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卡介苗感染的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1例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卡介苗感染的调查分析

傅军邹艳魏瑜梅陆明霞

傅军邹艳魏瑜梅陆明霞(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5600)

【摘要】目的分析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异常反应病例的相关资料,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对接种卡介苗后出现较严重异常反应病例的发病经过、临床症状、治疗、鉴定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例经异常反应专家鉴定小组鉴定,本病例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儿童在接种卡介苗后的较长时间内仍有可能出接种现异常反应,接种人员的皮内注射技术娴熟可减少接种失误,接种人员的认真告知可让家长了解在儿童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异常反应时及时就诊治疗。

【关键词】卡介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067-02

卡介苗是一种经过人工培养的无毒牛型结核杆菌悬液制成的减毒活疫苗,是我国免疫规划规定接种的疫苗之一。接种卡介苗实际是一次轻度的人工感染,因此可出现由卡介菌生物学活性所引起的相应反应。卡介苗的一般反应比较常见,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反应,仅在个别情况下可引起局部化脓、溃疡和淋巴结肿大,以及一些罕见的异常反应。

2011年6月23日,患儿奶奶因其左上臂出现红肿异常至张家港市疾控中心咨询,中心相关人员及时与苏州市疾控中心结防科及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取得联系,告知该儿童现有状况后,建议儿童及时至苏州五院处理,并按异常反应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上报苏州市疾控中心。2011年12月23日由张家港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确诊为该病例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病例资料

患儿女性,2010年9月30日出生,2010年10月3日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一院)接种卡介苗。2011年6月18日,家长在给患儿洗澡时发现左上臂硬结周围一圈红肿,渐增大,6月22日至市一院就诊,病历记录为“左上臂约2*2cm红肿,无明显波动感”,给予局部百多邦外用,建议门诊随访。用药后未见好转,红肿处隆起一包块,渐增大。6月23日,患儿奶奶因其左上臂出现红肿异常至张家港市疾控中心咨询,中心相关人员及时与苏州市疾控中心结防科及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取得联系,告知该儿童现有状况,建议儿童及时至苏州五院处理。6月25日再次去市一院复诊,医生建议至苏州五院进一步诊断治疗。6月27日,局部包块破溃流脓。6月28日家长带儿童至苏州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病历记录为“左上臂局部见脓肿1.5*1cm,局部红有结痂”,诊断为卡介苗反应,给予每周两次清创治疗,切开排脓引流治疗12次后局部红肿无改善,创口仍较大较深,8月5日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建议转上海公共卫生中心临床中心门诊就诊。8月8日家长带儿童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门诊就诊以“卡介苗感染、淋巴结炎”收治入院,查体左上臂见1.5*1.5cm硬结结节,中间有破溃,无明显脓性渗出,左侧腋窝可及0.5*0.5cm淋巴结,质地硬,无破溃,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罗音,心率齐,未及杂音,腹部平软。入院后做相关检验,穿刺物病理示:送检组织为少许坏死组织及纤维渗出物,其间可见炎细胞浸润,出血,抗酸染色(+),考虑结核,请结合卡介苗接种史。胸部CT显示:两侧颈部及腋下多发小淋巴结,肺部未见明显异常;淋巴结穿刺,病理明确诊断为结核性病变。予以INH\RFP抗分支杆菌治疗后一般情况平稳。出院后用药及建议:①注意休息,加强营养;②门诊随访,8月10日起行6HR方案抗分枝杆菌。每周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如有发热、皮疹等不适,随时来诊;③出院带药: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还原型谷胱甘肽。目前儿童局部愈合,一般情况良好,仍在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中,每月至上海复查一次。

2流行病学调查

2010年10月3日,患儿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种卡介苗,在询问健康状况后,于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内注射0.1ml。卡介苗由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疫苗批号为2009010601,有效期2011.1.13,稀释液为灭菌注射用水,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为2010051103,有效日期为2013年4月。接种时使用的注射器为常州龙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1ml普通一次性注射器,批号为20090913,有效日期为2012.09.13,同批次疫苗当年在该院接种285人,其它儿童无异常情况发生。

据家长回忆,接种疫苗一个月后发现左上臂局部有半颗黄豆大小硬结,无红肿,无化脓,亦无其他不良反应。之后该儿童一直按免疫规划程序开展疫苗接种脊灰苗、百白破苗、麻疹苗、乙肝苗及流脑苗,未有异常反应。

患儿接种的疫苗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该批次疫苗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定合格,在分发、运输、保存等环节符合有关要求。

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设有产科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谁接生,谁接种”的原则,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及卡介苗预防接种服务。接种人员经过培训上岗,接种程序、技术操作等方面均符合要求。

3调查结论

2011年12月23日,张家港市卫生局组织召开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会,调查诊断专家组人数共7名,其中儿科专业、神经内科专业、皮肤病学专业、药剂学专业、免疫科专业各1名、流行病学专业2名,1名主任医师、1名主任检验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药剂师,接种方代理人1名、受种方当事人及监护人3人参加了本次诊断会。专家组对受种方、接种方及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材料进行了充分讨论,并提出各自的分析意见,根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专家组合议,本病例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4讨论

接种卡介苗的一般反应比较常见,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反应,但在注射方法或计量不当或患儿体质因素[1]等情况下可引起较严重局部化脓、溃疡和淋巴结肿大,虽然其发生率约为0.05—0.22%,却要经过多次的局部清创与抗结核治疗才可治愈,给患儿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家长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不安和经济上的损失[2]。

本病例的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在接种后的8个月,与王秀延[3]等报道的不一致。其迟发原因是否与患儿体质有关应进一步探讨。

接种卡介苗人员相对固定是保证卡介苗接种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在疫苗质量符合要求时,接种人员皮内注射技术的熟练程度高将会减少接种失误。

规范接种人员的告知行为,履行告知职责。接种人员在接种卡介苗后应想儿童家长认真讲解卡介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的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4],如出现异常反应要尽早去医院治疗,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黄伟.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30例淋巴结异常反应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875-1876.

[2]陆瑞经.卡介苗接种致腋下淋巴结强反应的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3-124.

[3]王秀延.张凤芹.张茜.57例卡介苗接种后淋巴结强反应观察及治疗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1931-1932.

[4]赵泳瑜.一例接种卡介苗后异常反应报告[J.求医问药.2011.9(11):35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