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白内障手术病人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临床护理路径对白内障手术病人的影响研究

李沛霖

李沛霖

天津市眼科医院30002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白内障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进入我院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观察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程度以及患者不良情绪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花费的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的低;观察组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者及件数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情绪发生状况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较常规护理的效果好,可以在临床上护理上得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影响研究。

白内障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是因为晶状体蛋白质老化、代谢水平发生异常等因素引起的变性,进而诱发玻璃体混浊;白内障具有极大的可能诱导失明[1]。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手段仍然只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的护理效果直接影响了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临床护理路径对白内障病人的影响进行研究,临床护理路径达到的效果令人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0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纳入标准:患者经确诊患有白内障疾病,两组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2]:眼睛患有重症疾病以及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男33例,女47例,平均年龄为55.4±3.1岁;对照组男37例,女43例,平均年龄为57.3±2.7岁。利用单眼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3-4]。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在手术期间接受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依照计划接受综合护理。

1.2临床护理路径

1.2.1手术前护理

人员护理热情的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以及手术过程,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指导,督促监督患者按照医嘱进行术前准备的辅助治疗;对患者每天的心理变化状况和日常生活水平的适应程度进行评估,按照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以及生活指导;对患者讲述手术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要求患者进行积极配合。

1.2.2手术日护理

在进入手术前15分钟,将患者送进手术中进行心理素质的强化;在手术结束后,进行好交接工作,管床护士要充分了解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观察患者的伤口状况,时时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1.2.3手术后护理

手术后1-3天,积极做好防御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调动患者家属进行亲情护理;利用多种舒缓方式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多沟通,吸取康复者的经验,对康复树立信心。

1.2.4出院指导

嘱咐患者注意饮食习惯,禁止吃辛辣食物以及诫烟酒,将医院科室电话留给患者,方便患者出现问题及时咨询,叮嘱患者要定期来医院进行康复检查。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平均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患者掌握疾病知识的程度(满分为100分),得分超过80的即表示患者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情况(手术后视力水平高于0.8为恢复良好)与出现并发症状况;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发生不良情绪状况,主要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数越高的患者证明其情绪状况越不好[5];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满分为100分),得分达到90分以上表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见,观察组在手术进行之后的不良情绪现象(SAS评分和SDS评分)、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知识掌握情况、术后视力恢复状况以及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比对照组高。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白内障是导致失明的最主要因素,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水平。通过手术对其进行治疗,白内障基本能治愈,而且复发的概率特别的低,但是手术期间的护理情况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恢复状况。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护理手法,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是将多种护理手段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疏导以及健康教育,手术后的康复指导等,护理过程中严格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了更加高效和高质量的护理型服务,为术后更好的康复提供了保障。

近几年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增加,我院在眼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入了先进的临床护理路径,按照一定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提供了有效、有序的护理工作,让患者自入院以后均得到优质的护理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不良情绪现象(SAS评分和SDS评分)、住院的费用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比常规护理组的低,住院观察的时间也比常规护理组要短的多,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对护理结果的好评率、术后视力大于0.8(包括0.8)的人数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情况均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治疗负担以及痛苦,在术后的康复效果也非常好,因此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得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罗冬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中的护理配合[J].当代医药论丛,2012,10(8):394-394.

[2]邓向花,曹亚,徐玲亚,等.纽曼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63-64.

[3]曹小川.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42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3(25):156-157.

[4]马倩,马雅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结构的变化[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37(3):289-292.

[5]朱思强,谢晋.白内障摘除术植入AkreosMI60型人工晶状体眼伪调节临床分析[J].健康研究,2015(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