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胃癌的临床分析

/ 2

青年胃癌的临床分析

孙光

孙光(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112000)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042-02

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目前我国新发胃癌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分析其临床病例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为总结和掌握青年胃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青年胃癌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延长生存期的关键。现对我院1999~2011年12年间经临床病理诊断的33例青年胃癌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胃癌471例,其中35岁以下胃癌33例,占7.0%,其中男性13例,女性20例,男女之比为1:1.54,年龄最小20岁。从有自觉症状至入院时间,6个月以内18例,7~12个月10例,13~20个月5例。临床症状以上腹部疼痛不适为主(占88.5%),其次为恶性呕吐(占49.5%),食欲不振(占38.3%),返酸黑便(占35.6%)。主要体征有上腹部压痛(占94.2%),并发幽门梗阻16例,大出血(呕血)4例,胃穿孔2例,另有1例伴妊娠。

1.2诊断

30例患者接受了胃镜检查,其中27例被诊断为胃癌,2例诊断为良性溃疡,1例诊断为幽门梗阻,胃镜检查的确诊率为90%;22例患者进行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19例被诊断为胃癌,1例诊断为良性溃疡,1例诊断为幽门梗阻;另外1例首次检查结果为阴性,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确诊率为86%,因此主要的诊断方法为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病理组织活检。

1.3解剖部位及分类

胃窦部16例,胃窦胃体部6例,胃体部5例,胃底贲门部3例;按病程分类:早期胃癌3例,进展期胃癌30例(合并肝、肺等转移者5例)。

2结果

2.1手术治疗结果

30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22例,姑息性切除3例,胃空肠吻合术2例,单纯探查3例,切除率73.3%;在根治切除术中有8例接受了多脏器联合切除术:联合脾脏切除术2例,脾及胰尾切除1例,胆囊切除术2例,卵巢、子宫切除术1例,横结肠切除术2例,手术一月内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3.3%。

2.2病理检查结果

乳头状腺癌2例,管状腺癌9例,粘液腺癌7例,粘液细胞癌2例,低分化腺癌11例,其他类型2例。根据病理分类进行lanren分类:肠型胃癌10例,弥漫型胃癌23例。根据TNM分期:Ia期1例,Ib期1例,Ⅱ期2例,Ⅲa期5例,Ⅲb期6例,Ⅳ期18例,其中Ⅳ期病例占全部的54.5%;6例患者发生肿瘤浸润或远出转移,部位经腹膜、大网膜、胰腺、肝脏为主。

2.3随访结果

术后3个月内死亡3例,4~12个月死亡12例,12~24个月死亡11例,生存2年以上6例,6年以上3例。

3讨论

3.1青年人胃癌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

青年人胃癌的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高,病程短,早期诊治率低,误诊率高。本组病例占同期胃癌的7.0%,病理分型以低分化和未分化为主,除早期胃癌3例外,其余均为进展期胃癌;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本组男女比例为1∶1.54,青年女性发病率增高大多认为与女性激素分泌有关,胃癌细胞内有雌激素存在。女性胃癌细胞内有很高的雌激素水平,雌激素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粘膜屏障功能,使肿瘤细胞迅速增殖。

本组中有1例女性青年患者同时伴有妊娠,特点是伴有腹膜及淋巴结转移的弥漫型胃癌占明显优势,因此导致其手术切除率极低。妊娠对生殖器以外肿瘤起到了促进生长的作用,雌激素有对抗肠型胃癌形成的作用,而雌激素对肿瘤的生长又有促进作用。患者常常在妊娠及生产过程中,即使自己觉察到一些异常情况而不能及时就诊,这也是其确诊时多属晚期的原因。

3.2青年人胃癌误诊原因分析

(1)青年人胃癌发病情况以上腹部隐痛不适为主,缺乏特异性,且青年人耐力强,症状轻,营养状况较好,能维持正常工作和学习,常不被患者及家属和医务人员所重视,医生在诊断中易将上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误诊为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进行诊治。青年组胃癌女性比例高,从自觉症状到胃镜及上消化道照影诊断病程长、临床分型BorrmannⅢ~Ⅳ型多、临床分期TNMⅢ~Ⅳ期多、病理类型低-未分化腺癌多等。有的女性合并妊娠误诊为妊娠反应,影响早期诊断。青年人胃癌由于其病理组织学分化差及延误诊断,预后较差;(2)医生对该病临床症状的不典型性,病程中的隐匿性和早期症状的不明显等特点认识不足;(3)过分依赖某项辅助检查的结果而忽视进一步检查,本组胃镜检查及上消化道照影分别有3例和3例误诊;(4)一些患者经济困难或缺乏卫生常识,病初不求医或盲目服药物,或惧怕胃镜检查的不适而自误。

3.3青年人胃癌诊治中应注意的问题

早期诊断是提高青年人胃癌疗效和改善预后的决定因素,因此应做到:(1)加强防癌宣教,提高群众防癌意识,纠正青年人不易患胃癌的偏见;(2)加强医生责任感,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3)应正确分析辅助检查结果,不过分依赖某项检查,对可疑病例要作X线、胃镜、B超、甚至CT等联合检查,必要时短期内反复复查,从而提高其阳性率;(4)加强防癌普查,包括有症状的青年人。对高发人群,尤其有胃癌家族史尤其应重视;(5)对青年人胃癌手术指征应放宽,有时虽属晚期,有广泛转移,但勉强作姑息性切除亦常能达到意外效果。对瘤体较大,估计难以切除者,可在术前作介入治疗。

3.4影响预后的因素

笔者认为青年期胃癌预后不良。影响不良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1)年龄在30岁以下的患者;(2)肿瘤累犯全胃时及BorrmannⅢ、Ⅳ型患者;(3)肿瘤直径大于4cm时;其他影响预后的因素还包括手术方式,肿瘤的根治程度,肿瘤的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病理分期等。

青年与中老年人胃癌在多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青年胃癌浸润能力强、恶性度高、进展快、漏诊率高等,所以必须对青年人胃癌有足够警惕性,对一些有上腹痛症状的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女性,经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者,必须提高警惕做进一步检查,以免发生误漏诊,胃镜检查为首选,对青年胃癌只要条件许可,应以择期手术为主,如条件允许,还可根据病情特点行辅助化疗、介入化疗、免疫治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总之,青年人胃癌是在特定人群中发生,存在其特有的规律,提高对青年期胃癌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