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8090”宅男宅女的生活状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浅析“8090”宅男宅女的生活状态

丁阿丽

丁阿丽(安徽大学09级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安徽合肥230039)

中图分类号院I206.7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673-0992(2011)01-0034-02

摘要:“宅男宅女”现象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他们喜欢网络、喜欢一个人做事,不太爱接触人,在爱好和地域分部上有差别,宅男宅女们具有这样的特点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有关,因此要从这三方面着手来探索“出宅之道”。作为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与人沟通;作为学校,要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作为政府,要增加人们沟通的场所,释压的平台。

关键词:宅男宅女;网络;生活方式

“8090”是富有个性的两代,他们有自己的爱好、兴趣、做事的原则和生活的方式。而现代社会的许多年轻人就将“宅”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宅男宅女现象

“宅”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网络名词,许多年轻人对此极度追捧,常常标榜自己是“宅男”或“宅女”,他们经常说的话就是:今天你宅了吗?爱就宅一起!宅是一种时尚,宅是一种心态,宅是一种生活方式。2008年3月,《中国青年报》就御宅族现象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4610人中,有56.85%人认为自己身边就有御宅族群的存在,40.52%的人预计自己在40岁之前会成为御宅族。[1]

“御宅”一词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是敬语,表示“贵府上”,后来专指那些热衷于动画、漫画和电子游戏以至于足不出户的人,这与日本ACG(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产业的发展又密切关系。日本社会学者冈田斗司夫认为“御宅族”是“对主流文化以外的亚文化具有高度关心,并具有高度的情报收集与分析能力,站在文化发展最前线上的急先锋。”[2“]御宅”一词是2005年传入我国的,“宅”在汉语里有“家”的含义,所以“御宅族”从广义上说就是长时间呆在家里,很少接触外界的人,现代的“8090”受到“宅”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8090”宅男宅女现象的特点及其原因

“8090”宅男宅女把“宅”看作是一种时尚,喜欢上网、安静,不太愿意接触外面嘈杂的社会。他们认为:(1)网络可以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网络信息畅通,且每天更新,他们可以在网上看电影,交朋友,通过网购买到自己心仪的产品。(2)相对于网络世界,外面的世界更复杂,人与人交往要带着面具,在网络上办事更直接。根据GroupMKnewledgCenter群邑智库研究机构的定义[3],“御宅族”特点包括:年龄在15-35岁;社交不活跃;或喜欢一个人做事;晚上喜欢在家而不是外出;经常在家里上网;重度的网络使用者,每周上网10小时以上。

笔者认为“8090”宅男宅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追逐某种非主流文化,喜欢在自己的圈子里做事,交朋友。第二,爱好上有区别。女生喜欢在网上购物,男生更喜欢看新闻,打游戏。第三,地域上有差别。宅男宅女更多的集中在城市,换句话说,只有家庭条件优越,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才有空闲干自己喜欢的事,包括上网聊天、打游戏。宅男宅女们喜欢“宅”,倾向于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干自己喜欢的事,不太愿意接触太多的人,究其原因,离不开家庭、社会、学校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一)家庭

因为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是家长制,父母在子女心中有绝对的权威,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和为人处事的方法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的成长。比如,父母太过溺爱自己的孩子,怕孩子受到伤害,从而不让他们接触社会或推迟他们与社会接触的时间,这样孩子会形成一种依赖心理,不敢与陌生人说话,不自信,遇到事情会慌乱,社会经验不足,不会处理突发事件,实在没办法回家,躲在家里。久而久之他们就不愿意接触社会,希望永远呆在父母的庇护下,成为宅男或宅女中的一员。

(二)学校

“8090”的宅男宅女许多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尤其是在大学阶段,课业不紧,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这就满足了“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时间充裕,如果学校不做细致的规划,很多学生都会荒废学业。虽然到了大学阶段,学生中许多都已成年,能够处理许多事,但是十几年的学生生涯,许多学生已形成了定向思维,只知道考试,为人处世的能力不强,当他们失去人生目标时就会选择另一种方式来填补生活的空虚,即上网,宅在寝室或网吧。寝室文化对个人的成长也有很大影响,他们不愿意成为同辈群体中的另类,受不了群体的压力,很容易动摇,于是如果寝室里大部分人喜欢“宅”,那么“我”也就宅了。

(三)社会

“御宅族”最先是迷恋漫画、动画、游戏的一类群体,所以造就这一群体首先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达。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能够了解及时的信息,满足年轻人的好奇心理,再者电脑的价格逐年降低,人手一台电脑已不是妄想。这些客观条件满足了,年轻人的自控能力也较弱,抵挡不住网络的诱惑。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弥补日常生活中交际的失败,因为网络的群体比个人日常生活的接触群体要广泛,而且自己有主导权。同时现代网络包含了许多信息,可以网上聊天,网上购物,一个账号或一个电话,就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东西,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且可以送货上门,这些都是宅男宅女们渴望的生活状态,办事效率高。除了网络的影响外,社会压力过大也是“8090”选择宅在家里或学校的原因。相对于家庭和学校的简单和纯朴来说,社会就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许多事要考虑,稍有不慎就会栽跟头。面对这样的一个强大而复杂的对象,“8090”无法恰当的应对,所以许多人选择躲避,“宅”起来。

三、探索宅男宅女的出“宅”之道

“宅”虽是现代青年的一种选择,是他们的自由,但是因“宅”而产生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如身体健康状况恶化、交际能力降低、自我认知不足、社会风气不正等。因此,要积极的引导宅男宅女出“宅”,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迁。

第一,作为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与人沟通。

我们的许多习惯都是从小形成的,长大后就很难改掉。喜欢“宅”的一些年轻人可能小时候性格就比较内向,不敢跟陌生人说话,很怯场,这跟小时候父母的引导肯定有关。所以,作为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与小伙伴玩耍,不能一味教育孩子除了学习不能做其他事,“乖乖女”或“乖乖男”都不这样培养出来的。小时候忽视与别人的沟通,长大后人际关系肯定有障碍,伴有这样心理的年轻人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因为现实的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人要合作都需要交流和沟通,而不是在虚拟的世界动动鼠标就行了的。

第二,作为学校,要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

“8090”的宅男宅女迷恋网络就是因为他们有充裕的课余时间可供支配,人生没有目标和方向。所以如果学校合理安排学习课程,注重课程的多样性与实践性,开展各种活动,如暑期下乡活动、帮同学介绍兼职的岗位、开展班级联欢会等,激发同学的兴趣,这样他们就会花很少的时间在网络上,他们就会走出校园,学习社会经验,毕竟经验是必须亲身经历才能深刻体会,并且会记忆深刻,这也避免了他们在社会上遇到困难选择逃避的可能性。

第三,作为政府,要增加人们沟通的场所,释压的平台。

许多宅男宅女在学习上或工作上有压力,选择“宅”在学校或家里,喜欢泡网吧,不是心向往之,而是外界条件不允许。附近缺少可以放松心情的公园,广场,想去还要坐车或打的,一些人在考虑了经济条件后还是决定在家上网,网上有开心农场,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去玩玩。街道也是人车并行,人在其中并不是享受,许多人也选择网购,因为网上东西齐全,不用为了价格吵得面红而赤,也不用在大热天在人海与车海中穿行。其实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但那毕竟不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所以政府要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增加人们互动的空间,交流的场所,不能是人建设了城市,但最后人却享受不了城市化的成果。城市使人与人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但心与心的距离不能也随着远去。

四、结语

“8090”的宅男宅女一族是既月光族、啃老族、蚁族之后出现的又一特殊群体,他们追求简单刺激的生活,不愿与社会有太多的纠缠,喜爱网络,他们爱“宅”胜过一切。但因“宅”而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并日益影响他们的生活,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报调查中心.你有“御宅”倾向吗?[DB].http”\\news.sina.com.cn\c\2008-03-18\14595173905.shtml,2008-03-18

[2]冈田斗司夫.《御宅学入门》.1996.5

[3]《聚焦“宅世代”中国宅男宅女研究报告》GroupMKnewledgCenter群邑智库.中国广告.2008.6

作者简介:丁阿丽,(1988.7—),安徽大学09级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