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检查偶然发现的慢性硬膜下血肿

/ 1

MRI检查偶然发现的慢性硬膜下血肿

朱朝选

朱朝选(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河南许昌461000)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4-0137-02

颅内出血集聚于硬脑膜及蛛网膜之间称为硬膜下血肿。根据血肿形成的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三类[1]。现就MRI发现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加以分析。

1临床资料和方法

本组资料男性19例,女性2例,年龄13-79岁,临床多以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就诊,出现类似相应部位颅内肿瘤症状。

所用MRI装置为GE0.35TMRI机,选用颅脑正交线圈,扫描方法及脉冲序列:FRFSET2WI轴位,T2FLAIR轴位,SETIWI轴位及矢状位,DWI轴位。

随着时间推移,高铁血红蛋白代谢转变成胆红素,血肿内有较高的蛋白含量,此期血肿在T1WI上表现为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MRI上,双额顶部3例,左额顶部13例,右侧5例。形态上表现为新月形17例,双凸形1例,无定形3例。血肿信号影随时间而异。脑室受压轻度1例,中度5例,重度15例,21例中脑沟均消失。脑白质挤压明显17例,不明显4例。

2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受伤3周后的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诊断指征而常误诊为颅内肿瘤,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病等[2]。CT、MRI的普及应用,以前靠脑穿、腰穿、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已被取代,特别是MRI的应用不仅对本病诊断更加明确,也对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本组2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均为就诊时临床无明确外伤史,其中15例MRI明确诊断后追问病史无明确外伤,6例回顾病史有头部不甚严重外伤,如摔倒时碰地等。这些一般性头部碰撞与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是否存在关联仍有待探讨。由此可见有无外伤对于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价值不大。

本组病例多以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而就诊,而在临床病史上均无外伤性病史,这说明MRI检查在临床上表现颅内压增高的疾病中,除了颅内肿瘤外,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应该时常想到的疾病。

慢性硬膜下血肿其血源多为脑对冲伤处的静脉、小动脉或由大脑向上矢状窦汇入的桥静脉撕裂出血[1]。硬膜构成血肿的外包膜,蛛网膜构成血肿的内包膜,故在MRI上表现为脑外的新月形、半月形或双突形占位影像。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MRI信号强度变化和脑内血肿相比,颇有不同之处[3]。脑内血肿达到慢性期后其内一般都含有引起T1WI、T2WI高信号成分,可能为含蛋白质成分较多之故。慢性硬膜下血肿内蛋白质成分含量较低,可能为其邻近蛛网膜下腔内脑脊液透入所稀释或蛋白质成分透进了蛛网膜下腔所造成。所以,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图1、2)。而此高信号常不及慢性脑内血肿或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者那么高。从本组时间与信号的关系上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信号改变不一定与时间有关。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独特的临床病理病症,其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明确,我们对MRI检查中发现的21例予以分析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0.

[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编.实用神经外科学.北京:战士出版社,1978:429.

[3]沈天真等.神经影像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73.

图1T2WI左侧大脑脑外显示新月形高信号。

图2T1WI大脑脑外显示新月形稍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