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BNP在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rhBNP在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王龙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3017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在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硝普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比对照组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SDNN)指标值比对照组高;呼吸困难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中运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降低血浆BNP浓度,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变异性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效果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使得我国人均寿命延长,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疾病在心血管内科中比较常见,目前临床中采用药物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中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普钠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频率比较高,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基于此,我院就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普钠在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以下是我院具体的分析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参与本次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0-85岁,平均(70.1±4.1)岁;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0-83岁,平均(69.8±3.2)岁。上述患者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了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两组患者上述各项资料情况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本研究资料可比。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吸氧、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等抗心衰治疗,同时为患者采用洋地黄之际、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对照组采用硝普钠治疗:指导患者静脉泵注硝普钠(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887),使用量为12.5μg/min·kg,共使用72h。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使用量为1.55μg/kg,同样静脉泵注72h。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SDNN)。

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缓解程度:改善显效:指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基本消失;中度改善:指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好转,但偶有呼吸困难现象发生;无改善:指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呼吸困难总改善效情况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临床症状指标改善情况采取(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统计结果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症状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比对照组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SDNN)指标值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临床症状指标改善情况比较〔x±s,分〕

表2呼吸困难总改善率比较〔n(%)〕

2.2呼吸困难总改善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总改善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见表2。

3讨论

近些年,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处于退化状态,与此同时,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疾病症状越来越常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药物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在本次治疗研究中,我院对40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比对照组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SDNN)指标值比对照组高,呼吸困难改善总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同时也能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由于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药物主要利用基因重组方法,以大肠杆菌为生产菌种,患者运用该药物期间,通过血管平滑肌、内皮细胞的鸟苷酸环化酶耦联的受体相结合,将细胞内的环磷酸鸟苷浓度提升,进而扩张患者的动脉和静脉,缓解心脏的负荷,减缓心力衰竭症状。与此同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还能直接抑制人体下丘脑抗利尿素的释放,能够对肾上腺皮质醛固酮的合成起到抑制作用,降低了交感神经的活性,稳定了肾脏溶质和水内环境,因此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的抗心力衰竭效果比较显著。

综上所述,将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运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中,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绵富.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及溶栓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2):68-69.

[2]张雪岩,刘晓霞.rhBNP在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6,50(05):44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