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3

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

张瑜

摘要: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本文从高校基层党建现状入手,分析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面临的挑战和创新的意义,简单探讨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手段。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创新挑战意义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5-0093-02

一、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面临的挑战

党建即为党的建设,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纪律等方面的建设。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主要是发展工作、入党后教育管理工作。党的基层建设是党的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楚,特别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它关系到我国新世纪高素质人才思想的发展。我国高校基层党组的织一直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高校领导班子自觉贯彻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决策,推进党风廉明建设;基层党组织严格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工作,努力落实主要领导抓党建责任制,强化基层支部建设和坚持不懈真学习党组织的理念,争当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员注重素质建设,认先锋模范,大多数党员已经能够与上级保持思想、政治上的一致,能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致使多数党员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优异成绩。因此,从总的来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状况良好,但是高校基层党建还是面临许多问题。

首先是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上,有些高校的领导班子工作作风上还存在偏差,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力度不够,思想政治建设认识不够,驾驭市场经济下高校党建的改革还有待加强。高校基层党建的后备力量缺乏,对于培养发展人才干部还需待加强。其次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规范,社会腐败正在侵蚀基层党组织。最后是党员队伍建设,有些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变得复杂化,不是为了党建而是为了找工作方便,家庭等因素。加之,我国党员众多党员素质有待加强,党员队伍管理不够科学化,结构不合理等等。

1、互联网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如今的大学生的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出现一定的变化,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不断涌入我国,在大学生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各个国家都注重对信息化的发展。在我国,高校已实现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虽然可以极大的促进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完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也为我国高校的党建带来挑战。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正在改变这大学生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互联网还会对传统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提出挑战,影响党建工作,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政治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我国互联网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一些信息技术强国通过互联网向散播一些对共产党不利的谣言,影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

2、大学生思想出现扭曲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现代化发展对我党建思想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国内形式来看,改革步伐不断加快,豪车洋房不断涌入视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导致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出现一定的变化,在市场经济下开始注重追求利益,拜金主义,功利心不断滋生,大学生关注的重心开始向就业转变。而在这个竞争激烈复杂的社会下一些大学生害怕失败引发了许多轻生的学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向非科学化发展,学生整体理论水平比较低,入党功利性现象严重。另外,高校基层党组织还不能快速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党员队伍建设落后,组织设置不完善,新时期下对于党建工作缺乏深入的研究这些等等都为我国在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带来挑战。

二、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义

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的重要内涵之一,创新就是科学发展、就是与时俱进,是事物发展的必需品。事物总是要不断变化发展的,党和人民的实践要不断前进,指导实践的理论就要不断创新,不断创新的理论才能指导党和人民不断迈步向前,向着共产主义社会前进。在新时期,如果我们不与时俱进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我们就会不能够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组织就会缺乏发展方向,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只有创新才能增强高校基层党建的生机活力,破除固有思想,摆脱传统束缚,更好地促进工作落实,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才能使广大党员队伍充满活力,使党建理论的科学内容会不断丰富、发展、变化。才能够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提高工作成效,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从而为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储备人才。

三、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手段

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对于高校党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新时期下带来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来进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呢?这是当下许多高校党建工作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进步转变观念,坚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体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党建工作理论理念创新

党建理论是我国基层党建的基础,我们进行党建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党的最新理论为基础武装党员教育广大师生,培养校园文化,为党建理论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理论创新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在新时期下根据高校的具体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楚上进行创新发展,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

理念创新要求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服务型理念,努力做到高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展开离不开创新,而理念创新是创新的基础。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创造新环境,通过网络及其他手段进行宣传教育,为党建工作的理念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行理念创新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党组织的理念与时代同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新时期下要积极研究师生的价值观,以科学理念为指导,规范师生价值观,大力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使党的基层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高校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科学的完成好高校的职责和任务。

2、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

加强党组织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头脑,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其次,要规范领导班子的考核评价制度,制定不同层次领导干部的考核标准,将考核评价标准民主化,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评价体系,把考核和党风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教育监管提高其驾驭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能力。要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不断的进行干部选拔、管理方式的创新。面对领导班子年轻化的趋势要注重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党对高校的领导。同时领导班子还要坚持与时俱进,注重能力培养,提高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党组织要选拔出高素质并且思想健全的人才作为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在领导班子中应开展学习讨论执政能力的活动,注重与师生的接触使党组织亲近师生,建立成服务型领导班子。

3、加强基层党建制度创新和党员队伍建设

基层党建制度是基层党组织科学化工作的前提。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基层党建制度的创新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健全组织制度。在体制建设方面,坚持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前提下,努力探索出适合高校特点的富有效率的高校党务工作领导体制。加强基层党支部的设置创新,扩大党员的覆盖面。根据高校管理的特点合理设置党支部,尝试设置不同形式的党支部,做到哪里有党员学习生活、哪里就要建立党组织,根据形式的变化即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在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前提下,注意在学生党员集中的公寓、学生组织等地合理设置高校基层党组织,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当然我们在进行设置党组织时不能随意设置要根据《党章》中关于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规定,用创新思维准确把握找到适合各高校的党组织设置方案。

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发展党员,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尤为重要;高校基层党组织要重点抓好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党员发展工作,扩大党员在这以阶层中的比例;注重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把努力学习工作认真思想健康的大学生吸收到党内,注重培养;高校必须创新学生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把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作为重心,注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4、改进工作方式

时代在变,制度在变,党建的工作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扩大,许多师生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我们的工作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在这种情势下,工作方法就不能简单地套用过去传统的办法,要注重创新,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工作方式创新就是适应高校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的变化,改进党组织的思想、政治、组织领导的方式,以保证党组织职能能有效发挥。首先我们要从工作思想上创新。新时期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通过分析研究,才能找到对策。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网络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准我们党建工作方式也注重网络宣传,建立党团组织红色网站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四、结论

新时期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虽面临着问题和挑战但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希望因此势在必行,但仅仅靠上面几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总结经验,吸收教训,要牢记党的宗旨,把最广大的师生的切身利益维护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师生实际需求有机统一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张瑜,女,河南淅川人,四川理工学院经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四川自贡,643000)。

参考文献:

[1]张扬等;“三个代表”与高校党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2]刘川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3]韩景阳;高校党的建设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