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黎军辉吴志军

宜丰县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300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血小板参数、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LT、MPV水平较高,PDW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与神经功能,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脑梗死;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血小板参数;神经功能

脑梗死是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而引起,该病具体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致残致死率高,积极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活化纤溶的作用;阿司匹林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确切[2]。但关于两种药物联用能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报道并不多见,应用效果一直饱受争议。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48-76岁,平均(59.75±3.22)岁;基础疾病:10例高脂血症,17例高血压,13例糖尿病。对照组患者:男27例,女13例;年龄47-75岁,平均(59.13±3.56)岁;基础疾病:9例高脂血症,16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神经保护剂、控制血糖、血压、应用维生素、治疗原发病等综合治疗,另外加以口服阿司匹林(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276)治疗,100mg/次,每晚晚餐后服用。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27)治疗,20mg/次,口服,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禁烟禁酒,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神经功能变化情况。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容积(MPV);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3]评估神经功能,分值越低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轻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小板参数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LT、MPV水平较高,PDW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血小板参数对比(±s)

2.3安全性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血小板聚集及其功能改变有关,当血小板聚集后会使5-羟色胺、花生四烯酸等物质释放,造成血管进一步收缩。另外血小板所释放的血栓塞与内皮细胞产生的前列环素失衡也会造成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性的增强会诱发血栓,影响脑组织血流,扩大患者脑组织梗死面积。

临床治疗脑梗死的关键应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小板参数,PLT是反映血小板聚集情况的主要指标,PDW、MPV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变化情况的重要指标,在临床治疗中应密切监测3项指标的变化[4]。阿司匹林是临床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治疗效果以获得临床认可,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状态与神经功能,但仅采用单纯的阿司匹林治疗脑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仍旧很高。近些年,他汀类药物药物在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水平方面展现了强大作用,有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另外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可避免复发[5]。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能促进神经再生,缩小脑梗死面积,增加脑可塑性,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LT、MPV水平较高,PDW水平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微。由此可见,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与神经功能,且治疗期间并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与神经功能,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淑琴,范恒,邓立军,等.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cy、NSE、UA、hs-CRP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03):425-428.

[2]张成刚,孙中武.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预防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脂、血小板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759-4760.

[3]关利利,张洪剑.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06):646-648.

[4]赵华,龚道恺.阿司匹林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21):1934-1936,1941.

[5]许杭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07):1042-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