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1

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体会

连红霞

连红霞(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2-0052-02

【摘要】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的治疗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的治疗资料,手术切除可根治,控制血压、补充血容、纠正代谢紊乱为术前主要准备。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考虑为恶性患者,现术后半年,口服降压药物,未采取其他治疗,状况尚可。结论高血压是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控制血压固然重要,但其他症状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治疗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位于肾上腺者约占80%~90%,大多为一侧。占高血压的患者的0.05%~0.1%,临床以4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1一般资料

我科近五年共收治并手术6例患者,年龄25~57岁,肿物均位于肾上腺,男2例,女4例;恶性1例,年龄25岁,女性。1例伴有高血糖,术后渐正常。6例血压均高,1例平常无自觉症状,体检时发现,心动过速2人。病变均位于一侧,经过两周术前准备后,血压控制良好,心率为90次/分以下,均实行手术切除,无其他并发症,顺利恢复。

2结果

本组6例患者术前给予苯苄胺降压,5例控制较好,1例血压持续160/100mmHg以上,加用硝苯地平效果好。心动过速者服用心得安效果好。术前中心静脉穿刺并补充血容量,维持电解质平衡。两周后在全麻下开腹行肿物切除术。2例患者术中血压偏高,补充血容量的同时以硝普钠降压,1例用酚妥拉明。无低血压发生。术后血压和心肺功能正常。1月内均出院,1例恶性经药物控制血压在较高水平稳定。其余5例恢复更佳。

3讨论

高血压为嗜铬细胞瘤的最主要症状,可持续性或阵发性发生,大多以高血压就诊时发现,大多为良性,手术切除可得到根治。由于治疗过程中血压波动及血容量减少所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复杂而凶险,稳定血压虽然重要,但部分患者高血压和低血压交替出现,甚至出现低血压和休克,手术前扩容较控制血压更为重要,或出现心律失常等心脏表现、代谢紊乱等术前均应给予纠正。

3.1术前准备

应在两周以上,控制血压至正常和心率至90次/分以下,用α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治疗10天以上,使红细胞比积小于45%。如我科用苯苄胺30~40mg/天,分三次口服,使血压下降,减轻心脏负担,并使原来缩减的血管容量扩大。宜用到手术前一天为止。加用普萘洛尔降低心率效果可靠。血压持续较高者,加用硝苯地平疗效较好。术前三天每天输血、输白蛋白和电解质葡萄糖溶液扩容。术前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为术前补充血容量和术中、术后用药急救提供方便。我科2例病人单用硝苯地平效果良好。

3.2手术中

切除肿物有一定的危险性,外科医师与麻醉师必须密切配合。选择全身麻醉最为安全,开放1~2支静脉以便及时处理麻醉术中血压极度波动所致变化。密切观察血压和心率,收缩压高于200mmHg时应行降压治疗,静脉滴注酚妥拉明和用定量输液泵。术中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也可持续硝普钠静点。我院常规静点硝普钠。切除肿瘤后易出现血压下降,可酌情用去甲肾上腺素。手术平稳过渡为术后恢复的关键。根据肿瘤的大小、单侧、双侧病变或多发病变以及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来决定相应的手术路径,动作轻柔,小心探查,避免挤压。

3.3手术后

肿瘤切除后血压多能恢复正常,但在手术后一周血压仍可偏高。在手术后一个月左右病人基本稳定。术后血压大多为血容量不足引起,应注意病人血容量的补充,可给予血浆或全血。注意心率变化,水、电解质平衡,防止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可长期随访。恶性嗜铬细胞瘤不能进行手术或发生转移的患者,应长期口服苯苄胺和心得安治疗,其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一般采用131I-间位碘苄甲胍治疗。

参考文献

[1]黄啸.肿瘤手册[M].南京: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2007,2:363-365.

[2]符伟军.泌尿外科学临床思维解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205-208.

[3]刘中明主译.内分泌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223-236.

[4]廖二元.内分泌代谢疾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09-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