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Ilizarov外固定装置进行关节牵张成形治疗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可行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应用Ilizarov外固定装置进行关节牵张成形治疗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可行性分析

刘奎余昌明凌泽喜王进王冠清

武汉六七二中西医结合医院创伤骨科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Ilizarov外固定装置进行关节牵张成形治疗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本次参与研究的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46例,纳入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Ilizarov外固定装置进行关节牵张成形治疗,最后总结所得结果。结果:比对术前术后的AOS评分、关节活动度和踝关节间隙,后者优于前者,数据比对判定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术前、术后的健康评分,后者高于前者,数据比对判定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应用Ilizarov外固定装置进行关节牵张成形治疗,可以使关节融合和关节置换时间缩短,可在临床工作上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Ilizarov外固定装置;关节牵张成形;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可行性

踝关节关节炎指踝关节发生炎性病变,最终改变骨性结构。该疾病不仅会表现为踝关节僵硬和疼痛,同时会致使致使活动受限,功能发生异常[1]。由此可见,对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要研究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应用Ilizarov外固定装置进行关节牵张成形治疗的临床价值,现将具体流程和结果分析如下。

1临床数据和方法

1.1基础数据

参与本次研究的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46例,纳入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患者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30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57.8士9.0)岁。其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16例。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以下症状,如:疼痛、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和特征性关节炎变化。另外,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未见改善,如:镇痛治疗、抗炎治疗和关节腔皮质类固醇药物等。

1.2方法

患者实施手术前需将临床评估和查体做好,若患者背身受限,在手术期间需将踝关节周围骨赘切除,之后配合骨蜡进行封闭止血,从而对骨赘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若患者伴有跟腱挛缩和腓肠肌紧张,需延长跟腱和松解腓肠肌,若未见任何改善,需将踝关节后侧关节囊切开。一期不能实施有效松解则配合渐进性牵张,若创伤后畸形愈合会致使踝关节力线发生异常,从而提升创伤后关节炎发生率。另外,在对患者开展踝关节手术治疗前,需对代偿性畸形进行评估,这样可以为治疗和预后奠定良好基础。若患者为代偿性固定性挛缩,需配合一期松解复位,也可选择外固定架。待患者完成手术后实施Ilizarov外固定装置进行踝关节牵张,如:将2个圆形固定在踝关节近端,将空间预留后将铰链合理安放。将U形环固定在后足和中足进行安装,在跟骨U形环放置2枚克氏针进行交叉固定。结合体表定位的踝关节将内外侧螺纹棒进行安装,使铰链关节在旋转中心[2]。在手术期间对踝关节进行预牵张,在其后侧加入螺纹杆,这样可以使踝关节牵开间隙得以维持,防止发生马蹄畸形。完成手术后5天需合理选择牵张长度,实施踝关节牵张,直至达到5mm。

1.3指标的判定[3]

对患者术前、术后的AO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和踝关节间隙(JSW)进行统计,并比对术前术后的健康评分(SF-36)。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参与研究的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46例,临床数据通过SPSS17.0软件采集验证,患者AOS评分、关节活动度、踝关节间隙和健康评分对比予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组间对比判定为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对术前、术后的AOS评分、ROM、JSW和SF-36评分,后者优于前者,数据比对判定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术前、术后的各项评分结果(AOS评分、ROM、JSW和SF-36评分)

3讨论

创伤性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不受年龄的趋势,若患者的年龄较轻且具有较大的活动度,多数会要求将踝关节功能予以保留,具有较大的治疗难度。若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则实施手术治疗,如:踝关节融合、置换术和牵张成形术。前两种手术方法存在诸多缺陷,早期踝关节牵张成形术属于全新的治疗方法,同时可获取显著的临床疗效[4]。

Ilizarow关节牵张可以使踝关节的功能状态得以改善,据有关统计显示,踝关节牵张治疗后临床特征的改善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显著增加。曾有专家研究表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轴向外固定装置关节牵胀治疗,满意效果可达70%,关节活动度改善的比例可达90%[5]。本组实验显示:患者应用Ilizarov外固定装置进行关节牵张成形治疗后的AOS评分、ROM、JSW和SF-36评分,较比术前更优,数据比对判定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与上述学者的报道类似,说明了Ilizarov外固定装置进行关节牵张成形治疗更具有针对性。

经上研究可知,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应用Ilizarov外固定装置进行关节牵张成形治疗,可以使关节融合和关节置换时间缩短,可在临床工作上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肖凯,方真华,李鲲等.关节牵张成形术治疗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J].中华骨科杂志,2017,37(10):604-610.

[2]肖凯,谢鸣,黄若坤等.关节牵张成形术治疗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2年随访研究[J].足踝外科电子杂志,2015,2(3):前插1,1-5.

[3]王涛.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采取关节牵张成形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17):134-135.

[4]郑晓芬.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20):3255-3262.

[5]殷春明,潘晓华.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miR-140-3p表达可反映骨关节炎进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35):5277-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