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内镜下治疗效果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胃息肉内镜下治疗效果探析

马赛

马赛(成都长江医院610106)

【中图分类号】R714.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150-02

【摘要】目的探讨胃息肉的临床及胃镜下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胃息肉患者在胃镜下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结果85例胃息肉患者切除息肉110枚,均治愈,且无复发和并发症出现。结论胃息肉内镜下治疗方式操作简单、愈合快、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胃息肉内窥镜临床疗效

胃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癌前病变,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将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威胁[1]。因此要及早治疗并切除胃息肉,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杜绝癌症病变的发生。近些年胃息肉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引起了业内人士的不断思考和探究。而我院采取的胃镜下息肉切除方式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胃息肉患者85例完整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无内镜下治疗禁忌症,且经胃镜检查排除恶性肿瘤。85例患者中男47例,女36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29.5岁;85例患者共发现息肉110枚,其中胃窦息肉74枚,胃体21枚,胃底8枚,胃角7枚。合并1枚息肉39例,2枚息肉9例,3枚息肉7例,带蒂息肉92枚,广基无蒂21枚;息肉<0.5cm11枚,0.5-2cm89枚,2.0-3.5cm10枚;增生性息肉42枚,诊断炎性息肉46枚,腺瘤性息肉22枚;85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乏力、上腹疼痛、黑便、贫血等症状。

1.2治疗方式

本组治疗均采用日本PENTAX-EMP-3000型电子胃镜,术前为患者讲解相关事项,寻求患者配合,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凝血机制异常者先予以纠正。对于息肉直径小于2.0cm者采取一次性活检钳钳取或者电烙圈套摘+高频电刀切除。操作时套住息肉后收紧圈套,轻轻提拉息肉,使息肉在胃腔中与周围黏膜无接触后先电凝,见息肉蒂或基底部发白后再电切,对于半蒂或广基息肉,交替使用电凝及电切,循环数次直至完全切下息肉,使病变部位隆起,胃黏膜与肌层分开,再圈套电切。息肉直径较大不能1次圈套的分块切除直至完全切下息肉,广基息肉直径大于3.0cm以上者间隔1周待第1次创面愈合后进行第2次镜下切除。对多发性息肉先活检摘除小息肉,再套摘大息肉,位置上先低位后高位。对于创面较大者应防止凝切部位出血,仔细观察,有异常及时作出处理,术后卧床休息5-8h,密观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呕血、便血及其他异常情况。

2结果

本组85例胃息肉患者有79例一次性镜下全部摘除,7例直径大于3.0cm息肉分2次摘除,手术均进行顺利,患者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出现,且术后3月个复查83例愈合,随访4个月-1年,无复发现象出现。

3讨论

当前临床上对胃息肉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有众多临床资料证实胃窦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着一定的相关性[2]。目前很多胃息肉患者的早期症状缺乏典型,也无特异性,甚至有些息肉是在胃镜检查、胃肠钡餐造影或因其他原因检查时意外发现,本组85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无特殊不适,为意外发现。通常来说,胃息肉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乏力、上腹疼痛、黑便、贫血等症状。本组85例患者中有59例患者出现恶心、消化不良现象,呕吐、食欲不振症状18例,贫血症状5例。通常来说胃息肉的疼痛现象多为隐痛,且无规律,易发病部位为胃窦部。本组110枚中有73例为胃窦部,胃体21枚,胃底8枚,胃角8枚,经病理检查发现患者多为增生性息肉,共54枚,其次为炎性息肉41枚,腺瘤性息肉15枚。

当前多数文献证实,胃息肉的恶变率较高,并有逐渐增长趋势。且许多原发性肺肿瘤性息肉也有一定的恶变倾向,其中增生性息肉癌变率大27%,腺瘤性息肉为58%。因此,胃息肉的诊断和治疗引起了许多业内人士的不断探讨和研究[3]。

经临床检查发现内镜活检随访增生性息肉5~12年,也有形态和组织学的改变,而随着息肉体积的逐渐变大,会有增生性息肉逐渐演变成腺瘤性伴重度异形细胞,因此如在临床中胃镜检查发现为息肉,应尽早采取措施,及早摘除。

相对于外科手术治疗胃息肉相比,内镜下治疗方式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数分钟就能够解决问题,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小。但在使用内镜下息肉摘除治疗时应注意:(1)医师在具体操作时力度应轻柔,以免造成胃穿孔,圈套息肉时,慢慢收紧圈套避免用力过猛,以免勒断息肉而出血;(2)胃腔内残留黏液应吸引干净,防止产生不正常电流通路烧坏正常组织;(3)息肉切除后应仔细观察创面,尤其是广基无蒂创面较大时,以防出现出血症状,如创面少量渗血,用8%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局部喷洒有较好效果[4,5]。

综上所述,内镜下方式治疗胃息肉已经成为当前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式,因其具有操作简单、愈合快、痛苦小的优点。本组85例胃息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出现,经随访全部愈合切无复发。因此,内镜下方式治疗胃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洁,潘存伟,郭芳,等.183例胃底息肉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探讨[J].海南医学.2012,23(10):25-27.

[2]李晓燕.胃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特征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5):907-908.

[3]李娜,杨正武.胃息肉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33(8):605-607.

[4]石硕,郑善国,耿亮.70例胃息肉的内镜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5):69-70.

[5]徐惠明,陈小芳,王健生,等.胃息肉73例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1,21(4):62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