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应用3m含碘敷贴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浅谈如何应用3m含碘敷贴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马宝珍

马宝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0072)

【摘要】本文探讨了3m含碘敷贴行中心静脉穿刺点护理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效果。随机选取2011年级月至2011年10月连续住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20名,常规消毒后分别采取普通无菌透明敷贴覆盖穿刺点(a组,60例)和3m含碘敷贴覆盖穿刺点(b组,60例)。结果发现两组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比较有明显差异。最终得出应用3m含碘敷贴可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结论。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碘伏透明敷贴预防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150-02

随着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entralVennousCather-relatedInfection,CVC-RI)已经成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逐渐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尽管中心静脉导管材料、置管技术不断进步,CVC-RI逐年上升。为降低CVC-RI,国内外的护理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工作[1],但是涉及3m含碘敷贴较少。因此,我们将3m含碘敷贴应用于中心静脉穿刺护理。

一、诊断参考标准及感染原因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是指留置于静脉内的导管段经半量法,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大于15个,既认为导管已被感染,包括导管局部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液感染(导管败血症)。

1.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参考标准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有发热或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而无明显的其他感染灶,血培养阴性但毒血症症状明显,排除其他感染灶且拔管后症状有所缓解者临床诊断为血行感染。

出口感染:导管出口部位2cm范围内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或分泌物培养阳性。

导管定植:导管管腔内血液或导管顶部或皮下导管部分定量培养有微生物的显著生长≥103cfu,患者表现为血透后不久即有寒颤、发热。

2.导管感染原因

2.1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病重患者长期卧床,住院时间长及治疗操作多,医院感染概率高,医院内细菌定植于患者机体,导管相关的医疗操作频率高。其他部位感染病灶也是促进感染的危险因素。

2.2某些插管是在紧急条件下进行的,无菌操作不严格。某些插管,如肺动脉、外周动脉插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抽血等医疗操作频率高,污染和继发感染的危险大。护士封管、换药无菌操作不当,穿刺点部位皮肤的处理、贴膜的使用不当等。

2.3置管时间、置管部位、置管次数:反复、多次侵袭性的有创置管操作,破坏正常的皮肤黏膜屏障。股静脉处置管不容易保持清洁干燥等。置管时间越长,感染机会就越大。

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在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入院并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20名,年龄30-75岁,男67例,女53例。各类外科术后59例,呼吸功能衰竭32例,各类型休克、循环功能衰竭25例,肝肾功能衰竭14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6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种、留置时间、APACHEII评分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

2.方法

我们统一使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双腔导管,行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点安儿碘消毒后,a组使用普通无菌透明敷贴覆盖穿刺点,b组使用3m含碘敷贴覆盖穿刺点,两组均每两天换药一次,每24小时更换输液装置。

3.判定标准

导管无菌拔出尖端培养阳性,中心静脉导管血培养阳性,外周血培养阳性,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反应阳性[1],以上出现一点即可判断为CVC-RI。

4.数据处理

结果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两组感染例数和局部感染的比较见下表

与透明敷贴相比,p<0.05

四、讨论

1.杀菌作用强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其发生机制包括:置管周围皮肤细菌定居和感染、导管因素、医源性因素、内源性感染等,其中皮肤污染是主要的原因[2],因此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CVC-RI的关键。加强穿刺点局部皮肤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CVC-R率。碘伏为碘和表面活性剂的结合物,后者起载体和助溶作用,当与皮肤接触时,碘在溶液中缓慢释放,氧化细菌胞浆的活性基团,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使其变性而发挥作用。其杀菌作用强而持久,并且对细菌、芽孢、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虫均有杀灭作用[3-4]。细菌对碘伏不产生耐药性,机体也不易产生过敏反应[5]。3m含碘敷贴朝向穿刺点表面布满碘伏,正是利用了碘伏的这些优点,有效的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2.便于观察

3m含碘敷贴,富有透明敷贴的特性—透明,便于医务人员观察:留置导管应保持导管通畅,使用3m含碘敷贴有利于及时发现导管打折、脱出,保持输液管路通畅;使用3m含碘敷贴,能够及时发现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发红及出现脓性分泌物,有效的预防感染的进一步发展。

3.减少感染机会

3m含碘敷贴能够防水,自黏性好,使患者在擦浴、进食时免受敷料污染而增加感染的机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预防中心静脉感染的方法中,3m含碘敷贴明显优于传统的透明敷贴。由于条件限制,本研究样本量偏少,如能扩大样本量和病例选择范围,进一步进行研究,会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护理工作提供更多依据。

五、致谢

本文蒙谢所有参加本文研究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薛春花,花天放,吴鹏,等.中心静脉导管感染[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4):213-215.

[2]黄靖熊.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16):255-256.

[3]林芳字,叶任高.国产碘伏用于腹膜透析管消毒的探讨[J]3护理学杂志,1998,13(4):202-203.

[4]王晓翠.大剂量化疗病人碘伏药浴行皮肤消毒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1998,13(4):202-203.

[5]孙国安,陈洪喜.碘伏霜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医药导报.2001,20(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