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心脏病B超诊断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高血压性心脏病B超诊断效果观察

李妹云

李妹云

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413002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B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140例,观察组1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心电图方式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则采用B超方式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过诊断对比,观察组患者中诊断出左室肥厚的共有109例,对照组患者中诊断出左室肥厚的共有93例,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B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敏感性,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B超;诊断效果;心电图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患者由于血压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从而导致心脏结构和心脏功能发生了变化,发病后患者的左心室负荷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左心室肥厚或左心室扩张等症状[1]。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越早治疗对于患者越有利,因此及早诊断发现病情有利于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B超检测技术愈加成熟并广泛运用于临床检测中,针对腹部脏器的检查准确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B超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均不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可以对检出的准确率进行横向比较。本次研究为了对B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效果进行探讨,选择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140例,观察组1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68例,年龄在45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5±3.82)岁,患者的病程在3.5年至2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1.95±2.65)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76例,女性64例,年龄在43岁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71±3.65)岁,患者的病程在4年至2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1.47±2.8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心电图检测,采用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交由专业的医师对心电图进行分析。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B超检测方式,将探头频率设置为2.5MHz至3.5MHz之间,让患者向左侧卧在平台上,对患者进行左室长轴切面的扫描工作,观察记录患者的心脏左室的收缩情况,并查看患者左室室壁的厚度,并根据观察的结果计算出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记录患者左室舒张早期和晚期的血流峰值流速,并得出早晚期的峰值流速比率。

1.3观察指标

左室肥厚的超声诊断标准如下:对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行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方式进行检查,如果在患者的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影像中,看到室间隔舒张期前后径大于12.5mm,并且室间隔收缩期室壁厚度超过正常情况的65%至70%,则可以判断患者存在室间隔肥厚症状;如果患者的左室后壁在舒张期的前后径大于13mm,则可以判断患者存在左室后壁肥厚症状;采用二尖瓣键索水平,男性左室肥厚的判断标准为左室内径大于55mm,而女性左室肥厚的判断标准为左室内径大于50mm。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卡方对其进行检验,当P<0.05时,代表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诊断对比,观察组患者中诊断出左室肥厚的共有109例,对照组患者中诊断出左室肥厚的共有83例,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如表1所示,诊断的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3.讨论

高血压患者的心脏是该病的主要靶器官,患者若长期处于高血压的状态中,会对心脏产生不利影响[3]。心脏B超主要是借助超声查探患者的心脏组织界面,通过低强度的回声反馈得出相应的心脏影像,而心电图则主要是对心电活动进行记录和观察。因此当B超检测出患者存在心脏肥厚或扩大现象时,心电图中QRS波群电压也会表现出增高的情况。根据本次结果显示,B超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心电图检出率,同时B超检测也对患者的心室厚度进行了准确的反馈。出现这一情况的具体原因尚未有定论,目前的研究认为胸腔位置、胸壁结构、肺组织含气量、心脏所受刺激而产生的扩张等因素均有可能对心肌组织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心肌组织成分的增长比例出现不同[4]。根据相关研究表明[5],当压力增加时,左室肥厚状态下出现的胶原成分也会相应增加,如果左室肥厚的症状较为严重,则会有超过1/3的心肌细胞会被胶原和纤维组织取代,同时有大约1/4的心内膜会出现纤维化现象。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到,B超比心电图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和敏感性。

B超作为一种崭新的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B超检查能够准确地反馈患者的脏器、病灶及其周围的情况,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因此在疾病的早期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除此之外,B超在鉴别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风心病等疾病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当然目前技术下B超仍存在一定的劣势,例如:B超的超声穿透力相对CT和X线较弱;在进行B超检查时,若出现重复性的多次反射或者被外界所干扰,则会导致假反射的情况发生,从而产生误导性的影响,从而对诊断造成不利影响[6]。心电图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患者的左心室和右心室同时存在肥厚的情况,则在心电图检测中会出现电位相互抵消的情况,从而无法在心电图中察觉到异常的情况,导致误诊。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为66.42%,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为77.8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到B超检查的显著优势。

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B超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敏感性,有利于及早发现病情及早治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志斌.高血压心脏病B超诊断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4):85-86.

[2]覃华玲,吴巧云.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与心电图的对比观察[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6,37(1):45-46.

[3]黄秀芬.心脏B超用于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的效果观察[J].今日健康,2016,15(7):352.

[4]奴尔扎提·木尔扎哈力,杜丽娜.68例B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9):415-416.

[5]袁盛兴,黄晓云,刘志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诊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6):126.

[6]何美菁,王玉英.心电图检查与心脏B超检查应用于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效果比较探讨[C]//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研讨会综合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