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分阶段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分阶段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张铁岩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分阶段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我院于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进行治疗,两组各36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取分阶段康复护理的是观察组,择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治疗的是对照组。对比评定护理3个月时间之后,两组日常生存能力(ADL)。结果:经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发现入院前对照及观察两组患者的ADL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经护理治疗,较对照组MBI评分为(62.87±8.79)分,观察组(78.61±5.69)分更加优异,康复质量显著较高,因此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分阶段康复护理治疗措施,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阶段;生存质量

本文研究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分阶段康复护理治疗措施,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我院于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进行治疗,两组各36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取分阶段康复护理的是观察组,择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治疗的是对照组。对比评定护理3个月时间之后,两组日常生存能力(ADL)。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程在2周以内;均符合有关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Glasgow评分>8份;存在肢体功能障碍,但是无严重心肺等器官疾病。其中观察组年龄为(38~75)岁之间,男20例,女16例;(36~76)岁之间是对照组患者年龄,男23例,女13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取分阶段康复护理的是观察组,择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治疗的是对照组。

1.2.1第一阶段

针对康复训练及脑卒中偏瘫间的关系,我院有较高护理水平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康复训练注意事项及方法进一步明确化,并发放了康复训练手册,和患者及其家属在讲解相知识等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要在入院当天行第一阶段的心理护理,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对症护理,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1]。

1.2.2第二阶段

针对于观察组患者,通过我院指定康复护士,行改良巴士指数MBI评分,主要针对测评的是患者护理后生活活动能力,之后将康复计划制定出来,按照先前测评的结果,主要对是对患者的有效护理及治疗,包含健侧、仰卧位、换侧卧等。为了有效预防患者发生肩痛、肩手综合征等,要做到1~2h翻身1次。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包含内旋、屈伸、外展等在内的患侧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保持患者关节的灵活性,每个动作坚持10~15次,要趋近规范性。为了保证检测肢体肌体维持运动功能,要进行适当的平衡及坐卧训练,配合每次30min的功能性电刺激(理疗),每天进行2次[2]。为了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治疗,康复护理人员需教会患者家属正确的辅助训练及护理方法。

1.2.3第三阶段

患者继续行康复训练,已经转入到康复病房。患者的体能在这一时期已经获得改善,所以我院也适当的调整了康复护理措施,患者要行床上翻身、转重心、体位转换训练、卧位、上下楼、下肢负重训练等等,按照患者的生活状况,实施像穿衣、用厕等日常生活方面的训练,要确保这一时期实施“一对一”护理指导,患者的训练任务要在康复护理人员督促及帮助下完成。

1.2.4第四阶段

康复护士要求患者行康复护理的演练,也就是在出院的前1~2d,并进行进一步的纠正及示范,指出患者康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鼓励及暗示患者有坚定的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之后患者状态的良好恢复。

1.2.5第五阶段

此阶段的患者已经出院,在1~3个月时间到我院复诊,平均是2周一次,通过指定康复护士及时给予护理指导。

1.3观察指标:对比评定护理3个月时间之后,两组日常生存能力(ADL)。

1.4疗效评定:应用MBI对患者的ADL进行评定,上下楼梯、修饰、转移、活动、大小便控制、用厕、洗澡、穿衣等是包含的内容,100分是满分。最严重功能缺陷:0~24;严重25~49;中度50~74;轻度75~95。

1.5统计学处理:Epidata数据处理,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患者护理治疗观察、研究全部数据,0.05为检验标准,t用于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

2.结果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MBI评分情况:经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发现入院前对照及观察两组患者的ADL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经护理治疗,较对照组MBI评分为(62.87±8.79)分,观察组(78.61±5.69)分更加优异,康复质量显著较高,因此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治疗前后两组MBI评分情况(x±s,分)

3.讨论

针对脑卒中后生活质量,当前社会中人们提出更好的要求,所以此次研究选择观察组36例患者行分阶段康复护理,分成五个阶段进行运动及护理训练,全方位开展,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提升,并在各阶段中,将早期康复措施真正应用,通过关节、肌肉本体感觉冲动的传入,兴奋患者病灶周围残存组织神经细胞,促进身体内的血液循环,实现了患者自身神经系统功能的重塑。除此之外,逐渐减弱了患者对家庭成员的依赖性,改善了生活自理及社会参与能力,促进了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分阶段康复护理治疗措施,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汤志萍,茹敏晖,王少芬等.分阶段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12):2656-2657.

[2]唐金艳,李芳芳.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分阶段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18):131-132.

作者简介:张铁岩(1976.6-)女,吉林省四平市人,毕业于吉林大学,现就职于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护士,研究方向:神经内科护理。邮寄地址: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中央西路98号,吉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一疗区,邮编:1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