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马玉玲

新疆喀什疏勒县阿尔曼小学马玉玲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

关键词:语文;小学;教学效率

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课前教师要作充分的备课准备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前提在于备课。每一位语文老师对于所执教的教材都应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落实一个“小”字。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要从小着手,解决几个小的问题就可以了。二是会抓一个“巧”字。要选好切入点,抓住要害,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三是很抓一个“精”字。内容要精练,要顾及到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二、课堂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

培养和诱导学生质疑,要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妥善处理。对一些跟学习课文没有关系的问题,不宜一一作答;对一些跟课文内容有关,但不在点子上的问题,应有选择地加以解答;对于在点子上、关键处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讨论,求得解决。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根据学习语文的特点,要诱导学生从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从题目上质疑,从课文的语句、内容上质疑,从课文内容前后联系上质疑,从语言运用上质疑,从课文表现的中心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质疑,等等。学生学会了质疑,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

(一)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感化学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简化教学过程、突出重难点,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中下生之所以学习跟不上进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错过了老师讲课的内容。而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形象地、逼真地展现出来,用绚丽的色彩,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能够将静止、抽象的文字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载体,将老师难以表达的原理、现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借助多媒体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展现出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问题以及听说读写的训练上。

(二)突出重点和难点

电教媒体技术传输教学信息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传输信息量高、传输速度快、交互性强等优点,其进入校园并逐渐得到普及,极大地弥补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对于教学方法的诸多限制,把课本中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特定的动手操作程序和观察程序,教师通过各种演示,将学生吸引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让他们在活动中比较、分析、综合,在一系列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为更好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样也为教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设了优越的条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篇幅较长,内容复杂,而课堂教学时间总是很有限的,如何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完一篇知识较丰富的文章,且感到学有所获,印象深刻。我们可根据这类文章的特点,例如制作一张或几张表格等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填表。在填表中把有关知识搞清楚或把重点内容理出来,教师再适当加以点拨,一节课会让学生收获很大,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

(三)启发学生创新

运用电教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创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现代化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材中融入了许多科学知识与科技创新思想,语文教学中当然也要把培养合训练学生的这一能力作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来完成。电教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示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思维向纵向发展,引发出创新意识。

小结:

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减轻学生课外学业负担,这是教育界的共同呼声,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而要在四十分钟里增加课堂质量,单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这一目的,要想解决这一难题,还得依靠电教媒体手段的辅助。总之,教师只有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多读、多思、多问、多说、多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作者简介:马玉玲(1979.10.2——)37岁,汉族,籍贯甘肃省,工作单位;新疆喀什疏勒县阿尔曼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