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转型下的城市建设管理经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关于经济转型下的城市建设管理经济探讨

杨娇

(身份证号码:43082219830402xxxx)

摘要:在我国面临经济转型的局势下,由以往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为主导,城市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这对我国城市建设带来的影响力及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但是目前的城市建设管理经济如果不在经济转型的基础上做出优化转变,就会导致城市建设中的管理经济职能难以发挥,并且会出现相对滞后的不良现象,不仅权威性受到影响,协调性更会呈现出难以达到预期标准的问题。由于城市建设管理经济也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因此只有将城市资源进行整合,合理提高利用率,才能使经济环境更加稳定、安全。

关键词:经济转型;城市建设管理经济;有效途径

1导言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求,需要政府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职能上做出调整,并不断完善。改变城市建设管理经济职能不健全的现状,从城市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等各个方面,制定综合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和方案,促进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资源的最有分配,引导城市建设向维护公众利益的方向发展,不断促进城市建设的进程。

2城市建设管理经济职能概述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职能,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的就是政府职能,因此政府城市建设的经济职能对城市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和规划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前提下,经济体制转型给城市建设带来了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城市建设管理经济职能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可以有利地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房地产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各项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区域协调作用、规划实施作用可以促进城市建设管理的不断完善,有利于我国城市建设的管理。

3经济转型下城市建设管理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3.1经济出现滞后现象

从当前形势来看,城市建设管理经济的转变是由计划经济带动的,其转型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因此这就使得城市发展会受到相应滞后影响,在政府职能发挥的同时,矛盾激化现象也就更加显著,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的整体利益难以与个体利益相符合、城市规划的长远目标与政府短期政策之间难以形成共通点等等,如果在转型背景下,以上种种矛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改善,就会使城市建设速度出现放缓现象。

3.2城市建设管理经济不能全面应对经济体制转型环境

我国自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后,市场对于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才得到真正的确立,然而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期相关管理机制并不成熟,因此在监管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和全面落实。在面对不良资产的注资、市场资金流向等方面的监督管理时流于形式,不能全面有效的发挥其智能机制,并且没有根据实际的经济体制转变而做出相应调整;另外在进行货币转移渠道和供给等方面的管理时缺乏健全、科学的监督管理举措;各个企业与其内部业务发展间缺乏完善的运行监管体制,对于市场主流发展方向的预测和适应能力较低。

3.3经济体制转型的后,企业税收政策不完善

经济体制转型的后,企业所得税制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内资企业的税收政策和征收方式和外资企业的不一样,而且对待两者,税收的优惠政策不一致,这就存在不平等性,导致不同的企业对纳税存在着不同的态度,致使税收管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企业所得税对纳税人的范围和界定不清晰,不同企业的税收比例差异性较大,导致不同行业的企业对税收政策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影响他们纳税的积极性。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制定过很多税收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一段时间内对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太多的优惠政策,导致企业所得税管理混乱,不利于城市建设经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4经济转型下的城市建设管理经济的有效途径

4.1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由于发展的相对落后,我国城市建设管理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必须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种工程项目的资产和资源、债权债务等的管理制度。在工程项目的资产承包招标、资源承包招标和签订承包合同的过程中,必须施行公开招标,以保证决议的科学性。工程项目的建设企业必须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的研究,从而提出更加科学高效的建设方案,并将项目成本开支、质量监督、收支的比例控制等详细地列入建设方案中。完善工程的代表会、议事会等民主组织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的操作程序,确保这些组织能够在工程建设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4.2充分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结构,实现城市建设管理的统一性

解决城市建设管理经济中的问题,就要找出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与原因所在,充分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趋势,制定符合地区城市建设的管理制度和方案。各城市政府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在城市建设管理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的同时,兼顾区域发展,协调各地区的经济特点,制定不同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

在城市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人们的生态观念,保护环境的行为入手,任何经济行为和危害自然环境的行为,都是人做出的。只有人民群众从心底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才能在生产生活中坚持生态平衡。我国农业面积辽阔,农业人口占据总人口的绝大数,因此,城市建设管理也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

处理好城市建设管理,需要处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良好关系,需要从经济和生态的角度,全面地考虑城市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方向,使生态文明建设,能够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两者的统一,实现城市建设管理的全面发展。

4.3提高各项信息的透明度,实行绩效责任制

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要提高各项信息的透明度,披露经济发展中不确定的风险和潜在的风险,让公众对影响市场资金流动的信息如货币发行量、投资趋向等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从而避免公众盲目地参与到市场经济当中,让他们能够理性地利用市场资金。在城市发展的各项活动中都有人的参与,而有效地制度能够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所以在城市建设管理经济中要实行绩效责任制,用明确的制度来规范参与人员的行为,有效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4.4完善企业税收政策,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稳定财政来源

企业税收政策的完善,一方面可以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财政支持;另一方面,稳定的税后政策,有利于企业的稳定与发展,促进整个城市经济的稳步发展。完善税收政策,首先要做好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才能保证税收核算的正确性,税收按时合理的征收。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并没有做好。政府和相关税收政策的部门,应该规范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的内容、要求,对税收征管基础性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征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水平,完善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

再者,税收优惠政策应该重视城市建设中的重点产业发展,对城市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进行倾斜性优化政策,扩大这一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合理的缩小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一致性,规范税收优惠的范围和要求,完善企业税收制度和政策,为城市建设管理保驾护航。

4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政府的职能之一,目前城市建设的管理经济职能也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出现了职能不健全、权威性不强或者缺乏有效的协调手段等问题,所以迫切地需要转变,使之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城市建设管理经济作为政府行为,是为了将城市资源进行合理地配置,让经济的运行处于良好的条件下。

参考文献:

[1]赵新宇.论经济体制转型下的城市建设管理经济[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17-18.

[2]李青魁.论城市建设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引导作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3:372-374.

[3]刘东占.关于经济转型下的城市建设管理经济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22:186.

[4]赵立新.经济体制转型下的城市建设管理经济[J].经营管理者,2015,1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