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谈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修增林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初步确立,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使用和政府绩效管理日益关注。事业单位作为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国家财政对其拨付资金的使用效率必然也会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对如何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进行探析。论文网htt

关键词:预算绩效;事业单位;管理;重要性;问题;改进措施

预算绩效管理是将绩效管理理念、绩效管理方法融入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使之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一起成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以绩效目标的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运行监控为保障,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关键,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的预算管理模式。

1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1.1合理配置有限的财政拨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体系,预算管理只有充分注重绩效,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预算管理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对于资金的全面管理,一方面财政部门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把有限的资金调配好,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由于财政拨款是事业单位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然而,国家的财政支出能力是有限的,远不能满足各个单位的需求。单位借助预算的方式,认真规划分析各年度发展目标,可以将有限的资金给予最需要的部门或项目。这样就能使资金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避免浪费,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也增强了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方面的自我约束力,提高了使用效率。

1.2有利于建立监督评价机制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建设高效、责任、透明、公开职能的重要内容。在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中,每年的财政支出要与取得的产出或成效挂钩,上一年的表现会影响下一年的预算安排。“谁支出谁负责”的基本原则,使预算资金的申请变得谨慎,从而增强责任意识,更好地服务社会。

1.3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把预算管理各个环节融入绩效理念,通过量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将预算单位的活动控制在实现预定的目标范围内,促使其加强自身的管理和改革,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大大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2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预算绩效考评尚未足够重视

一些事业单位将绩效管理的观念与单位预算结合的做法是近些年才兴起的,所以在观念上仍被深深打上了以往思想意识体系的烙印,单位的一些职能部门对绩效管理的重视严重不足,对绩效评估的认识非常片面甚至极端,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从不考虑资金的最终效率和社会效益。同时,单位管理者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把预算绩效考评工作的职责归结到其他部门,缺乏统筹全局,高瞻远瞩的意识。以全局意识来看,预算绩效管理应该被看做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协同合作。

2.2预算绩效编制不完善

根据事业单位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预算工作应该包括单位的全部收支。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事业单位资金的来源比较复杂和繁多,因此也使得单位各部门将部分收入和支出金额没有纳入整体的预算当中。另外,大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都采用的是传统的“基数+增长”的预算方法,这种预算绩效方法虽然比较简单可行,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其也凸显出一些不合理因素。由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编制内容不完整,编制方法不合理,从而也使得预算绩效整体编制不完善。

2.3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存在困难

在绩效目标管理、审核过程中由于还未建立健全完备的工作机制,造成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

预算执行中未建立专门的跟踪控制机制,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督促预算执行进度中,在预算执行进度的压力下,对于财政资金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取得的最大的效益关注不多,疏于对绩效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在绩效评价过程中评价方法单一,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过多的选择了定性指标,往往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对评价对象缺乏客观的描述,评价质量也有待提高。

在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上,往往由于相关的奖罚机制尚未建立或奖惩力度过小,评价结果运用缺乏硬性约束,评价结果往往得不到有效应用。

3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改进措施

3.1确定预算绩效管理目标

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前提,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是合理实施预算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在编制接下来的预算时,要根据上级政府编制预算的总体要求和相关部门的具体部署、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事业单位的具体发展规划,科学、有效地分配资金,编制预算绩效计划,确定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应与事业单位的终极目标息息相关,并且是具体的、细化的、可操作性强的。预算绩效计划要完整、具体,涵盖预算绩效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方法、手段和指标体系等。

3.2完善预算绩效编制

要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预算绩效编制进行完善与十分关键。预算绩效编制的完善可通过两点来进行:完善预算绩效编制内容。由于事业单位预算主要是根据单位的发展计划和年度财务收支来进行的,其预算内容主要包括有收入与支出预算两大方面。因此,可通过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使预算编制内容更加细化,从而有助于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定额标准进行调整。完善预算绩效编制方法。由于传统的“基数+增长”预算方法已不符合当下的预算要求,因此,可通过采用以零基预算为主、滚动预算为辅的方式来完善的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增量预算而言,前者的任何一项预算支出均是以零为起点,所以可以从根本上考虑费用支出的多少和必要性,从而使编制预算更加合理化。而滚动预算主要是根据“长计划、短安排”的方法,对年度预算的缺陷进行弥补,并可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及时调整与改进。

3.3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事业单位要以绩效评价结果为最终的目标,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奖惩机制为手段,不断完善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3]。首先,我们对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及时的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为他们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其次,我们还要加大绩效信息的公开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信息的有效监督,以此来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

4结束语

在我国进行深化改革开发的新历史时期之下,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不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存在着更大的机遇。所以,我们要根据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摒弃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强化绩效管理的意识,不断扩大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保证预算信息的透明度。我国事业单位还要以绩效评估作为工具,以评估结果作为目的,合理的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和制度,以此来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丽.关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绩效预算的几点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2,13(03):10-11

[2]王蕊娜,谢芳.加强财务预算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的积极作用[J].消费导刊.2011,10(1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