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胺碘酮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潘建珠刘倩文

潘建珠刘倩文(兴宁市120指挥中心广东梅州514500)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索采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法进行回顾分析自2007年11月至2011年3月这一时期来我院就诊的60例慢性心衰并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等患者病情稳定后,头7天给予患者口服胺碘酮0.2g/次,每天三次后改为0.2g/次,每天2次,也连续用7天,后减为0.1-0.2g,每天1次进行维持治疗。采用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来评价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心功能的变化、心率、QT间期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次60例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95%,其中显效39例(65%),有效18例(30%),并有85%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1级,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比较高。

【关键词】胺碘酮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疗效

绝大部分的心脏病发病的最终阶段就是充血性心力衰竭,这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患者心衰时由于心肌结构重塑以及电重构从而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明显的高于健康人群[1]。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常会使患者病情发生恶化,从而会增加患者病死率。因此在临床纠正患者心衰的同时,能否有效的控制患者心律失常对预后显得很重要。目前临床上许多抗心律失常药会因负性肌力的作用而限制在治疗心衰患者中应用。而本次研究选取的胺碘酮则因具有抗心肌缺血以及轻微的负性肌力作用,使其在心衰患者抗心律失常治疗中越来越受到临床学者的重视[2]。本文旨在探索采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入选的60例患者的心功能都是2~4级(NYHA)中重度心衰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都在67.8岁,LVEF≤40%;原发病是冠心病的26例,高血压心脏病19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老年性心脏病7例。经心电图以及Hoher确诊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56例,短阵室速4例,RonT现象1例。

1.2方法:所有的患者都进行正规的抗心衰治疗(采用ACEI,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等),并在此治疗基础上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让所有患者服用胺碘酮。具体治疗方案: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等患者病情稳定后,头7天给予患者口服胺碘酮0.2g/次,每天三次后改为0.2g/次,每天2次,也连续用7天,后减为0.1-0.2g,每天1次进行维持治疗。治疗期间维持量复发者则需要缓慢增加维持量直至心律失常得到控制且不再使用负荷量法。

1.3观察指标采用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来评价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心功能的变化、心率以及不良反应等。

1.4疗效判断标准:(1)抗心律失常疗效判定显效: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减少>70%或者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减少≥8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减少≥90%;有效: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减少>50%;无效:上述标准都未达到。(2)心功能疗效判定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或者以上或达到心功能1级;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或未达到心功能1级,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一点都没改善。[4]

1.5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都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本次研究除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外,其余的所有患者都随访观察1~2年。资料显示在使用胺碘酮治疗1周后有45例达到有效标准,有效率75%。经0.2g/d治疗2周后再有12例达到有效标准,3例接受治疗2月后仍然没有达到有效标准,后逐渐增加至0.3g/d后仍然没有达到有效标准,2月后没有给予胺碘酮治疗。在维持治疗期间有4例使用0.1g/d进行治疗4月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复发,进而加量至0.2g/d后控制。总有效率95%,心功能变化:治疗4周后心功能改善显效36例(60%),有效21例(35%),心功能没有明显改善3例(5%),总有效率95%。

2.2不良反应本组研究中的有效患者中有1例在胺碘酮治疗6个月后出现游离、体内的T4也有升高,停药1月后患者恢复正常。1例治疗8月后出现了心动过缓,后未再进行继续用药治疗。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胸片检查结果都没有出现明显改变,也未发现间质性肺炎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表1治疗疗效结果

3讨论

3.1结果分析胺碘酮通常在临床上被归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但实际它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药物,它兼有I、Ⅱ、Ⅳ类药物的药理特性,具有广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5]。胺碘酮可以减慢窦性心律,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的传导[6]。近期的研究认为,胺碘酮对QT间期的延长并不造成患者心肌复极的离散,而是使其趋于一致,因此胺碘酮导致心律失常作用很小。胺碘酮还直接作用于冠脉血管的平滑肌,增加冠脉血流量,因此可降低主动脉压和外周的阻力,负性肌力作用很轻,因此可以维持心输血量。实际上胺碘酮还可以提高心衰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因此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不错且不良反应少,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高达95%,只有个别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3.2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比较高。

参考文献

[1]王莲女,侯淑萍.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30例临床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490-491.

[2]朱剑锋,杨吉栓.胺碘酮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2012,10(4):42-43.

[3]张艳婷.胺碘酮对扩张型心肌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11-13.

[4]史汇江.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症状性室性早搏疗.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2):846-847.

[5]陈亚东.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91-92.

[6]骆秋平,赵培.稳心颗粒联合最小维持量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早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1,20(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