,血尿,溶血性贫血,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等,威胁患儿生命健康。因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此需要相关的实验室等诊断方法,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根据以上情况及笔者本次对前人报道进行回顾分析,收集临床诊断方法及进展,为后续临床诊断提供方法参考,具体如下。

1、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病毒以及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因此对多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天然耐药,对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的抗生素有效,以及支原体免疫血清可以抑制繁殖,因此治疗手段主要根据以上考虑。肺炎支原体易发人群为5-15岁儿童,且随着年龄增加肺部损伤越大[1]。

2、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染的呼吸道疾病,该病原体通过滑行进入纤维毛细胞的隐窝中,与粘膜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神经氨基受体结合,破坏粘膜上皮细胞,抑制纤维毛清除作用,并大量释放有毒的代谢产物,以上代谢产物在人体的呼吸道中发生病变,从而引起炎症。临床实践表明,肺炎支原体不仅可以损伤人体呼吸系统,还会产生多种并发症比如心肌炎、肾炎、脑炎,并伴随呼吸窘迫等,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加强诊断和鉴别,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需要及时发现并做相应的治疗[2]。

肺炎支原体感染除了支原体侵犯粘膜上皮细胞导致局部损伤外,还可以因为体液免疫及以细胞免疫引发全身其他系统症状。肺内表现: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为声音嘶哑、发热、咳嗽、头痛等,严重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一般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为上呼吸道症状为主,无明显的肺炎,5岁以上容易发展成为肺炎。与其他病原菌感染比较,儿童感染后呼吸道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但是成人因感染年龄比较低,基础疾病少,外周血白细胞多正常,与肺炎链球菌比较,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为发热和严重咳嗽。

3、临床诊断

3.1影像学诊断

胸片:早期病变肺部纹理增多,边缘比较模糊,病变进展后可表现为斑片影、实变影,疾病发生在1-2周内吸收,长可达4周。肺炎支原体感染胸片特点与其他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变无特异性。

CT:儿童CT与成年具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双侧支气管周围以及血管周围间质浸润,其他还包括肺叶或者段实变影伴胸腔积液等。

3.2实验室检查

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生长需要2-8周,比较缓慢,且要求的营养比较高,因此一般不采取实验室培养。实验室培养的灵敏性一般低于60%特异性达到100%。标本取样一般为口咽拭子或者患者痰液。

血清培养:血清一般需要双份血清标本以及抗体,但是双份血清标本抗体滴度浓度增加4倍仍然是目前肺炎支原体急性感染基础。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一般具有脂质和蛋白质抗原,疾病感染1周左右或刺激产生抗体,3-6周高峰然后下降。目前对于血清标本的检查一般采取酶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该种检查方法可以定性和定量监测IgM、IgG以及IgA。有研究显示,单份血清的IgM检测敏感度仅有31.8%,而双份可以达到88.6%,IgG抗体出现比IgM迟,浓度峰值出现在感染后的5周后,单份血清阳性率低于50%,而双份可以达到82%,但IgA目前检测试剂盒比较少[3]。

分子生物学:因采取分子生物学检验后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等优势因此在目前临床中获得广泛的使用。目前一般使用PCR等方法检测,采取实时PCR比传统的PCR方法更简单,可以定量检测并且灵敏度较高,实时PCR检测灵敏度可达到93.7%,特异性可达到98.9%,因此临床应用广泛,特别是急诊科中应用更加广泛[4]。

4、临床治疗方法

由于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等治疗肺炎支原体无效,因此主要使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以及喹诺酮类治疗,但是喹诺酮类对于1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对于8岁以下儿童禁用,同时需要注意其目前对于大环内酯类具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的病原体退热以及呼吸道症状缓解时间均比较长,因此使用应注意。此外,对于重症患者,临床也可以采取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因患儿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均出现紊乱,因此可以采取激素治疗,可以有效的阻断免疫机制,改善病情。此外也可以使用激素与抗生素联合应用,从而减轻组织炎症程度。具体方法为:5-10mg/kg氢化可的松静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患儿提供舒适环境,温湿度适宜,每日营养丰富,补充体液,注意患儿口腔卫生护理等。

5、小结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发病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除了可以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引起其他系统病变,破坏患儿机体环境。肺炎支原体为一种通过飞沫传染疾病,日常应注意保护好儿童,避免与该疾病患儿接触,在临床诊断中可以结合患儿基本症状,结合实验室指标、CT以及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临床治疗药物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重症病例,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最大程度保证患儿健康。

参考文献:

[1]YounYS,LeeKY,HwangJY,etal.Differenceofclinicalfeaturesinchildhood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ia[J].BMCPediatr,2010,10:48.

[2]廖旭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8):241-243.

[3]OzakiT,NishimuraN,AhnJetal.UtilityofarapiddiagnosiskitforMycoplasmapneumoniaepenumoniainchidren,andtheantimicrobialsusceptiblityoftheisolates[J].JInfectChemother,2017,13(40:204-207.

[4]冯华娟,石秀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2(20):111-113.

[5]张艳君,向希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外感染特点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药治疗[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5,2(05):36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