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镜治疗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镜治疗后护理

刘景娟

(江苏省宿迁市协和康复医院疼痛科)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盘镜治疗的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依据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n=30)和综合护理组(n=3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生活自理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生活自理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功能恢复优良率96.7%(29/3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3.3%(25/30)(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盘镜治疗的综合护理较常规护理效果好。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镜治疗;护理

本研究比较了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盘镜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椎间盘镜治疗;排除标准:将有手术禁忌症等患者排除在外。依据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n=30)和综合护理组(n=30)两组。综合护理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8-68岁,平均(48.5±6.0)岁;病程1-4年,平均(2.7±0.6)年。在病变节段方面,8例为L3-4,12例为L4-5,10例为L5-6。常规护理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9-68岁,平均(49.2±6.5)岁;病程1-4年,平均(2.5±0.8)年。在病变节段方面,9例为L3-4,10例为L4-5,11例为L5-6。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疏导患者心理,指导患者饮食等;综合护理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具体操作为:1)术前护理。对血尿常规、心电图等术前检查进行完善,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其进行腰背肌锻炼及直腿抬高动作;2)术中护理。术中对患者过度屈伸肢体的现象进行严格的避免,同时对患者的不适症状发生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最好在患者头侧安装仪器设备,从而使术中对手术进程进行清晰观看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同时给予手术室温湿度变化以充分重视;3)术后护理。术后3d内对患者进行引导,使其进行屈髋、屈膝等动作,从而促进肌肉力量的增强。术后1周对患者进行引导,使其进行腰背部肌肉锻炼。

1.3观察指标

采用术后生活能力恢复时间调查表将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生活自理、恢复工作时间详细记录下来。同时,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详细记录下来。

1.4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Nakai标准,如果护理后患者无临床症状,没有对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则评定为优;如果护理后患者具有显著较好的临床症状,基本没有对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则评定为良;如果护理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症状,对正常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则评定为可;如果治疗后患者具有不变的临床症状,对正常工作造成了极大程度的影响,则评定为差[3]。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生活自理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综合护理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生活自理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

2.3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综合护理组患者的功能恢复优良率96.7%(29/3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3.3%(25/30)(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护理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生活自理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功能恢复优良率96.7%(29/3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3.3%(25/30)(P<0.05),和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盘镜治疗的综合护理较常规护理效果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彩霞,程思琴,廖亚琴.系统化功能康复锻炼对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4(18):34-35.

[2]何凡,陈盈盈,王靖.舒适护理对经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25(18):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