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 3

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沙励蒋雨薇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传统能源的逐渐稀缺及全球变暖碳排放空间受限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力度,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呈不合理态势,培育和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十分紧迫的战略问题。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下,新能源发电行业近年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在对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对策

1.前言

“十八大”之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速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成为我国应对环境污染、雾霾的有效措施,以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己经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新方向。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目前电力行业呈现出了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核电、分布式能源系统等新能源的趋势,但实践中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发展还存在诸多制约瓶颈,在此背景下分析整个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借势避险,并分析应对行业发展制约因素的措施,对行业宏观调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新能源发电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发展新能源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为了应对能源发展和供应的挑战,必须坚持把节能放在突出地位的方针,既要扩大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能源供应渠道,也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扩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发电如风力发电、小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及热利用、生物质能发电等能够解决电力不足、需求不平衡、能源资源紧张等问题,利用新能源进行发电已经成为建立“绿色节能”社会的重要途径。

2.2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促进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国家相继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等产业政策,从宏观层面制定了新能源发展原则、目标、重点和激励政策。其中,《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积极推进技术较成熟、开发潜力大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建设,解决偏远农村地区用电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力争2020年我国风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30年太阳能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指出2013年至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35GW)以上;《风电“十二五”规划》提出将不断提高风电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到2015年,投入运行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到202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力争风电发电量在全国发电量中的比重超过5%。

2.3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带动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壮大

工业生产的平稳增长是带动全社会用电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由于国家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全社会用电量的增加带动了新能源发电量需求的增长。另外,2013年新能源完成投资占到电源投资的40%以上,投资比重继续升高。

2.4新能源发电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1)太阳能发电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IEA在2010年5月发表的太阳能光伏路线图中预测:从2010年开始,太阳能发电占全球总电力的比例将不断上升。2020年达到1.3%,2030年升至4.6%。我国太阳能应用的潜在市场还是很大的,比如偏远乡村的农村电气化、太阳能建筑并网发电,即便只做很少的一部分,容量也可达到上千GW,而从2010年开始,我国太阳能发电占全球总电力的比例将不断上升,太阳能发电应用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2)风电及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态势明显

截至2013年末,全国发电装机总量达12.47亿千瓦,同比增长9.3%。其中并网风电同比增长24.5%;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3.4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31%,较上年提高5.76个百分点。而2013年全球光伏市场新增装机容量达到38.7G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0.6GW,其中中国新增装机容量为12GW,同比增长了232%,接近欧洲2013年新增装机容量总和。

(3)2013年生物质发电产业建设取得突出成绩

我国2013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了850万千瓦,其中直燃发电项目占生物质发电业务全国累计并网容量的55%,是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

2.5新能源短期内难以取代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判断,为实现非化石能源达到15%的目标,2020年水电应达到3.5亿千瓦,风电应达到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应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应达到3000万千瓦,核电应达到8000万千瓦左右。从目前来看,新能源各个领域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从长远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大量取代化石能源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预计二十一世纪的上半叶,化石能源在我国仍将占主要地位,煤炭仍将占有重要地位。

2.6外界条件变化考验新能源发电行业盈利能力

外界条件的变化,如政策、经济等环境变化对新能源发电行业开发商的盈利水平会产生极大影响。比如,新的风电并网技术国家标准将给国内每个风电场增加近60万元的成本;同时,融资成本及难度上升也挤压了风电开发商利润空间,风电行业是高技术行业,前期投入成本大,资金需求量大,我国风电企业面临的资本市场表现为融资渠道和融资结构单一、市场功能缺失以及市场体系和制度不健全,加之货币政策的收紧使得企业资金成本增加,影响项目的进展,并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另外,对于太阳能发电行业来说,我国火电成本约为0.25-0.3元/度,而当前光伏发电成本约为0.9-1.0元/度,国外大部分区域的光伏发电成本也高于火电等传统能源成本,因此太阳能光伏行业发展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和政策的可持续性,而国家政策补贴较低导致了太阳能发电项目开发商盈利困难,目前国家虽推出了促进BIPV和光伏屋顶应用的国家光伏补贴计划,但由于补贴水平和项目收益率较低,系统经营方很难将工程项目维持下去。某些先期已经建成的光伏项目,因为在上网电价上与当地政府无法达成一致,迟迟未能上网,短期内无望获得项目收益。

2.7市场规模化启动面临并网难的牵制

国内新能源市场启动主要症结在于并网发电,日益凸显的并网矛盾加大了产业规模化的难度。在风电方面,“弃风限电”影响风电投资热度,2013年上半年,因电网规划建设与风电项目规划建设不协调及“三北”地区风电当地消纳有限而外送通道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弃风”限电,造成77亿千瓦时风电损失,已经影响投资商向风电领域的进一步投资。另外,中国部分地区发电项目的规划建设与接网工程规划建设不协调,发电工程与配套电网工程核准及建设周期不匹配,给可再生能源及时并网和消纳带来困难。对于太阳能发电,则表现为并网标准滞后,电源结构不合理及电网配套落后几个方面,我国并网的光伏项目主要建设于西北地区,就地发电就地消化,但当地电网的消纳能力有限,而若不能尽快建成高压远距离输电,实施大区域调度和理顺电网公司等各方利益关系,则并网难的问题仍将存在。

2.8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我国并未完全掌握新能源发电行业产品制造的核心技术,部分产业高度依靠外需市场,关键部件仍然依赖进口,拥有自主技术比较少。以风电和生物质发电为例,目前我国只对少数风电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由于对设计原理性技术的不掌握,也无法完全掌握关键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这导致国产设备可靠性、效率与国外设备相比,都比较低下,在光伏产业方面,由于前期的高暴利导致了多晶硅厂商的爆发式出现,但是关键技术方面存在滞后现象,没有办法解决高成本的问题,而生物质发电除沼气技术较为成熟外,其余技术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新能源发电行业的设备中关键零部件及关键原材料不能自主化,不仅使我国新能源设备中的大量利润流失,而且导致产品关键部件严重依赖国外进口,严重制约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如何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并消化吸收国产化,正成为新能源发展的当务之急。

2.9评价认证体系缺乏新能源发电站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

新能源发电行业的资源评价、产品的技术标准、检测认证及电力入网的接入标准均不很完善,没有形成完备的技术服务体系。尤其是风电和光伏等发电设备的技术标准匮乏,强制性检测和认证制度尚未建立,企业缺少技术准入门槛。这必然会导致资源分散,生产不连续,进而影响产业化规模。而目前新能源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盲目跟风、重复建设的现象已经显现。

2.10新能源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体制机制尚待理顺

虽然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与新能源发电行业相关的政策措施,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政策体系还不完善,而且由于现有的体制机制的束缚,实施法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新能源规划同总体能源规划、电力规划之间脱节,新能源电力项目审批、定价机制、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例如,风能行业的发电与并网严重脱节的现象,主要就是体制机制缺乏协调性的结果。除了一些小风电机组不符合并网要求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能源发电与电网建设的不协调,以及对电网企业缺少强制性要求和监管。要更好地适应发展新能源的要求,我国还需加强整体规划等相关制度建设。

3.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应牢牢把握新能源发电行业发展的机遇,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特点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有效规避风险,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

3.1提升新能源发电的战略地位

一是大力宣传新能源发电的积极意义,提高公众和主管部门对新能源发电的认知度;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新能源各类行业发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稳定投资者信心,以调动各方资本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行长期投入;三是统筹制订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新能源发电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3.2完善财税及投融资保障体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实力偏弱,要实现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超常规发展,不能只依靠市场的力量自发调整。政府在促进产业发展如技术商业化等进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协调配套的制度与政策体系,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目前应加紧完善各种财政补贴制度,包括用户补贴、投资补贴和上网电价补贴等,并辅之以信贷优惠和税收减免等手段,以解决新能源产业成本高企的突出问题。要不断完善资金保障体系,实现资金使用及分配合理化,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建立新能源开发基金,鼓励商业银行、民间资本以及国际资金的进入,积极争取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鼓励新能源企业在海外上市,积极筹措发展资金。政府要引入新的融资模式,用以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比如项目融资、政府承担信贷等新的方式。构建一种政策性和商业性互补、共同发展的金融体系。对资金的使用要采用两种方式,用完全无偿使用的拨款方式支持基础应用理论研究、重点开发项目,用部分无偿使用加部分有偿使用(贷款)资金支持那些可获得经济效益的开发项目,对资金的分配要采取课题专家评议及课题投标的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3加快配套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与标准

为了规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国家必须抓紧制定完善新能源的标准、检测认证、示范体系建设。一是加强新能源并网技术的研发力度,建立微电网工程示范,同时推进实施智能电网建设。二是组织电网公司、设备安装商与运营商、并网与储能设备制造商、组件制造商等有关单位研究制定并网环节的各项技术标准,完善发电并网标准体系。三是做好项目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以资源指导规划、以规划定项目,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有序推进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四是做好监管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协调并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难题。

3.4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努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发展新能源发电行业应努力突破新能源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规范新能源技术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之间的产业会聚,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和能源的合理配置。首先,在新能源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应确保知识产权得到有效的保护,并做好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公正的法律环境和公平的竞争平台,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或存在显著规模经济特征的新能源产业,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给予大力扶持;其次,要加大科研投资力度,鼓励“创投基金”用以支持新能源产业的技术、产品研发和规模化生产;第三,努力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为能源产业会聚提供中介服务支撑,包括投融资、市场调研、产权交易、信息、技术和法律等服务的支持系统,从多角、多层面度提升新能源产业创新能力;第四,注重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加大力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实施重大技术专项,依托项目推进新能源装备的自主化和国产化;第五,要培养具有对新能源产业总体发展有前瞻性和具有丰富相关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3.5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

国家要在对新能源资源进行充分调研和评估基础上,统筹规划,进一步制定更加细化的新能源发电中短期振兴计划,从而形成系统完整的整体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应包括长期战略目标、重大政策举措以及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具体实施路径等主要方面。国家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中,还应当充分体现中央和地方在支持新能源发电行业方面的责任,防止多头管理。既要避免盲目投资,造成新的浪费,又要保护地方政府发展新能源的积极性,鼓励大中企业投资新能源,以提升新能源产业的科技水平与规模效益。

3.6完善新能源产业链

新能源发电行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首先,发展设备设施制造业,形成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其次,具备成熟的相关的零部件配套企业,电力技术研发和服务机构等,聚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形态;另外,对于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增加资金及力量投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协调产业链上下游发展速度和规模,形成均衡合理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张继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6:92-95

[2]曹钦,陈通.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5:122-124

[3]李义福.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产业经济,2013,9:148-150

[4]赵欣,夏洪胜.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0,8:48-51

[5]郝彦菲.我国新能源发展机遇与挑战[J].中国科技投资,2010,7: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