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医药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分类方法

/ 2

论民族医药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分类方法

梁峻1王光涛2刘学春3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10070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100101;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100700

【摘要】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遵循民族医药历史特点、地域特点和固有标准是民族医药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民族医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制定民族医药标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民族医药标准体系将中国民族医药标准分类的大类“基础标准类”、“技术标准类”、“管理标准类”和“工作标准类”等四个类目划分是民族医药标准体系构建的框架基础。其大类下的分层结构,构成了民族医药标准体系的完整框架。

【关键词】民族医药;学科建设;标准化;方法

Abstract:thestandardisthebasicelementsofthecorecompetitivenessofthecountry.Followingthehistoricalcharacteristics,regionalcharacteristicsandinherentstandardofnationalmedicineisthebasicprincipleoftheconstructionofthestandardsystemofnationalmedicine.Thestandardizationandstandardizationoftheterminologyofnationalmedicineisthebasicworkoftheformulationofnationalmedicinestandardsystem.NationalpharmaceuticalstandardsystemofChinanationalpharmaceuticalstandardsofclassificationcategories"basicstandard","technicalstandards","managementstandards"andworkstandardsandfourcategoryclassificationisthenationalpharmaceuticalstandardsystemframework.Thehierarchicalstructureofcategories,constituteacompletestandardsystemofnationalmedicine.

Keywords:nationalmedicine;subjectconstruction;standardization;method

【中图分类号】R2-03;G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229-01

民族医药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特色优势。制定民族医药标准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政策的具体体现。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为加快民族医药标准化建设步伐,构建民族医药标准体系,且这个体系必须建立在理论体系基础之上。

1民族医药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民族医药学是我国少数民族优秀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有自己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药资源物种和民族地区某些病种地域化特点明显,使其医药学发展独具特色。因此,遵循民族医药历史特点、地域特点和固有标准是民族医药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2名词术语规范化是民族医药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

只有在统一术语、统一概念的基础上,信息才能交流,共享才能实现,标准化工作才能展开。[1]在民族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工作中,我们尤其重视这几个原则:第一是民族性,做到“先中后西、能中不西”,能用民族医药术语表达的概念,尽量不用西医术语表达。第二是单义性,民族意义名词术语具有抽象性、人文性等特点,概念内涵不清。在定名时需力求保证一个概念对应一个术语,做到“一词一义”。第三是科学性,也可称作顾名思义性(透明性),力求名词术语准确表达单个概念的科学内涵和本质属性。第四,选词时注重切合临床实用,尽量选用重点名词、常用名词。第五,在选词时力求涵盖所有分支学科,保护概念体系的相对完整性。

3民族医药标准体系分类方法

民族医药标准体系将中国民族医药标准分类的大类划分为:“基础标准类”、“技术标准类”、“管理标准类”和“工作标准类”等四个类目。其分类与编码分别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编码方法,原则上将民族医药)准体系分类类目划分为六个层级,其类目名称分别为:医学门类、标准大类、标准中类、标准小类、标准细类和标准顺序号。

3.1基础标准

基础标准是在中国民族医药范围内作为该领域其他类别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基础标准是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均通用的共性标准,其类目下分为:标准化通则类、名词术语类、分类与代码类、计量单位类、图标模型类、语言翻译类和其他基础类等7个中类目,其三级分层结构。

3.2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为规范中国民族医药行业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技术标准大类下分为:共性技术类、民族医技术类、民族药技术类、教育技术类、科研技术类、信息技术类、装备技术类和其他技术类等8个中类目,其三级分层结构。

3.3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为规范中国民族医药行业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管理标准大类下分为:共性管理类、民族医管理类、民族药管理类、教育管理类、科研管理类、信息管理类、装备管理类、文化社团及出版管理类、国际合作交流管理类和其他管理标准类等10个中类目,其二级分层结构。

3.4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指由中国民族医药机构自行制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定额等内部规范性文件,包括单位内部的工作制度和规章等,它们是单位内部管理的依据和正常工作的保障。

本体系依据国家标准化法规定不将工作标准纳入行业认证管理范畴,但为保证中国民族医药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将工作标准分类类目列入本标准分类体系之中,但其标准目录不纳入本标准体系表的明细表。

工作标准大类下分为:共性工作类、行政工作类、医疗工作类、药事工作类、教学工作类、科研工作类、信息工作类和其他工作类等8个中类目,其三级分层结构。

4小结

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2]遵循民族医药历史特点、地域特点和固有标准是民族医药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民族医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制定民族医药行业标准、学术规范和学科建设甚至国际标准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于民族医药的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对于民族医药的传播与交流,民族医药书刊和教材的编辑出版,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及生产技术的发展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民族医药标准体系将中国民族医药标准分类的大类“基础标准类”、“技术标准类”、“管理标准类”和“工作标准类”等四个类目划分是民族医药标准体系构建的框架基础。其大类下的分层结构,构成了民族医药标准体系的完整框架。

参考文献:

[1]仁旺次仁.藏医药发展与标准化建设.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J],2007,27(2):148

[2]吴刚主编.《中国中医医疗机构全书(上卷)(中文版)》[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