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对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对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李芬郑双双

(甘肃省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66例已婚女性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量表的正常参考值比较。结果:已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明显降低,FACESⅡ-CV“拱极模式”中,平衡型家庭比例(33.8%),明显减少,中间型比例(49.5%)增加,极端型比例(16.7%)无变化。家庭适应性僵硬的比例(52.0%)也明显增加,且家庭经济状况愈差,分型表现愈不佳。结论:已婚女性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降低,家庭体系适应环境的能力降低。提出应根据患者的家庭实际情况,及早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干预与家庭治疗。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女性;产后首发;家庭;亲密度;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227-02

精神分裂症(schizophernia)是一种以情感、思维、行为异常及精神活动和环境不适应为特点的精神障碍,其多发于青壮年,其反复发作将会导致精神残疾[1-3]。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是基于Olson[4]于1978年提出的环状模式理论而用来描述家庭功能的两个维度。从以上两个维度出发,可将家庭分为3种类型,其中“平衡型”家庭是适应性良好的健康家庭,“极端型”家庭常会出现适应不良等问题,是不健康且需要干预治疗的家庭,“中间型”介于健康与不健康之家的亚健康状态。本研究借助该理论,对庆阳地区66名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并深入分析了与之相关的因素。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已婚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分类诊断标准[5],经2名精神科医生评定认为其病情已缓解或恢复。共计66例,年龄22~35岁,平均(27.45±7.81)岁;家庭人口数2~5人,平均(3.3±1.3)人;文化程度:大学10人,高中及中专33人,初中19人,小学4人;职业:有固定职业者35人,无业者31人;家庭经济状况(自评):优5人,良好14人,一般40人,较差7人。

1.2评定工具及方法

1.2.1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6]:该量表主要评价家庭2个方面的功能:(1)亲密度,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2)适应性,即家庭体系随家庭环境和不同发展阶段而改变的适应能力。根据Olson[4]的家庭“拱极模式”用FACESⅡ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这2个分量表的分数可将家庭区分成16种家庭类型。16种家庭类型中的4个居于中心的类型称为平衡型,最偏离正常的4个类型称为极端型,剩下的8个类型称为中间型。

1.2.2统计分析:以上述量表的正常参考值作为对照,采用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等方法

2.结果

2.1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评分及正常对照比较。见表1。

2.2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拱极模式”类型比例与正常对照比较。见表2。

另在家庭适应性方面,女性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表现僵硬的占52.0%,而正常对照为16.4%,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讨论

费立鹏等在80年代编制FACESⅡ-CV时认为该量表具有的效度能正确区分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与非精神病人家庭,并认为该量表在心理学及精神病学实践中可以作为有用的家庭量表加以发展。本研究结果表明: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明显降低,供极模式中表现为:中间型比例明显增加较多,平衡型比例有所减少,极端型比例相差较小。家庭适应性方面表现僵硬的比例明显增加,与费立鹏的研究大致相同。这些都说明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女性家庭亲密度降低,此外,本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越差,其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也越差。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细胞,而引起女性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缺陷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众多研究认为其发病的相关的因素与生理综合作用有关。产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其发生的生物学基础,同时也有家庭的内部因素。其一,家庭成员可能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疾病因素,导致患者本身的家庭功能缺陷;其二,家庭成员在患者产后给予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在中国,已婚女性在家庭中起着情感纽带的作用,但家庭的夫妻关系、父母关系、子女关系等受到损害会使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下降,从而使其产生心理障碍。

所以女性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不能只是单纯的药物治疗,其只能缓解或减轻精神症状,难以消除精神和行为上的退缩。因此对恢复期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除药物维持治疗外,应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及有争对性的家庭干预,增加家庭照顾,减少应激,改善其不健全的人格及残留症状,预防复发。

【参考文献】

[1]陈连洲,徐莉,秦天星,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3):262-264.

[2]黄秀芹,郗玲燕,朱凤英,等.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7):829-831.

[3]刘竹华,张建新,周明洁,等.首发、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4):3962-3965.

[4]OlsonDH.Circumplex.ModelofMaritalandFamilySystems.JournalofFamilyTherapy,2000,22(2):144-167.

[5]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7.

[6]费立鹏,郑延平,邹定辉.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增刊):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