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病房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病房中的应用

徐永霞高璇

徐永霞高璇(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河南平舆4634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295-02

【摘要】从患儿、护理人员、管理和环境等方面分析新生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以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关键词】风险管理新生儿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护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设备、护理制度及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1],是护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具有不确定性或损害性事件,若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它不仅对患者构成危险,而且也会给医院带来不利影响。新生儿是指从出生时脐带结扎到满28天的活产婴儿,新生儿娩出后,机体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巨大变化,而新生儿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尚未完善,所以新生儿期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时期[2]。因此,新生儿病房是高风险科室,而且是无陪护病房,患儿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所有操作均由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具有责任重、难度大、风险高、工作量大、工作繁琐等特点。所以加强新生儿病房的风险管理对防范各种护理缺陷、确保新生儿护理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新生儿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综述如下。

1新生儿科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

1.1患儿方面因素

1.1.1易感染。

1.1.2易损伤。

1.1.3病情变化快。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护理人员配置不足或不合理在新生儿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完成患儿日常的治疗工作,还要完成大量的新生儿喂养和基础护理工作。

1.2.2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1.2.2.1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漠在护理过程中,因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慎独精神和法律知识,服务意识不强,不耐心解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也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因此出现疏忽大意或用药错误或各种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不当等,也未落实医疗器械用前检查和治疗中观察等措施。尤其在夜班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护士任意简化操作规程,致使护理记录不准确或不及时,从而造成护理风险的存在。

1.2.2.2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知识经验缺乏部分护士对新药的作用和药物配伍禁忌缺乏足够的了解、穿刺技术不太熟练、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护理工作量较大以及护理人员工作负荷过重等原因,导致某些护理流程不尽合理,因此易引起纠纷或产生护理技术风险。

1.3管理因素管理者危机意识淡薄、科室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安排人力不合理、工作计划和质控不认真落实等。

2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2.1加强护士风险意识教育,做好风险评估要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程序和执业范围,认清当前形势,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转变护理服务观念,实施全程护理质量管理,并有计划、有目的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与风险教育意识,以减少护理中的风险。在护理中,由于患儿家属有权知道各项护理操作内容和应承担风险的事宜,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做好疾病发展的可预见性和风险评估,通过识别与评价风险,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对于风险评估较低的新生儿,应做好重点监护。在明确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的基础上,针对潜在的护理风险,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如新生儿沐浴、抚触等技术的指导和护理常规等,达到了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

2.2不断强化新生儿病房制度建设与质量监控周密详尽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的保证。成立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制定风险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护理工作流程,让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质量管理层层相叠,环环相扣,责任到个人,职责分明。

2.3强化专科护理学习,提高专科技能及护理观察能力新生儿科护士不应只有“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操作),还必须精通“三专”(专科理论、专科知识、专科操作),以不断促进新生儿科护理质量。有计划地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如新生儿复苏知识技能培训与考核、新生儿疾病观察与护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等。加强对护士业务能力培训,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学习有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

2.4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合理而足够的人员配置是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条件。在护理工作中要不断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制定护理服务用语和护士风险防范培训计划,使其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与目的,明确护理人员和患者各自的权利,这不仅有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与持续改进,同时也对降低医疗护理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要加强夜间、午间以及交接班期间的薄弱环节的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尽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巡视次数,以减少不必要的护理风险。

2.5杜绝惯性思维以及“想当然”的做法在临床工作中,年资较长的护士往往因出现惯性思维对特殊情况的估计不足而出现护理差错事故。护士应提高对疾病的评估能力,以及对疾病发展的可预见性,及时纠正日常工作中的偏差,强调以预防为主。

2.6做好消毒隔离工作设立相对独立的新生儿病室,分设足月新生儿病房、早产儿监护室、隔离室、配奶室、治疗室等;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识明确。工作人员进入病室要戴口罩、帽子,穿洁净工作服,每次工作前后认真洗手。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专设消毒班的岗位,负责每天的消毒工作。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所有用具1次或2次(门把手、床头柜、桌凳等);地面每天湿式清扫3次,有污染时及时用消毒液擦拭;病房内动态空气消毒机每隔2h自动消毒1h,每月定期做空气、物表、医务人员的手等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做好登记;新生儿使用的衣服、被子、被单等,使用前必须高压灭菌,并设专用柜存放;新生儿喂奶及沐浴用品必须一婴一用,并经过高压蒸汽消毒;新生儿患传染病者,应分室隔离,床栏应挂标记;遇有医院感染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2.7加强安全管理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在进行交接班和做治疗时严格核对腕带,做到万无一失;新生儿病房实行24h封闭式管理,严禁外人入内,防止新生儿丢失。加强设备管理,每台设备责任人明确,建立设备登记和维修登记本,定时检修,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2.8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主要是做好健康宣教和新生儿护理知识指导;做好住院前、住院中、出院时的健康教育。每周要进行集体宣教一次,由护士长主持,普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和住院院须知等,了解家长需求、意见和建议,解答家长疑问,增进了与家长的沟通,很好地规避了护患纠纷的风险。

3小结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改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护理风险管理已成为一项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工作。尤其作为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加强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努力从制度规范、护理服务流程、人员培训、风险评估等各个环节入手,善于观察,总结和分析护理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从而才能有效推进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杜绝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管理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8(7):405.

[2]原萍.从护理管理角度谈新生儿科的感染控制[A].中华中西医学杂志,1728—3655(2009)01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