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甲亢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观察

李静

李静

石门县人民医院湖南石门415300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在甲亢患者的护理中强化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至我院就诊的甲亢患者108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分别为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于此基础上强化心理干预护理的观察组,对比两组病患护理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并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DS及S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2.59%亦高于对照组79.63%,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甲亢患者的护理中强化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甲亢;护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为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为甲状腺分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1],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临床表现为心悸、出汗、进食增多、大小便频繁、眼突以及体重减轻等。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其发病率已达3.4%~6.8~,对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甲亢作为一种身心疾病,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此,合理的心理干预对患者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08例甲亢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观察并分析在甲亢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护理的具体方法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至我院就诊的甲亢患者10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和B超检查确诊为甲亢,告知患者本次研究内容后自愿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4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35例,年龄区间为18~66岁,平均(35.6±3.8)岁,病程0.3~12年,平均(9.3±1.7)年;对照组54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34例,年龄区间为19~65岁,平均(36.7±3.2)岁,病程0.4~13年,平均(9.5±1.6)年。对比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病患常规护理,维持好病区环境的清洁舒适,定期进行通风与消毒,并给予患者常规的药物指导和饮食指导。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对于因缺乏疾病与治疗相关知识而引发的恐慌、焦虑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突出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的有效性,同时进行成功案例举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后续的治疗过程中。(2)对于治疗前患者的紧张情绪,应采用温和亲切的态度,抚慰患者,介绍治疗的大致过程以及优势,告知其风险存在但发生率较低,有效消除患者疑虑。(3)对于因疾病影响而产生自卑心理或有自闭倾向的患者,应与之耐心沟通,循循善诱,向其讲解与人交流、参与活动对疾病康复的正面影响,鼓励其积极参与其中,以促使患者打开心结、放松心情,走出自卑及自闭的阴影。(4)对于在患病以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需采用和蔼的态度以温和的语言进行沟通与交流,委婉的告知患者情绪波动过大不利于疾病康复,同时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需求,消除容易使患者产生情绪波动的护理因素,避免矛盾激化。(5)消弭环境因素对患者的影响。护理人员可于病区张贴墙贴,以温馨的图案为基调,并加以祝福话语,营造温馨舒适的病区环境,降低因环境因素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1.3观察指标

分别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及状态进行评价,得分愈高者则情绪及状态愈差;并于出院当天应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服务进行评价,根据得分情况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统计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例数计算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完成本次研究所涉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等研究资料应用()表示,t进行数据检验;计数等研究资料应用(n,%)表示,x2进行数据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DS及SAS评分对比

如表1所示,两组护理前SDS及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甲亢的全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为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女性群体[3],乃因免疫功能发生故障使体内淋巴因子过多分泌,并产生甲状腺自身抗体,当抗体与TSH受体相结合,对甲状腺细胞形成强烈的刺激,使之不断自爆增生并且功能加强。有研究表明[4],心理应激会对免疫机制造成进一步的破坏,使具有保护免疫作用的细胞含量降低,而刺激自身抗体分泌的细胞含量则上升,进而诱发甲亢或者加重甲亢患者的病情。针对甲亢病人抑郁、易怒、烦躁不安等心理应激反应,在临床治疗时应运用心身合一的医学模式,科学应用心理护理,尽量减少心理应激,以强化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分别给予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效缓解了患者因疾病认知不足而产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鼓励因疾病而自卑或趋于自闭的患者勇敢走出去,积极参与到群体活动中,而且针对情绪波动极大的患者以温柔的态度进行抚慰,及时了解其心理需求,并给予最大限度的满足,尽量避免引起患者心理应激的诱因,使之保持平和。最后对住院环境进行改善,维持温馨舒适,且干净整洁,使患者在良好的住院环境里接受治疗,以免情绪受到环境的影响。总之,心理护理干预的终极目的就是帮助患者尽量减轻心理压力,预防不良情绪对患者心理及生理造成的严重影响,并避免此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引导患者及早走出抑郁困局,保持稳定、愉悦的心理态势。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患护理前SDS及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均有明显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59%亦高于对照组79.63%,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甲亢患者的护理中强化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邓灵.对甲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4):86-87.

[2]关园虹,GUANYuan-hong.对甲亢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6-27.

[3]张雪,王玲,王玲玲,等.对甲亢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31):22-23.

[4]兆欣.甲亢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7):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