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的建设及其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网络课程的建设及其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陈慧1祝丽琼1袁昱1许冰1黄海2王蕴慧1

陈慧1祝丽琼1袁昱1许冰1黄海2王蕴慧1张睿1刘颖琳1谭剑平1张建平1(通讯作者)

(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2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随着e-Learning新型学习模式的迅速推广,“网络教育”已基本形成并且不断完善。《妇产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主干学科,借助这一新兴途径加强课程建设,有助于医学生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即临床思维的养成。本研究深入探究如何合理构建开放交互的《妇产科学》网络课程,证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妇产科学;e-Learning;网络教育;交互教学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306-02

目前,随着中国的网络教育的发展,在网上学习已成为逐步自我充实、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途径。伴随高等教育信息化,ElectronicLearning(e-Learning)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普及。e-Learning源于ElectronicLearning,中文译作“数字(化)学习”、“电子(化)学习”、“网络(化)学习”等,虽有不同的翻译但有相同的观点:一是强调基于因特网的学习;二是强调电子化;三是强调在e-Learning中要把数字化内容与网络结合起来。核心关注点都是数字技术,用技术来改造和引导教育[1]。e-Learning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高等教育产生了“网络教育”这一新兴领域,中山大学数字化学习平台便是网络教育技术的综合体现。

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基础。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非常强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妇产科学教学,更强调学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动手技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科学技术,创建网络课程,是加强课程建设的新方法。

一、网络课程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网络教学正是基于Internet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其设计目标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合理有序的管理和利用教学资源,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为网络课程的运行创造良好的硬件支持。

二、妇产科研究生网络课程建设的理念

自主学习在研究生教学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妇产科研究生网络课程的设计理念是:面向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设计原则遵循: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完整性原则;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协作性设计原则;开放性设计原则;交互性原则[2]。

设计的基本要求:1教学设计者必须非常熟悉妇产科研究生教学的理念及相关标准;2所展示的教学内容的“粒度”大小要适当。避免粒度过小,不利于对教学内容的全面理解或粒度过大,又不能使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整地了解内容;三、保证每个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完整性,且在资源引用上自我包含;四、网络课程开发人员必须掌握实现教学内容展示的技术。

三、妇产科网络课程的基本内容

1、教学布景:作为高校网络课件,必须满足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的需要,教学课件采用Authorware和Powerpoint制作,具有清晰的导航栏,界面美观、和谐,色彩丰富,屏幕设计简洁明快,屏幕布局合理,能同时用文字、动画、图片、声音等多种媒体表达教学内容,尤其用图片、动画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形象的立体化教学环境,使他们更加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内容展示:本着既要以教材为蓝本,又不是教材搬家的设计思路,对教材进行优化整合,综合分类处理。具体内容由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精炼而成,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妇产科学教学进程,结合教材章节排序,设计步进教程流程图,相关的图表、图片、图像、视频、动画有机地融入每一步教程中,使得课程教学流程化、直观化、简明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了导学功能。

3、讨论交流:交互设计是网络课程特点之一,也是影响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网络交互是学习者顺利完成自主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者作为认知主体的一种体现,它具有一定的目的指向。

4、相关资源:网络课程资源分为结构化资源和非结构化资源。所谓结构资源是指根据学习目标,预先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好的具有良好结构且相对稳定的资源。在相关资源处上传了与课程相关的资源,比如各种经典手术视频、CAI课件及音频资料。

四、妇产科网络课程的应用价值

优质的网络课程特点包括:一、课程选择了合适的课程管理平台;二、课程制定了完善的课程整体计划;三、课程安排了模块化的课程内容;四、课程运用了操作性强的混合教学交互策略。课程在设计上遵循系统性、交互性、实用性、开放性的原则。

参考文献

[1]余盛泉.e-Learning新解[J].中国教育网络.2006.3:18-19.

[2]戴心来,陈齐荣.网络教学的教学交互及其设计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9(149):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