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内科肺心病治疗的进展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3

西医内科肺心病治疗的进展观察

简俊会崔学荣

1.天津市武清区徐官屯卫生院;2.天津宝坻区医院呼吸科

摘要:肺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高危疾病,其临床危及患者的肺部、心脏等多种功能器官,严重情况下累及患者生命。但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病机理,临床有效治疗方法尚待进一步完善。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肺心病的发病机理以及西医内科治疗方法进行汇总分析,探索跟踪探索西医内科肺心病最新临床治疗进展,为临床治疗肺心病提供前沿实践指导。

关键词:西医内科;肺心病;进展;发病机制

在现代临床医学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为肺心病。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是老年患者较为常见的疾病,由于该疾病属于综合性疾病,病发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而对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地危害,给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带来极大地影响。实践中治疗老年肺心病伴呼吸衰竭主要采用常规治疗,以抗生素、强心剂、利尿剂等的使用,达到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强心利尿等效果,但实践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佳,导致患者对新型治疗方案的渴求加强。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身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且右心室表现为肥大和衰竭症状。且伴随着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情的发展,肺心病患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同时在持续缺氧状态下,患者血液粘稠度不断攀升,血液阻力慢性随之增强,导致患者机体血液始终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加到肺小动脉血栓形成风险,并极易诱发肺栓塞等临床并发症,故而导致患者临床死亡率以及发病率持续攀升。为此,本文基于对肺心病临床发病机理的研究,探索西医内科肺心病临床治疗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肺心病提供前沿参考。

1肺心病临床发病机理探索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临床实践中并未发现其明确的发病机理。但临床研究发现,肺心病的诱发因素与患者肺动脉高压具有密切关系。朱永平[1]指出针对该疾病具体形成机制,则是受外界刺激,导致患者血管自身收缩反应性持续升高,从而诱发肺动脉出现功能性高压。伴随着肺动脉高压持续发展,患者肺血管出现结构性不可逆转变,促进平滑肌细胞间胶原类型因平滑肌细胞的增加以及内皮细胞的脱离等造成其结构性改变。在此过程中,导致患者肺动脉壁动脉管壁因肺血管改变而增厚,从而缩窄了官腔直径,降低了管壁弹性以及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处于长期持续状态。刘冀[2]在临床医学持续研究发现,内皮细胞释放物的血管调节因子包括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两种因子对内皮细胞血管功能状态方面的调节具有决定性影响。内皮素作为多肽物质的合成,对肺动脉具有直接影响,促进肺动脉收缩以及促进纤维细胞在肺动脉外膜的增生,同时进一步导致肺动脉外膜纤维化。此外,李留,任成山以及王泽惠[3]在有丝分裂进程中研究发现,内皮素依旧发挥重要角色,促进血管平滑肌增生。而体内内皮依赖舒张因子的关键性因素是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由血管内皮部位的氨基端产生,在合成酶作用下酶化而成。对于内皮而言,一氧化氮自内皮释放后,即可在细胞外液中充分分布,并在血管平滑肌上与受体集合,从而激活鸟苷酸环化酶,提高环一磷酸鸟苷含量水平,从而导致多种蛋白发生磷化反应,诱发舒血管效应。

2西医内科肺心病治疗紧张

对于国内肺心病而言,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其主要的诱发病理机制。换言之,肺心病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累及,其临床诱发因素受多种呼吸道感染因素影响。因此临床西医内科肺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

2.1科学有效的控制感染因素

临床痰培养是探索肺心病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痰培养发现甲链以及奈瑟球菌是最为常见的细菌。而近些年研究发现以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为带代表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在临床肺心病痰培养检测中被越来越多的发现。冉梅[4]临床研究发现青霉素联合肌注链霉素以静脉滴注给药的方式治疗肺心病是最为常见的传统方式,但随着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不断出现,耐药性对传统治疗方式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近些年西医内科肺心病的研究方向趋于青+氯、青+庆大、红+氯以及以白霉素代替红霉素。同时坚持大剂量和静脉滴注联合的临床治疗原则。曾国彬与郑敏辉[6]在西医内科实践中,氨苄、磺苄、呋苄的应用得到推广。其中头孢霉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最为普遍。在实践中其具有较强的抗绿脓杆菌的效果。临床应用中表现为低毒性、高疗效等特征。韩亚利和雷小亭[7]的研究发现相比于抵抗绿脓杆菌的效果,黄吡苄头孢菌素的效果明显优于磺苄青霉素。在实践对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厌氧菌的敏感性方面,采用静脉滴注或者肌肉注射方式能够明显提高药物的实用性。

2.2确保气道通畅

保持患者呼吸气道通畅对于改善肺心病患者病情,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其中补液、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及使用呼吸兴奋剂是最为常见的用于通畅气道的方法。

1.补液。赵茂林,罗素红,卫训[8]在临床西医内科关于肺心病临床研究发现,补液对于帮助肺心病患者排除痰液等浓稠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提供足够的葡糖糖营养液,一方面帮助患者不同营养,一方面缓解患者低磷血症,同时帮助抵抗多核白细胞的滋生,发挥杀菌抑菌的效果,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

2.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分泌物是加重肺心病患者的主要影响因素[9]。在西医内科实践中,痰液湿化、护理干预以及支气管痉挛解除是最为普遍的临床措施。其中给予患者祛痰剂吸入处理,通过气管进入患者呼吸道内部,气道湿化效果。在湿化过程中,添加抗生素以便降低感染风险。护理干预措施则包括拍背、翻身、体位引流等方式,其中以经鼻插入鼻导管用以引流,排出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应用效果较为突出。拟交感胺类以及甲基黄嘌呤类药物在解除支气管痉挛方面应用最为广泛,β2受体兴奋剂有间羚舒喘宁、酚丙喘宁、氨双氯喘通、双氯氨苯嗯哇烷(喘敌素)等。在临床用于解除支气管痉挛方面的疗效非常突出,具有长效作用。且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度调整控制用药,从而达到安全用药、科学用药的目的。此外,茶碱类药物如同β2受体兴奋剂有间羚舒喘宁、酚丙喘宁、氨双氯喘通、双氯氨苯嗯哇烷(喘敌素)等一样,在肺心病临床治疗过程中也被用于解除支气管痉挛,但茶碱类药物需要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这就造成患者极易出现惊厥甚至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对具有吸氧史患者、心衰、肺炎、肝功能不全等症状者,茶碱类药物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临床使用茶碱类药物过程中必须采取小剂量方式给药。

3.应用呼吸兴奋剂。呼吸兴奋剂主要是通过促进肺心病患者脑部意识,促进患者加深呼吸,从而增加其临床通气量,纠正缺氧状态,促进气道二氧化碳的排出,从而起到通畅气道的效果。但在临床治疗肺心病过程中,需要慎重使用呼吸兴奋剂,尤其是针对病情严重甚至危重患者而言,由于此类患者常伴随有支气管痉挛、痰液淤塞等症状,因此在使用呼吸兴奋剂过程中[12],会导致患者呼吸肌处于活跃状态,导致机体氧气消耗量的增加,从而对患者排除痰液、促进气道通畅具有一定的阻滞效果,降低了患者气道通畅性。西医内科在应用呼吸兴奋剂过程中,需要考虑用药时长和临床药效。在患者用药后24h内病情无豪装,则需要给予患者人工通气辅助呼吸的措施,从而替代呼吸兴奋剂的使用。其中,回苏灵及利他林(呱醋甲酯)、山梗菜碱(洛贝林)以及尼可刹米`可拉明)是国内应用较为普遍的呼吸兴奋剂。

3新的治疗方法

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奥扎格雷钠为代表的血栓素A2在肺心病临床治疗中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10]。柴劲,王莉梅,李金东[15]等研究发现血栓素A2是花生四烯酸经代谢产生的物质,在治疗肺心病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能够对平滑肌、支气管以及血管等产生积极的刺激作用。而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奥扎格雷钠作为血栓素A2中的一种,在临床上具有血栓素A2合成酶的特异性,同时能够调节患者前列环素的平衡,从而促进患者能量代谢以及微循环的平衡,帮助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相关临床研究发现[13],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奥扎格雷钠具有突出的效果,能够帮助肺心病患者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肺心病患者肺小动脉血栓的形成。

肝素在临床治疗肺心病过程中也表现出突出的特效性。其在西医内科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抗凝血酶、降低血液粘滞度以及红细胞粘附作用,同时能够帮助临床改善支气管痉挛以及气道阻力等方面均具有突出的效果。潘玉辉,邱跃灵,殷建团[14]指出针对肺心病的临床病症和病理发挥抗过敏、抗渗出、抗炎以及降低血脂和扩张动脉等作用,从而帮助提高肺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针对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治疗,一直困扰着现代医学,西医内科是长期以来利用化学药进行治疗的主要途径,但化学药物具有毒副作用以及肺源性疾病无法彻底消除。但伴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肺心病了解的加深,相信不久的将来,西医内科可以突出障碍在治疗肺心病,提高肺心病患者生产质量方面提供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朱永平.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夜间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5,14(7):1270.

[2]刘冀.米力农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H2S、BNP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52(29):78-80.

[3]李留,任成山,王泽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和抗凝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16,10(7):280-282.

[4]冉梅.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心病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8):113-114.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25(8):453-460.

[6]曾国彬,郑敏辉.低分子肝素钙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3(17):4313-4314.

[7]韩亚利,雷小亭.真武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60例[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7(6):57.

[8]赵茂林,罗素红,卫训.硝酸甘油联合地尔硫卓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J].中国实用方剂学杂志,2014,207(2):115一117.

[9]吴欣芝.肺心病高凝状态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1(7):138-139.

[10]许萍,黄玉萍.奥扎格雷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5,40(6):1393-1396.

[11]黄林锋,蔡建生,叶志华,等.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5,16(10):1160-1163.

[12]王玫红,怀丽梅,赵鑫亮.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39(22):6025-6027.

[13]毅鹏,姚红霞,何海武,等.奥扎格雷钠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5,12(11B):2029-2031.

[14]潘玉辉,邱跃灵,殷建团.导尿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右心衰竭的对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6,17(7:)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