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治疗老年失眠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探讨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治疗老年失眠临床效果

王雯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421001

摘要:目的:对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治疗老年失眠的措施及临床效果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对2014年11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54例老年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每组27例;常规组采取一般专科护理,中医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后,中医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1.5%,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人失眠的临床治疗中,实施中医内科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进而提升身体健康水平,临床实践意义深远。

关键词:中医内科;护理干预;老年人;失眠

失眠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一个病症,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失眠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机体功能逐步退变,易出现疲劳,但是又因为老年人生理和生活等因素变化,引起失眠[1]。而长时间的失眠会使患者精神压力增加,健康水平也有所下降,易出现其他疾病,直接威胁到患者的健康。为深入探讨老年失眠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2例老年失眠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中医内科护理干预的效果,报告正文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1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54例老年失眠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63到81岁,平均(68.2±2.1)岁;病程3个月到3年,平均(1.1±0.2)年。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均为27例。两组患者一般特征、病情病程等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主要是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详细的睡眠健康知识宣教,在有条件情况下,可指导患者睡前进行适当运动,比如:散步、太极等。同时,指导患者建立科学规律的生活作息,按时休息,并强化饮食指导,睡前不应吃的过饱,以恢复正常睡眠。中医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内科护理,具体措施有:

(1)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给予患者疏导,做到顺情从欲,用真诚态度,和善语言和患者交流谈心,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并给予理解和安慰,以达到情志干预目的。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老年失眠患者而言就是要积极有效的改变患者心态,消除患者的担心和疑虑,树立治愈信心,进而强化自我调节力,保持愉悦舒畅的心情,以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

(2)按摩护理。适当的按摩护理,有助于消除疲乏,提高血循环质量,维持机体阴阳平衡,进而改善失眠症状。根据中医内科理论辨证施治,肝郁化火者则每日对天庭、太阳穴、印堂等穴位进行按摩,30-50次,同时对足底涌泉穴进行按压按摩,80到100次;痰热内乱者,每天对中脘、合谷等穴位进行按摩,50-80次。

(3)中医针灸。对失眠患者进行中医针灸干预,有助于大脑皮质生理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平衡。主要对内关穴、三阴交穴及神门穴等进行针灸。此外,还可进行耳穴贴压法治疗,可起到安神、静心等效果,同时可有效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度。另外,在足底涌泉穴外敷朱砂有助于心肾相交,让患者更好入眠。

(4)饮食指导。失眠患者入睡忌饮咖啡、浓茶、烈酒等,可饮适量热纯牛奶。要以清淡食物为主,忌食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且不得过饱,可常食用新鲜果蔬,或把炒熟的12到20粒酸枣仁研磨成粉睡前温开水冲服。

1.3疗效评价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2],具体分为:(1)显效,每晚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2)有效,每晚睡眠及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睡眠时间在3h以上,睡眠深度提升;(3)无效,每晚睡眠时间在2h以下,睡眠质量未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为显效和有效之和。

1.4统计处理

应用SPSS12.5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示存在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后,中医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3%,常规组为81.5%,两组数据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具体如表1:

3、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阴阳出入及消长是引起失眠的一个的根本原因。具体而言,体内阴阳失衡、阴阳不交,或是阴虚,亦或阳盛均会引起失眠出现。通常青壮年肾阴相对强盛,可有良好的睡眠,但是老年人的肾阴相对弱,睡眠不深,易惊醒。可以看出,老年失眠患者的病症和肾阴盛衰存在密切关系。且老年人肾精相对亏虚,无法对心神有效濡养,肾脏无法闭藏,心神难以安宁,因此出现失眠[3]。同时,营卫运营也失眠影响显著,白天阳气相对旺盛,而夜间阴气相对兴盛,老年人通常会因阳气消耗、卫气不足、营气不足等,导致营卫失调,进而引起失眠出现。另外,因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胃损伤,宿食滞留而痰热起,导致心神无法安宁,难以入睡。现代研究将失眠分为三个临床类型,即入睡困难、早醒及睡眠表浅[4]。基于此,老年失眠者通常有这样的表现:睡眠时相相对提前;分离睡眠;睡眠效率低下等。而通过多导睡眠脑电研究证实,老年人相对青年人的入睡潜伏时间会有较大延长,非快速动眼期浅睡眠期明显增加,而非快速动眼期深睡眠时间减少,快速动眼期显著缩短。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机体器官功能逐步衰退,血循环能力降低,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老年人失眠的发病率。

当前,临床上对于老年失眠患者的治疗一般是采用镇静、催眠类药物,但临床疗效不甚理想,且有较大的依赖性。近年来,中医内科疗法在失眠治疗中得到较广泛应用,不仅效果良好,还无副作用。本研究中,中医组患者实施情志、按摩、针灸及饮食等中医内科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达到96.3%,高于一般护理常规组的81.5%(P<0.05),可以看出中医内科护理在老年人失眠治疗中具有理想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红,王晓东,张芳.中医内科护理干预老年患者失眠40例[J].生物技术世界.2015,11(15):95-97.

[2]赵晓玲,张娟芝,王月梅.心内科老年患者失眠原因调查及护理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8(11):115-117.

[3]周珍凤.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内科老年失眠患者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0(2):388-389.

[4]邓海燕.中医护理干预COPD患者失眠的效果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5,14(10):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