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2
/ 2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吴珍霞

(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分析肩周炎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来我院进行肩周炎诊疗并确诊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施以中医针灸治疗与对照组30例施以西医药物治疗,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数据,评价针灸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针灸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肩周炎,要求医生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表现,选用应用价值高的针灸疗法,以此减轻患处疼痛,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针灸;肩周炎;治疗;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3-0210-02

现阶段由于工作劳动强度增大与身体机能水平下降所致的软组织退化、肩部受伤,肩部患病后未及时治疗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人们有着较高的风险患有肩周炎,该疾病患病周期较长且治愈难度较大,一旦发生给人们造成的身心痛苦较大,需要患者在发病后即刻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以及针对性的治疗,以此有效控制肢体活动障碍、肩关节严重疼痛等临床症状表现。当前该疾病多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辅以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性锻炼,便可以良好的干预肩周炎疾病,但是分析实际的治疗情况,易出现疾病的反复发作情况,所以可以采用中医疗法进行肩周炎的针灸治疗[1]。基于此本文选择确诊为肩周炎的6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中西医两种疗法来预后,结合所有患者疾病预后效果,选择治疗肩周炎的最佳治疗方案,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肩周炎确诊患者,共计60例作为对象,患者中男性与女性人数分别为27例、33例;年龄最小为28岁,最大则为65岁,平均就诊年龄为(45.8±2.4)岁;其中在中医检查期间,可以了解到患者出现肩部酸痛、恶寒、过度劳动后肩部痛感加剧且僵硬、肩部正常活动受阻、怕风等症状;其中伴骨折后遗症、肩部扭伤史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9例、13例,其余患者无病史。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并对全体患者上述临床基本资料作以比较,结果显示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在此期间医生指导患者保持坐位进行穴位针灸,主要穴位包括有足三里、肩前、曲池、肩髃、肩贞等;针灸前,医生先对相应穴位处进行消毒处理,而后在穴位处刺入提前准备好的毫针,针刺深度不少于1寸,但不超过1.5寸;之后采用捻转、提插动作轻轻转动毫针,待患者符合得气标准后,便可应用电针治疗仪继续进行强化针刺刺激强度的治疗,这一过程为连续波形,还需要对患者应用TDF灯进行照射治疗,上述针灸治疗方案若处于患者耐受范围内则保持半小时的留针时间,结束后再行拔针与不超过10分钟的拔罐处理;治疗期间每间隔1天进行1次针灸,总共须进行20次的针灸治疗。

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西医药物治疗,要求医生每天指导患者按时定量服用塞来昔布胶囊,每日用药量为200毫克,治疗时间为四周。

两组进行系统治疗期间,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情况应用显效、好转以及无效来评价,其中显效表示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全部消失,未见症状的再次复发;好转表明患者经过治疗症状部分消失或改善,仍需继续治疗一段时间;无效则为患者治疗完毕后,临床症状未见好转与改善,或者部分患者症状继续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好转率之和。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n(%)]

3.讨论

肩周炎疾病在体力劳动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女性群体的发病率较高,患者患病后常会感到肩关节有非常明显的疼痛,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还会感到肩部肢体功能存在障碍,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以及行为活动,所以该疾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以免病情持续性恶化所致的不良后果发生。当前该病尚无完全治愈的办法,需要患者就诊期间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保守治疗,加强肢体锻炼,以此缓和病症,促使受损且功能受限的肩关节可以早日恢复正常[2]。但是对于当前的肩周炎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研究发现,常规疗法效果一般,患者肩部肢体功能恢复缓慢,因此患者可以转而应用针灸法进行疾病的预后。肩周炎的发病机制在西医中被认为是肩关节发生的无菌性炎症(慢性),若患者感到肩部疼痛未进行任何活动,在肩部保持静止状态下容易发生粘连以及血循环异常情况;中医则认为该疾病属漏肩风,患处疼痛时间较长,发病后患者正常肢体活动受限,原因为患者肩部出现过度劳累、感染风寒、受到外伤以及气血亏损等情况后,导致身体内部经络空虚、阻滞,以此患处肢体伴有隐隐的疼痛以及肢体功能障碍。针对肩周炎疾病的治疗,中医认为需要从经络疏通角度来进行针灸治疗,便可以保证经络的通畅性,进而有效消除疾病带来的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症状。患者应用针灸疗法过程中,可以借助于毫针刺入动作,来对失养宗筋进行良好的舒缓处理,而后促使集聚在此的寒气可以尽快疏散且能够祛除湿气,保证关节功能以及周边软组织可以在刺激之下得以改善、放松,降低患处软组织粘连发生风险,使得异常的血循环系统可正常化,避免患者再次出现无菌性炎症,从而在针灸作用下确保肩关节功能可以恢复。塞来昔布胶囊等西药,属于疗效较好的非甾体药物,主要作用为镇痛以及抗炎症,此种药物在实际应用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价值,但是患者服药后出现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须引起医生重视。所以比较而言针灸法不仅有着较好的疗效,而且治疗期间的安全性较高,患者身体未见有任何不良反应出现,在县级基层医院治疗期间医生可以结合患者经济条件以及临床症状表现,尽量对肩周炎患者采用针灸疗法来治疗,以此在减少患者疾病治疗经济负担的同时,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升预后有效性[3]。在本文的研究中即就有3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了针灸治疗,分析治疗结果可知治疗后患者炎症已经得到控制,患者经络通畅、气血正常、疼痛减轻,治疗数据对比采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由于肩周炎具有病程较长的特点,医生可采用疗效好的针灸治疗方案,以此来对患者肩部疼痛症状进行最大化的减轻、消除,确保患者肩部关节功能障碍可以早日解除。

【参考文献】

[1]林如意,张光彩,林称心,等.温针灸联合穴位敷贴疗法辨证施治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装备,2018,15(10):83-86.

[2]何杰,马林,郑昱新.肩周炎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6):112-113+116.

[3]贾燕亲.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9):4174-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