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是补虚的增效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活血化瘀是补虚的增效剂

张玉国王永霞

张玉国王永霞(山东省新泰市皮肤病防治所271219)

【中图分类号】R241.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378-02

【摘要】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血行则气行,血瘀则气滞。一但瘀血形成就会阻碍正气运行,影响机体修复。寒热虚实等众多病因都能导致血瘀,在组方施药时酌加活血药就能使病体早日康复。以古方、今方和现代科学研究为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淤血症活血补虚

1正虚则血瘀

正虚在表现为阴阳气血,脏腑功能虚损的同时,还有病理产物一瘀血形成。正气亏虚者易血瘀。久病者必瘀血。瘀血是正虚的必然产物,因而瘀血便是正虚的临床表现。从气血阴阳而言,阴血不足者,或因脉络失濡、血道涩滞而成瘀,或因阴虚火旺,阴津被灼,血液沾稠而为瘀;阳气不足者,或因气亏鼓动无力,血行滞缓而为瘀;或因温煦失司、血液凝固而成瘀。依脏腑经络而言:脾气亏者,血失统摄而离经成瘀;心气虚者,血行无力,血运不畅滞缓而为瘀;肺气亏者,水津不得宣发凝而为痰,痰阻血道而为血瘀;肝气虚者,疏泻不及,气郁而血瘀;肾气亏者,水道失通,水阻血瘀。再者肾阳虚衰血寒而瘀。白晓东[1]学者研究无血瘀表现的气虚患者31例和19例阳虚患者的血流变化,其红细胞电泳速度比对照组缓慢,较好照组延长(P<0.01),表明气虚和阳虚患者在没有出现瘀血症状时,血液中有关成分聚集性增高,向血瘀形成的方向发展。戴豪良[2]通过35例阴虚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分析发现,阴亏者普遍存在着脏腑瘀血。毛美蓉[3]观察到阴虚型月经病患者,不仅有月经不调、色暗有血块、舌质暗红等瘀血表现,而且还有微观血瘀。董文芳等[4]采用微电脑技术对17例心气虚患者进行多项心功能测验,并与22例健康者对照,结果表明心气虚者左心室泵血力降低,血循环总外周阻力升高,全血粘稠度升高,平均微循环时间延长。陈小梅[5]观察到腰痛肾虚型存在微循环障碍,在治疗中随着微循环的改善,症状逐渐减轻。白氏[1]对450例病人有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泌尿、神经系统共56种疾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研究。发现阳虚证,有的细胞比容升高,全血粘稠度升高、红细胞平均体积升高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降低4项显著特点,阴亏证具有红细胞比溶降低,纤维蛋白原增多、血浆粘度升高和血沉加快4项特点。诸多研究表明正虚则血瘀。

2血瘀是正虚的临床表现

正虚是指阴阳气血津液等量的不足,也包括脏腑功能低下。由于瘀血能导致正气量的不足,所以瘀血就是正虚的临床表现。

血瘀可导致正气虚少。①瘀血致虚的原因:首先瘀血的结聚耗伤阴血,造成一个阴血亏虚的病理过程。微观血瘀全身性瘀血尤其如此,如弥漫性全身性血管内凝血(DIC)属于微观全身性瘀血,它可造成或加重休克这一血溶量不足之虚证。再者瘀血虽属病理产物,其形成后必然变为致病因素,直接耗伤正气,如恶性肿瘤瘀血型具有特别明显消耗正气的表现。②血瘀可导致正气生成不足,如气管炎瘀阻肺系则呼吸失司,吐故纳新障碍,难以生成宗气。瘀阻胃肠气血生化乏源。

3活血扶正古方中的体现

今有学者李永莲[6]指出,在历代众多补肾方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名方,都配用了活血药,进一步认为肾气丸、六味地黄等精典方中,牡丹皮非清泻肝火,而是活血通脉,起到增强补肾之功。细观古今,不仅补肾古方如此,而且各种补虚古方均配有活血之品。如著名的归脾汤、补中益气汤中均配伍活血药当归,这就是活血增强补虚的配方之处。《景岳全书》中的左归丸和右归丸效果显著高于左归饮和左归饮,经研究发现,去掉以上两方中的当归和牛膝后,其疗效就大为逊色。左归丸是补肾阴之名方,方中未选用补肾的怀牛膝,而选用了偏于活血的川牛膝,其配伍用意深远。这说明古代医学已认识到活血药对补虚药的增效作用。后代医者对这种配伍存在误区,如当归川牛膝等活血药还具有补虚功能,配伍在补虚方中,往往被解释成补益药。忽失了其在扶正方中的活血增效之功。现代研究证实,补中益气汤中去掉升麻、柴胡,其补益作用降低。去掉活血药当归后其扶正补虚作用亦明显减弱。细观众多非补血的扶正古方中,常常配伍活血化瘀药当归,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丹皮、川牛膝、丹参、川芎、赤芍等。

4活血对扶正的增效机制

4.1活血对正虚具有对症治疗的效应

血瘀是正亏的临床表现,任何原因导致的正虚,均有轻重不同的瘀血。因此采用活血法治疗瘀血证,能减轻正虚的临床表现,对正虚具有对症治疗作用。

4.2多数活血药具有扶正补虚之能

临床常用的鸡血藤、牛膝、川芎、当归等不仅活血化瘀,还有滋补肝肾和养血之功。

4.3活血是针对因瘀致虚的对因治疗

①活血能够扶正:活血化瘀能使瘀血消散,恢复为正常阴血,这本身就起到了扶正补阴之效。再者可以消减瘀血进一步保护正气。②对瘀血导致的正气生成不足,以及正气流动不畅,脏腑功能低下,活血化瘀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③活血化瘀能改善因血瘀造成的脉络损伤,防止出血造成的正气亏虚。

5活血在扶正方中的当代应用

当代诸多著名学者在扶正补益方中配伍活血化瘀药均取得增效作用。如:余桂清[7]的扶正增效方中太子参10g,炒白术10g,生黄芪30g,天门冬10g,天花粉10g,枸子杞子15g,女贞子15g,红花10g,苏术10g,鸡血藤15g,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明显高于放疗组。焦树德[8]在补肾祛寒治尪汤中川续断12~20g,补故纸9~12g,熟地黄12~24g,淫羊藿9~12g,制附子6~12g,骨碎补10~20g,桂枝~15g,赤芍9~12g,白芍9~12g,知母9~12g,独活10~12g,防风10g,麻黄3~6g,苍术6~10g,威灵仙12~15g,一伸筋草12~15g,牛膝9~15g,松节15g,炙穿山6~9g,土鳖虫6~10g研制的尪痹冲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总有效率92%。朱良春[9]的益肾蠲痹丸中生地黄150g,熟地黄150g,全当归100g,鸡血藤200g,淫羊藿100g,鹿衔草100g,肉苁蓉100g,炙乌蛇100g,炙全蝎100g,灸蜈蚣20g,灸蜂房100g,炙僵蚕100g,蜣螂虫80g,广地龙100g,土鳖虫100g,上药共研细末,另以老颧草120g,徐长卿120g,寻骨风120g,甘草30g,煎浓汁做丸,如绿豆大,每6~8g,每日服2次,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总有效率97%。庞宝珍[10]叫在临床研究中把134例精子减少症随机分成补肾活血组和补肾生精组,前者补肾配活血,后者补肾,作提高精子数目的对照观察(两组补肾药相同),结果补肾活血组总有效率为94.2%,补肾生精组总有效率83.3%,具有显著差异(P<0.05)。晁恩祥[11]用固本止咳夏治片,有黄芪、黄精、沙棘、补故脂、百部、赤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018例,组方以健脾补肾为主,配伍赤药。在夏未服药40~60天,结果显效率40.7%,总有效率82.9%,经2~5年观察对115例痰喘的患者总疗效为90.32%,以后用补肾活血法药有文术9~15g,三棱9~15g,菟丝子30~60g,山药10~15g,肉苁蓉30g,枸杞子10~15g,仙茅12~15g,淫羊藿8g,紫河车10~20g,鹿角胶8g,水蛭6~15g,桃仁10g,王不留行10g,治疗女性不育症22例,一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3个疗程怀孕6例,4个疗程怀孕4例,6个疗程怀孕2列,12例未怀孕。上海大学曙光医院[12]用二仙汤淫羊藿12g,仙茅12g,巴戟天10g,知母6g,黄柏6g,当归9g,治疗冲任不调型高血压1304例,作用显著者80%,无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达理.中医基础现代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10.812—14.

[2]戴高良.阴虚证35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J].中医医结合杂志,1989.9(1).7.

[3]毛美蓉.月经病阴虚证的本质初探[J].湖南中医杂志,1990,(3):13.

[4]董文芳.运用微电脑技术进行心气虚证的微观辨证及指导治疗[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2,(2):10.

[5]陈小梅.补肾活血法治疗腰痛与微循环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1994(5):50.

[6]李永莲.补肾需活血探析[J].中医杂志,1996,37(10):58.

[7]李宝顺.名医名方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3,80—81.

[8]吴大真.现代名中医内科绝技[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l993,18.

[9]熊曼琪.内分泌科疾病与风湿病中医临床治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04.

[10]庞宝珍.补肾活血与补肾生精治疗不育证的对照研究[J].新中医,1994,(2):40.

[11]何绍奇.现代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4508—509.

[12]陈可冀.心脑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