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误诊原因及诊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误诊原因及诊治策略

高小俊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区中医医院胸外科天津301700

摘要:目的:对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误诊原因及诊治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45例在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接受过CT检查,将CT检查结果与最终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总结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误诊原因及诊治策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符合率为75.56%;45例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CT检查诊断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符合率有待提升,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征象复杂是导致误诊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对于难以确诊的病变综合应用胸腔镜微创技术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和诊出率。

关键词: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误诊;原因;诊治策略

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较高的误诊率是一直依赖困扰临床的一个棘手问题,近年来,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发生率不断上升,截至目前,已经成为了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受此影响,寻找有效途径,对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良、恶性进行早期有效鉴别迫在眉睫,只有对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准确定性,才能保证术前手术方案选择的正确性,才能保证患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45例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了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误诊原因及诊治策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于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45例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在45-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9±3.17)岁;病成6d~7个月,平均病程(1.96±0.58)个月。

1.2方法

1.2.1CT检查方法

在检查先对患者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和知识宣教,保证患者在平稳心态下进行检查质量,积极配合临床医生诊治。取仰卧位,术前行胸部薄层CT检查,根据需要酌情调整设备参数,一般情况下,螺距2、层厚设置为10mm,从肺尖开始扫描直至肺底;完成常规螺旋CT扫描后,行进一步的靶扫描和SPN局部HRCT扫描,调整设备参数,电压、电流分别为140kV、电流170mA,扫描层厚调整至1-2mm之间,时间控制在1.0-1.5s之间,采用高分辨算法。检查完毕后,及时将扫描图像传送至工作站行后期处理,由专业人士根据图像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鉴别,调整窗位、窗宽以最大程度的显示病灶特征以及病灶周围的各组织结构,保证获得最佳处理结果。

1.2.2手术治疗方法

45例患者均接受胸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其中,31例患者行右肺切除术治疗,包括12例上叶切除术、10例中叶切除术、5例下叶切除术以及4例右下叶楔形切除术;14例患者左肺切除术治疗,包括7例上叶切除术、5例下叶切除术以及2例左上叶楔形切除术。

1.3观察指标

1.3.1统计学分析

选择软件SPSS17.0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T诊断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45例患者全部为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其中,肺炎性假瘤患者21例、肺结核瘤患者13例、肺曲菌感染患者8例、肺乳头状瘤患者3例。CT诊断结果显示,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患者共34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诊断符合率为75.56%;漏诊9例,漏诊率为20.00%;误诊2例,误诊率为4.44%,2例患者被误诊为肺癌,后经证实为炎性假瘤。

2.2手术治疗结果

45例患者全部治疗有效,手术成功并顺利出院。

3.讨论

对于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患者而言,早期有效的定性诊断、合理的临床治疗是确保治疗有效性的关键,同时也是避免病情发生恶性病变的关键。但受到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检查征象复杂等因素的影响,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早期诊断符合率一直较低,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十分不利于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往往可导致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延误。

本次研究顺利完成,研究数据显示,CT诊断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符合率为75.56%;患者经手术切除术治疗后,病情痊愈出院。研究结果表明,CT诊断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有一定的难度,临床诊断符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对于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患者而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可保证患者病情康复。为此,笔者建议,对于术前较难确诊的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可综合运用胸腔镜微创技术,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方式,协助诊断CT检查难以确诊的病变以及病理性质无法定性的病变,以全面提高诊断符合率和准确率;同时,胸腔镜微创手术在发现病变时还可同时将病变切除,实现治疗的目的。

综上所述,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的误诊原因众多,常见的有患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CT征象复杂等,为进一步提升患者早期诊断有效率,对于难以定性的病变,应当综合运用胸腔镜微创外科诊疗技术。

参考文献:

[1]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不常见CT表现[J].吴坚,黄杰,杨立.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02)

[2]CT值在肺内孤立肿块诊断中的价值[J].苗红薇,郝志斌,景介梅.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

[3]X线电视透视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J].孙桂琦,张书新,尹德奎.中国实用医药.2009(06)

[4]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肺内小结节定位中的应用[J].姜淑云,陈炜生,曹燕飞,陈龙,钱根年,荆俊杰.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9(03)

[5]肺内占位的影像特征与临床对比研究[J].陈丽英.河南医学研究.2009(02)

[6]孤立性肺结节的处理[J].吴一龙,蒋国樑,廖美琳,周清华,陆舜,王俊,王长利,傅渝,程颖,赫捷,张力,杨学宁,许林,黄诚,汤鹏,毛伟敏,周彩存,宋启斌,周清.循证医学.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