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内科实施服药到口流程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析心内科实施服药到口流程管理

钱晓星

齐齐哈尔市一厂医院

摘要:心内科服药到口流程管理的实施是提高患者住院治疗规范性的重要构成,同时是提升口服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为保证心内科服药到口流程管理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某院心内科患者服药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护士的放药合理性进行阐述,从而更为明确的将服药到口流程管理的作用及其所需注意的问题进行呈现,以此为心内科服药到口流程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帮助。

关键词:心内科;服药到口;流程管理

近年来,心内科种类疾病逐步增加,口服药物成为心内科疾病治疗的首选。为确保药物能够切实的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实际作用,需保障患者能够按照服药标准按时服药。此时便需要运用服药到口流程管理来提高患者服药用药率,并做好药物服用的规范化控制,以此为帮助患者更好的接受药物治疗而做好相关方面的管理工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入住心内科患者100例(意识清楚、能独立回答问话),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5~86岁,平均67.0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9例,中学46例,大专及以上15例;伴发1种疾病51例,2种疾病32例,3种疾病17例;长期同时服4种药物21例,5种及以上药物59例。心内科护士26人,均为女性,年龄22~42岁,平均29.0岁;学历:本科9人,大专15人,中专2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13人,护士9人。

2.方法

(1)干预方法

①制定心内科患者服药到口制度

在进行口服药的检查过程中,主要对以治疗班持发的药单作为基础。保证口服药物发放正常。在长期口服药的发放过程中,需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所需准备的项目内容主要有治疗车、水壶、服药本及快速消毒洗手液等。口服药的发放要保证其符合护理作业标准,需对患者口服药进行检查。早间食用的口服药主要由夜班护士发放。而午间药物则需由责任护士发放。如因特殊原因而导致停药,应及时的按照医生要求进行补服。对于服用药物种类较多的患者,应按照规定进行餐前及餐后分次服用。对于主动服药意识较差的患者,应立提示卡,并告知其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在发药过程中需注意三个方面问题。首先在发药前需及时的进行水壶清洗,在确保其基本清洁后方可进行发药工作。其次要在完成发药任务后,对发药的实际数量进行核对与查验,从而保障发药数量的准确,避免出现漏发及药物未发出等相关情况。最后在发药时,应避免在办公室内进行发药工作,需在患者床边进行发药,以便于确保其正确服用。

②评估服药与发药状况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主要对患者服药状况及护士发药状况进行分析。在患者服药方面,该院结合患者住院服药情况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并将其发放于100名患者中,调查问卷实际回收为100份,回收率为100%。而在护士发药的调查问卷发放中,主要根据该科室护士人数进行发放,总计发放人数为26人,实际回收问卷为26份,回收率同样达到100%。在调查问卷调查中,大部分患者均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服药操作,并且护士亦能够帮助患者进行服药,发药及服药状况总体调查效果良好。

表1患者服药状况

③针对患者服药与护士发药状况实施服药到口流程管理

为提高患者服药的实际有效性,并保证护士发药的合理性。需在早间时段增加护士一名,并及时根据发药信息做好核对工作。不同的药物服用需选择适宜的时间段进行区分,对于服用较为频繁的用药,要及时的做好服药时间的间隔划分。午间服药应由责任护士进行发放。同时应及时对相关书面交接内容进行明确。如遇患者用药特殊情况,则需按照相关规定将药物放置于延迟治疗区域,以便于后期进行进行补服。完成发药项目后,需及时的进行服药检查,对于存在服药延迟的患者,应及时的进行敦促,以便于确保其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正常服药。

(2)评价方法

患者出院时采用患者满意度:流程管理实施后的第2、3、4、5个月,护士长每月发放自行设计的患者住院服药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发出调查表100份,均有效回收。并与前1年(2014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采用相同调查表、相同例数患者进行服药满意度调查)。

(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2结果2.1实施流程管理前后不同周期患者服药到口率比较。见表3。

表2护士发药状况

二、讨论

患者最关心药物的疗效,而对药物的名称、不良反应关注不足。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关心药物疗效占88.0%,说明患者对其非常重视。患者知晓药物名称、不良反应占65.0%,说明患者对其关注不够。调查也发现,患者最关注药物疗效,与本次调查结果一致。由于患者不清楚药物名称,很难进一步了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也是造成患者不能按时服药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临床用药工作中,护士应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程度,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使患者掌握药物名称、作用、不良反应。患者对严格遵照服药时间服药的认识不足。本次调查显示,知晓正确服药时间的患者占73.0%,能意识到按时服药重要性的占80.0%,认识不足者一般为文化程度低的老年患者。临床工作中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经常出现忘记服药、自行停药或拒服药现象,有些老年患者会手持物不稳,出现药物丢失、撒落的现象,甚至将三餐药一次服用及误服外用药的现象。研究显示患者较低的文化程度,不利于主动发现安全隐患,并会导致潜在的患者安全风险增加。因此,在临床给药过程中,针对文化程度低的老年患者必须反复强化给药时间,发药过程中必须确认患者服药到口,且无药物残留口中,以保证患者服药效果,在流程管理过程中,从流程的制定、督查、完善、使护士理清了工作思路,主动参与管理,并有一定的决策权,体现现代管理理念:人人参与管理。提高了医疗护理服务的效率和品质,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管理模式。

三、结语

心内科治疗对于口服要求依赖性较高,因而口服药物管理则能够确保患者能够按照规范标准接受治疗。服药到口流程管理虽实际难度相对较低,但对于疾病缠身的患者而言,却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服药到口流程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充分的体现服药合理性,同时要保障服药流程符合患者的病理状况,从而进一步发挥出服药到口在心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但国梅.心内科实施服药到口流程管理的初探[J].医药,2016(9):00145-0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