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探究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的护理体会

林晓枫孙林李娜

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3月期间114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补充维生素D制剂和钙剂,合理饮食和休息、适当的户外活动,以及后遗症期的训练等措施。结果:114例患儿经有效的对症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结论: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进行综合有效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儿症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andanalyzethenursingmethodsofvitaminDdeficiencyricketsinchildren.Methods:theresearchobjectisselectedinNovember2014-March2016114patientswithvitaminDdeficiencyricketspatients,retrospectiveanalysis,andtakevitaminDandcalciumpreparation,reasonabledietandrest,appropriateoutdooractivities,andthesequelaeoftrainingmeasures.Results:114caseswerecuredaftereffectivesymptomatictreatmentandnursing.Conclusion:comprehensiveandeffectivenursingcareofchildrenwithvitaminDdeficiencyricketscanobviouslyimprovethesymptomsofchildrenandreducetheoccurrenceofsequelae.

KeywordsvitaminDdeficiencyrickets;children;nursingcare;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使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骺病变为其特征。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为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114例,经过治疗和护理患儿基本痊愈,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对象: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排除出生时出生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双多胎,体检时无感冒、发热、腹泻等体征。

1.1.2方法:对检测对象进行常规身体检查的同时,由检验技师采取指尖末梢血,并利用安徽高山药业生产的BALP试纸条进行比对,BALP正常值<200u╱L,>250u╱L为阳性,考

虑可能为佝偻病,>300u╱L为阳性,基本可诊断为佝偻病。部分儿童进行左手腕片对照,根据BALP测定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对不同发病期的儿童制订相应的护理干预计划,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经过3个月的监测及管理后,再进行复查,包括健康体检,血BALP测定。

1.2护理措施

1.2.1定期户外活动:指导家长定期带小儿进行户外活动直接接受阳光照射。直接接受阳光照射,尽量多暴露皮肤。夏季应避免太阳直射,冬季不能隔玻璃窗照射,应开窗让紫外线透过。

1.2.2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食物;协助和指导家长、老师制订儿童膳食计划。监督家长和鼓励儿童要多吃奶类及其制品,最好500ml/d,对有挑食、偏食习惯者要耐心帮助其改善。[1]遵医嘱给予维生素D制剂,专家建议我国婴幼儿维生素D摄入量仍为400U/d,并强调400U摄入总量里包括日光照射、各种强化食品、额外补充量。[2]并注意观察有无维生素D中毒表现。

1.2.3促进生长发育,预防骨骼畸形: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避免早坐、久坐,以防脊柱后凸畸形,避免早站、久站和早行走。

1.2.4功能锻炼:加强体格锻炼,对已有骨骼畸形者可采取主动和被动的方法矫正,如遗留胸廓畸形,可做俯卧位抬头扩胸运动,下肢畸形可施行肌肉按摩,以增加肌张力,矫正畸形。对于外科手术矫正者,指导家长正确使用矫形器具。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用力过大或过猛,以防发生骨折。

1.2.5预防感染:重症佝偻病患儿因免疫功能降低,易患各种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保持空气新鲜,冷暖适宜,阳光充足,避免交叉感染。

1.2.6健康教育:向患儿父母讲述有关疾病的预防、护理知识,宣传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D。以指导和示范练习的方式教授户外活动、日光浴、服用维生素D及按摩肌肉矫正畸形的方法。改善社区环境污染状况,改善居住条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对烦躁、睡眠不安、多汗的患儿要耐心护理,每日清洁皮肤、勤洗头、勤换衣和枕套。

2结果

经补充维生素D制剂和钙剂,合理饮食和休息、适当的户外活动,以及后遗症期的训练和有效地护理等措施后,均痊愈。

3讨论

维生素D(vitainD,VitD)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他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以保证机体组织器官细胞的正常发育,若即体内长期缺乏维生素D,会造成肠道吸收钙、磷减少从而演变成低血钙症,机体代偿性分泌甲状旁腺素(fyIH)增加骨钙释出,导致生长期的骨组织矿化不全[1],最终形成以骨骼病变为主要特征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儿夜间哭闹、多汗、睡眠不实、易激惹等精神神经症状,并出现方颅,出牙延迟等体征[2]。

维生素D摄入不足是导致本病发病的最主要原因,而维生素D的来源一般为两个途径,①内源性,经日光中波长296-310μm的紫外线,照射皮肤的基底层内贮存的7-脱氢胆固醇,将其转化为胆骨化醇,也就是维生素D3(VitD3),属于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但由于本研究患儿身处高原地区,气候寒冷,紫外线的照射时间短,容易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合成不足引起此病。②外源性,是经过食物摄入,获得维生素D,如牛奶3-40IU/L,肝类含15-50IU/kg,蛋黄25IU/个,但由于本研究患儿在高原地区受到食物种类、数量或质量的限制,加之从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D含量一般较少,并不能满足机体所需,也容易导致此病。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佝偻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它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家长的重视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积极防治。在本研究中,114例患儿经正确治疗和有效护理后,全部治愈,从而说明正确的处理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愈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桂月娥社区护理干预在儿童晚发性佝偻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10),24(10)上旬版,65

[2]中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专家讨论会纪要[J],中国儿科杂志,2008,46(3):192一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