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P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LEEP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疗效研究

王萌瑞王萌颖

王萌瑞王萌颖(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212300)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疗效,探讨其在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LEEP术治疗的10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观察指标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病理符合率,术后一月随访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术后三月随访TCT、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一月定量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与术前的定量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三月随访TCT,治愈率达95.19%。结论LEEP术不仅诊断和疗效令人满意,且具有简便、易操作、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LEEP术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203-02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国家对妇女病普查的大力投入以及个人健康意识的提升,临床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明显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而CIN的有效治疗对于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05月至2013年04月间在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及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施行LEEP术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共104例,其中CINⅠ31例,CINⅡ54例,CINⅢ19例。患者年龄25-62岁,平均39.52岁,平均孕产次为3.38±1.33次。

1.2手术方法

于患者月经干净3-7天内施行手术,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布无菌洞巾,窥器暴露宫颈,以复方碘溶液进行碘试验以确定病变范围,用与之相适应的环形电圈自宫颈9点处始顺时针电切,直至一周,切除病灶,范围为病变区域外0.5cm,深度达1.5-2.0cm。创面电凝止血后以两块无菌纱布压迫创面,24小时后取出,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1.3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愈率、手术前后病理符合率、术后一月定量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术后三月随访TCT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5.0±3.4)ml,手术时间为(6.1±2.5)min。

2.2病理诊断手术前后病理符合率为70.83%,见表1。

表1LEEP术前后病理结果比较术前病理(例)术后病理(例)

2.3随访术后一月定量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与术前比较581.59±591.08,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三月随访TCT,除两例因宫颈环切病理检查结果为浸润癌行根治术,三例因切缘阳性行子宫切除术外,余均为阴性,治愈率达95.19%。

3讨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当前常见的宫颈病变之一,其发生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能否有效治疗CIN对于宫颈癌的发生及预后有着较大的影响。传统治疗方法CIN是子宫切除术,这必然给患者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尤其是在发病人群年轻化的今天,其对生育能力的重视程度较以往患者群体有较大差异[3]。而高频电刀(LEEP)却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LEEP手术具有以下优点:1、经过LEEP术治疗后,宫颈会变得很光滑,且可保持原有的柔韧度,对生育没有影响,大大减轻了对患者身心的伤害。2、LEEP刀是一种高频电波刀,它是由电极尖端产生的超高频电波在接触身体组织瞬间,由组织本身产生阻抗,吸收超高频电波产生高热,来完成各种切割止血目的,而不发生普通电刀造成的切缘碳化的现象,使得用于病理检查的组织标本的完整性得以保留,而不影响病理检查的结果。3、虽然术前诊断是严格按照三阶梯步骤进行的,即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多点活检病理检查,但仍存在不足,如阴道镜下无法了解宫颈管内情况,多点活检取材量少容易导致漏诊。所以LEEP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变得尤为必要。LEEP手术则不仅对宫颈疾病有治疗作用,术后的病理检查可以弥补术前诊断的不足,在提高了宫颈疾病治疗率的同时,可以利用病理检查的结果对疾病进一步确诊。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LEEP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治愈率高,本研究中治愈率为95.19%,与Herzog等报告Leep治疗CIN的治愈率91%~98%的结果相符;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对于绝经后宫颈萎缩的患者,在使用LEEP刀治疗相关疾病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止因操作不当引起邻近脏器损伤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并发症发生率为6.73%,与国外相关文献报道的3%-14.1%[6]相符。因此,LEEP术以其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等优势,正逐渐被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所接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子宫上皮内癌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5):261.

[2]魏丽惠.临床医师实用手册[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