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肾方合穴位敷贴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健脾益肾方合穴位敷贴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傅青斌1彭伟2谢芬3舒丹4卢君5

傅青斌1彭伟2谢芬3舒丹4卢君5

1.4.5江西省贵溪市中医院江西鹰潭335400;2.上海中医院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国上海200000;

3.江西省贵溪市人民医院江西鹰潭335400

摘要: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方合穴位敷贴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因肾病综合征于我院就诊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联合健脾益肾方及穴位敷贴治疗,持续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血肌酐、24h尿蛋白、总胆固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健脾益肾方合穴位敷贴治疗肾病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穴位敷贴;健脾益肾方;肾功能;血脂

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以高血脂、浮肿、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因劳累或上呼吸道感染起病,发病率较高。肾病综合征病因复杂,目前主张以调脂、利尿、减轻尿蛋白联合的治疗方案,激素制剂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1]。但长期应用激素存在不良反应大的弊端,可引起股骨头坏死、感染等并发症。中医认为脾肾亏虚是本病的重要病机,我们联合健脾益肾方及穴位敷贴治疗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数字表法对本研究所有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在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就诊,共60例,经医学伦理会审核,并签署知情同意。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6~74)岁,平均(47.62±6.49)岁。病程(1~7)年,平均(4.89±1.36)年;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5)岁,平均(47.18±6.31)岁。病程(1~8)年,平均(4.63±1.29)年。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纳入标准:①因肾病综合征[2]收住入院;②近期使用过其他治疗药物者。排除标准:①受试药物过敏者;②孕妇不便纳入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低盐低脂低优质蛋白饮食,调脂,抗凝,补充白蛋白,调脂治疗。1mg/(k.d)剂量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滴8周,逐渐减量,最终维持剂量10~20mg/d。观察组:联合健脾益肾方合穴位敷贴治疗,口服中药方由生黄芪40g,薏苡仁30g,白术、党参山药、杜仲、桑寄生各15g,法夏、陈皮、泽泻各12g组成,并随证加减,每日一剂,150ml/次,2次/天。穴位敷贴治疗,由黄芪、地龙、川芎、甘草各10g,大黄12g等药物组成研磨成粉,以80~100目细筛筛过,姜汁将药粉调成糊状,敷贴固定于肓俞、肾俞穴,每天一次,两组均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24h尿蛋白、总胆固醇、白蛋白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比较临床疗效。治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尿常规提示红细胞消失,尿蛋白检查连续3次阴性,白蛋白不低于35g/L,血脂、肾功能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减少1~2个“+”以上(连续3次以上),血脂肾功能基本正常;有效:症状体征,尿蛋白持续减少1个“+”,血脂、肾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未改善[3]。

1.4统计方法

SPSS20.0统计分析,P<0.05提示差异统计学意义。疗效用卡方检验,本研究中计量资料均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

3讨论

肾病综合征治疗难度大,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导致肾功能不断恶化而引起肾功能衰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但部分患者可存在激素抵抗,此时单用激素治疗往往效果有限,且激素长期应用存在不良反应大的弊端[4]。

本病隶属于“水肿”范畴,中医认为脾肾亏虚是发病的重要病机。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水湿不化,肾虚则失于开阖,导致水饮内停而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肾虚则精微不固,可见蛋白尿。因此,中医证型以脾肾亏虚为主,治疗当以健脾益肾、利水消肿为法。观察组联合健脾益肾方合穴位敷贴治疗,水之制在脾,脾气得运则水湿自除,肺主宣发肃降,在水液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黄芪量大,具有补益肺脾功效;白术、党参均入脾经,共奏益气健脾功效,与黄芪合用培土以制水;薏苡仁健脾化湿;痰饮者非温不化,杜仲温肾助阳,补益肾阳,促进其开阖功能恢复;桑寄生补益肝肾,与杜仲合用则补益之力大增;法半夏、陈皮燥湿化痰,促进脾运恢复;泽泻利水消肿,且有泻浊清热功效,避免水湿郁久化热。穴位敷贴时选用黄芪、地龙、川芎、甘草、大黄等药物,其中地龙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消肿、利水功效;猪苓利水消肿,加强利尿;川芎为气中之血药,与地龙合用共走行气化瘀功效;甘草调和药性,并具有健脾功效,促进正气修复;大黄通腑泄热,促进水液从肠腑排出。穴位敷贴时选择肓俞、肾俞,重点调节肾脏功能,既可以促进肾开阖功能,又可通过经络调节膀胱经而通利水道,与中药联合应用效果倍增。

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白蛋白升高,血肌酐、24h尿蛋白、总胆固醇水平更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综上,笔者认为健脾益肾方合穴位敷贴治疗肾病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帅昌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3,33(6):155-156.

[2]沈军.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4(2):137-13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陈占雄.中医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现代药理作用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16-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