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妇产科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李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辽宁沈阳110001

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护理中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定临床护理价值。方法: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妇产科共收治产妇60例,通过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30例。其中参照组行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医疗费用低于参照组,其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通过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妇产科中,能够有效提升满意度。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研究;临床指标;价值分析

作为临床一种新型护理方式,临床护理路径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发展[1],逐步受到推崇,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简称为CBP[2],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患者进行护理模式的制定[3],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让护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性,通过预见性指导等,让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提升[4-5]。妇产科中,收治的病例较多,同时只有经过细心指导,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当前对于妇产科的护理逐渐受到医学研究人员以及大众的关注。针对于此,本文通过对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妇产科共收治产妇60例患者进行分析,通过将临床护理模式应用其中,以此评定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有效性。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入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60例,通过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30)和参照组(n=30),观察组中,最大年龄38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年龄(30.1±2.5)岁;参照组中,最大年龄37岁,最小年龄20岁,中位年龄(30.0±2.4)岁,两组基线资料如最大年龄以及中位年龄等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征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时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认可本次的研究,患者均自愿参与。

1.2方法

参照组行基础护理模式,同时加强心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加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具体方法为:①人员指导:选取在我院妇产科工作年限>5年,同时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以及护理经验十分丰富的护理人员或者护师,设置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按时对护理人员进行知识指导和培训,学习临床护理路径的知识要点;②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工作表:通过护理模式对采集的资料数据进行选取和设计,制定符合妇产科模式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并参照现有的护理标准和指南,对护理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和总结,其中临床护理路径包含护士专用CNP表。③患者人员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和医师通过指定流程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模式,遵循临床护理路径计划表以及健康指导,责任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对路径设计表中的内容进行分项完成,未完成的项目则进行补救护理。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研究成员需要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修订,保证临床护理路径的完整实施。⑤在患者入院当日,对患者加强术前寻访指导,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述医院规章制度,其中包含安全管理条例,物品保管方法,陪护制度,介绍医院设施,介绍责任护理人员、护士长以及主管医师。同时向患者讲述母乳喂养要点,发放知识手册以及健康教育指导,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陪伴分娩全程,对患者耐心进行讲解,保持态度的温和,并讲述在宫缩阶段,产妇如何进行有效的放松,并在新生儿出生后如何吸吮,进行皮肤接触,根据产妇的个人喜好掌握饮食,强化体力,在分娩当日,进行针对性指导,由责任护理人员进行产褥护理指导,讲解新生儿用药情况,并讲解护理要点,进行宫缩情况的观察。

1.3效果判定标准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测定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组间统计。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临床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两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统计以及住院时间统计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两组患者满意度分析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组间对比判定为p<0.05的差异性,则证实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疗费用以及住院时间分析中可知,观察组的治疗费用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分析

3讨论

在当前临床医疗模式的不断变革和深化背景下,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院妇产科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来对护理工作进行改善和优化,同时辅助治疗效果的提升,来达到治疗以及护理流程的标准化以及科学化,同时做到护理计划的有条不紊。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通过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来达到护理人员临床经验能力以及责任意识的提升,同时由被动护理模式变为主动护理模式,达到有效的护理效果。通过本次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为(3364.4±1098.5)元,参照组为(4260.2±956.5)元;观察组住院时间为(3.85±1.48)日,参照组为(5.63±2.02)日。两组患者满意度分析,观察组总满意度为28例(93.3%),参照组为21例(70%),证实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通过在妇产科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够对护患关系进行改善和调节,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医疗信息的传播,对中间的治疗流程和护理环节进行减小,给患者带来优质以及细致的护理模式,并强化患者健康理论知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因本文研究时限以及例数存在一定限制,因此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需要临床更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谭卉妍,王素玲,陈翠环.临床护理路径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针刺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18):2250-2251.

[2]徐云美.临床护理路径改善妇产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1).

[3]吴月莉,文静.临床护理路径对侵蚀性葡萄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4,15(3):251-252.

[4]蒲蓉,罗健蓉,赵铀,等.临床护理路径在个性化母乳喂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6):53-56.

[5]黄玲炜,万锦.临床护理路径在降低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发生中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