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对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地位的再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阿司匹林对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地位的再评价

佟盛良

佟盛良(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药剂科1230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264-02

【摘要】目的再评价阿司匹林对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地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68例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片进行治疗,对效果进行再评价。结果68例患者治疗前平均血清胆固醇为(5.63±0.85)mmol/L,平均甘油三酯为(1.52±0.57)mmol/L,治疗后平均血清胆固醇为(5.02±0.48)mmol/L,平均甘油三酯为(1.21±0.32)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能有效减少血栓生成,防止血小板聚集,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对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再评价

阿司匹林是传统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属环氧化酶抑制剂,其特点是价格便宜[1]效果较好,一直以来是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药物,据相关文献报道,阿司匹林能降低冠心病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约25%-35%[2];因此,阿司匹林被大多数国家列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必用药物之一。但在我国,人们对阿司匹林对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认识不足,因此,本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68例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片进行治疗,对效果进行再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68例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1.5岁。

1.2评价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同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100-200mg肠溶阿司匹林,疗程8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其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8例患者治疗前平均血清胆固醇为(5.63±0.85)mmol/L,平均甘油三酯为(1.52±0.57)mmol/L,治疗后平均血清胆固醇为(5.02±0.48)mmol/L,平均甘油三酯为(1.21±0.32)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治疗前后68例患者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情况比较[例,x-±s,n=68]

注:和治疗前比较,*表示P<0.05。

3讨论

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目前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每年发病人数均在上升,再加之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其危害性也日益突现,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3个死亡的人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已位居死亡榜首,而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62%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地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病[3],因此,加强预防及治疗,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扬酸,主要成分是水扬酸,是最早使用的合成药物之一[4]。最初认识到的主要作用是退热止痛。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探索,阿司匹林减少血栓生成,防止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被发现,自此,阿司匹林始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达到。从本组68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情况比较显示,68例患者治疗前平均血清胆固醇为(5.63±0.85)mmol/L,平均甘油三酯为(1.52±0.57)mmol/L,治疗后平均血清胆固醇为(5.02±0.48)mmol/L,平均甘油三酯为(1.21±0.32)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提示,阿司匹林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从而具有良好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血小板产生的血栓烷A2(TXA2)能使血小板聚集、活化,导致血管痉挛,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其一主要是通过对血小板聚集的干扰而实现的。研究证实,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烷A2途径减少血小板聚集而发挥作用。其二,阿司匹林具有消炎作用,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均与炎症反应有密切关系。阿司匹林同时具备有抗血小板与消炎的使用,因此可抑制炎症的发展,从而达到延缓和阻碍斑块的形成。其三,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害是要造成动脉内膜损伤。阿司匹林同时具备有抗血小板与消炎的使用,并且其保护内皮功能与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已经临床大量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在消炎的过程减小了动脉内皮的损伤,从而保护了血管内皮功能,达到阻止粥样硬化效果。其四,阿司匹林是羟自由基的强清除剂,具有对抗自由基的作用,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后,可以保护细胞组织。

参考文献

[1]张永军.阿司匹林与心脑血管病的预防[J].健康必读杂志,2011,3:59.

[2]周健,黄岚.环氧化酶、环氧化酶抑制剂与心血管疾病[J].心脏杂志,2007,19(5):614-616.

[3]HemandezMR,TondaR,PinoM,elal.Evaluationofeffectsofrofecoxibonplateletfunctioninaninvitromodelofthrombosiswithcirculatinghumanblood[J].EurJClinInvest,2004,34(4):297-302.

[4]洪冰,何迎晔,徐浩,孙斌.他汀类联合抗血小板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8,16(6):65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