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真空袋固定摆位两种不同标记法在乳腺癌放疗中摆位精度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浅析真空袋固定摆位两种不同标记法在乳腺癌放疗中摆位精度的比较

宋利

佳木斯市肿瘤医院154000

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放疗患者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两种不同标记法在放疗时的摆位精度和误差。方法将4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是将两侧标志点标记在真空袋上,B组是将两侧标志点标记在患者皮肤上。通过配准验证片和数字化重建图像(DRR)的骨性解剖结构,计算X、Y、Z轴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结果A组在X(左右方向)及Z(腹背方向)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大于B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Y(头脚方向)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将两侧的标志点标记在患者皮肤上,可提高摆位精度,减少摆位误差。

关键词:乳腺癌;真空袋;放射治疗;摆位误差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positioningaccuracyanderroroftwodifferentmethodsofmarkingbreastcancerpatientswithvacuumbagfixedpositionduringradiotherapy.MethodsFortypatientswithbreastcancerundergoingradiotherapy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groupAandgroupB,20casesineachgroup.GroupAmarkedthemarkersonbothsidesofthebagandgroupBmarkedthemarkersontheskinofthepatients.AveragepositioningerrorsinX,YandZaxisdirectionswerecalculatedbyregistrationverificationfilmanddigitalreconstructedimage(DRR).ResultsThepositioningerrorsinX(leftandrightdirection)andZ(abdominalanddorsaldirection)ingroupAweregreaterthanthoseingroupB,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1);thepositioningerrorsinY(headandfootdirection)inthetwogroupswere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Vacuumbagfixationcanimprovethepositioningaccuracyandreducethepositioningerrorinpatientswithbreastcancer.

[Keywords]breastcancer;vacuumbag;radiotherapy;setuperror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放射治疗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1]。由于乳腺组织邻近有正常的肺和心脏组织。为了使肿瘤靶区得到足够的照射剂量,又要保护正常的肺和心脏组织,因此必须确保患者每天重复治疗摆位照射过程中体位的准确性及相对稳定性。用真空袋固定体位时,用不同的标志法对摆位精度会有不同的影响。现将我科4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是将两侧的标志点标记在真空袋上,B组是将两侧的标志点标记在患者皮肤上。现将两组资料进行比较,报告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3年4月~2014年6月女性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其中A组将两侧标志点标记在真空袋上,B组将两侧标志点标记在患者皮肤上,同时在真空袋上标记出定位“十”中心的Y轴线,作为辅助摆位依据。A组年龄24~52岁,平均年龄37±13岁;乳腺癌根治术后12例,乳腺癌保乳术后8例。B组年龄26~51岁,平均年龄38±12岁;乳腺癌根治术后9例,乳腺癌保乳术后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真空袋的塑型及定位标志点的标记

定位标记前检查真空袋有无破损,是否漏气。嘱咐患者脱去衣服,并摘除身上佩戴的容易划破真空袋的物品。把真空袋置于模拟定位机床上,将其抚平均匀。让患者仰卧于真空袋正中位置,体中线和激光灯正中线重叠,头部偏向健侧10o~15o,双手抱头,患侧手臂上举外展,使腋窝充分暴露,尽量让身体自然放松。摆完位后两名技术员各站于患者一侧对真空袋塑型,再由一名技术员负责真空泵的开和关。

A组患者真空袋的塑型和标记,堆砌真空袋两侧的高度使其高于患者腋中线,使墙体两侧激光灯的X轴、Y轴线投影在真空袋上。然后开始抽真空,同时两名技术员稍用力推压真空袋,使其紧贴皮肤。抽真空结束后,根据激光线在真空袋和患者皮肤上的投影,将两侧的“十”激光线标记在真空袋上,零位“十”激光线标记在患者皮肤上。

B组患者真空袋的塑型和标记,堆砌真空袋两侧的高度使其低于患者腋中线,使墙体两侧激光灯的X轴、Y轴线投影在患者皮肤上。体位固定结束后,利用激光线的投影,在患者皮肤上标记好两侧的“十”中心和零位“十”中心,并将激光灯在患者皮肤两侧Y轴的投影线延长到真空袋上,在真空袋两侧做好相应的标记,作为辅助摆位依据。A、B两组患者在真空袋上均贴上医用胶布,用笔写上患者的姓名、性别、放疗ID号。

1.3拍摄验证片

A、B两组患者都在医科达Precise直线加速器上做放射治疗,通过定位标志参考点和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planningsystem,TPS)生成的移床数据获得治疗等中心。A组患者两侧的治疗等中心都标记在真空袋上;B组患者两侧的治疗等中心都标记在患者皮肤上,并将激光线在患者皮肤两侧Y轴的投影线延长到真空袋上,在真空袋两侧做好相应的标记,作为辅助摆位依据。利用加速器上的MV级能量(CheckRG)进行双曝光(doubleradiography)获取正、侧位等中心验证图像片。每例患者在首次治疗以及以后每间隔一周拍摄验证片,共拍摄5次正、侧位验证片,所有患者共采集验证片400张。拍摄机架角度为0°和270°。机架角0°时验证片的拍摄,第一次曝光,照射野面积为30cm×30cm,机器跳数为2Mu;第2次曝光,照射野面积是实际的照射野大小,机器跳数为1Mu。机架270°时验证片的拍摄,第一次曝光,照射野面积为30cm×30cm,机器跳数为3Mu;第2次曝光,照射野面积是实际的照射野大小,机器跳数为2Mu。

1.4摆位误差的测量

0°照射野,以锁骨头上界、椎体棘突、肋弓外缘等骨性标志作为标记点;270°照射野,以椎体前缘、胸骨前缘等骨性标志作为标记点。比较射野验证片中解剖标记点和DRR图像中相应解剖点的位置差异,得到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Z(腹背方向)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为降低摆位误差人为因素的影响,所有操作均由同两名技师完成。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全部患者均按计划完成了放射治疗和射野验证片的拍摄。A组患者在X(左右方向)及Z(腹背方向)方向的摆位误差数值均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Y(头脚方向)方向的摆位误差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放射治疗进入“三精时代”(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对摆位重复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体位误差不仅会导致部分靶区得不到足够的剂量,降低肿瘤局部控制率,还可能使得部分邻近正常器官受到高剂量照射,从而造成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2—3]。若照射体位不准,体位移动3mm,疗效会下降3.3%;移动5mm,疗效下降18.4%;移动6mm,疗效会下降33.1%[4]。定位和摆位精度与治疗效果呈正向关系[5]。

目前乳腺癌放疗固定体位的方法有很多,有热塑型体膜、乳腺托架及真空袋等固定法。热塑型体模固定因增加患者皮肤反应而逐渐被淘汰[6];使用乳腺托架固定体位时,因其体积较大,患者做定位扫描时需要有大孔径CT。曹洪斌等[7]提出:在有些医院没有大口径CT的情况下,乳腺托架固定摆位技术无法应用。真空袋体位固定技术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控制患者的不自主移动以及呼吸运动范围,从而有效避免摆位误差,提高照射的精度[8]。

我科所有乳腺癌患者都采用真空袋体位固定技术。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真空袋固定体位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患者首次制作真空袋的体表定位线是否清晰,以及真空袋上是否注明患者的个人信息;②在放疗不同阶段过程中,患者体形的变化,导致对真空袋两侧施加的压力不一样以及患者皮肤与真空袋的贴合度也不一样;③若真空袋漏气后再次复形,很难做到与原真空袋完全一致;④患者治疗摆位时,躺在真空袋内可发生冠状面倾斜,不能准确重复定位时的体位。

本研究对真空袋体位固定的两种不同标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在X(左右方向)及Z(腹背方向)方向的摆位误差数值均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Y(头脚方向)方向的摆位误差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将两侧标志点标记在患者皮肤上的体位固定技术,能减少左右方向及腹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使用真空袋固定体位时,患者在真空袋内可发生冠状面倾斜而无法及时发现。放疗摆位时,将两侧标志点标记在患者皮肤上,可以通过标志在患者皮肤两侧“十”线的水平线来调整患者体位,达到患者水平面方向能与定位时一样。因此将两侧标志点标记在患者皮肤上,可以提高乳腺癌放疗患者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的重复摆位精度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林,胡洪涛,云惟康,等.乳腺癌放疗体位固定技术的改进[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7,16(6):490.

[2]游爱敏,王秀玲,林院生.不同部位肿瘤放疗体位重复性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0,25(4):391-393.

[3]徐晓娜,吴昊,韩树奎.左侧乳腺癌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3):192-195.

[4]胡逸民,杨定宇.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北方:北方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4-102.

[5]何宝贞,邝碧茹,赵宇正,等.真空袋固定摆位两组方法在胸腹部放疗中的比较[J].中国医学工程,2010,18(1):26.

[6]赖德星,王希成,李燕红,等.真空袋固定体位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3,34(21):3269-3270

[7]曹洪斌,任伟,于靓杰,等.乳腺癌放射治疗真空垫固定摆位误差分析及优势.中国癌症杂志[J],2011,22(4):283-286.

[8]钟亚华,周石峰,谢丛华,等.真空袋体位固定技术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2,11(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