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新兴网络俚语“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3

析新兴网络俚语“狗”

刘力舸

暨南大学文学院510632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众多网络词语往往以某种现象的出现为契机,通过某种方式推衍而形成一个新词词语群。其中,包含“狗”语素的词群“X狗”以及流行句式“V成狗”就常被用于网络甚至日常口语中。本文拟从语言学角度,对网络俚语“X狗”和“V成狗”进行词语模分析,同时对汉语“狗”类语汇的语义发展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X狗;词模;V成狗;语模;语义演变

一、词模“X狗”略说

李宇明先生在1999年发表的论文《词语模》中指出:“大多数新产生的词语,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一框架就像是造词模子(简称‘词语模’)一样,能批量产生新词语,并使其所产生的新词语形成词语簇。词语模是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这种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模标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词语模是一种用框架背景造语的现象,新词汇的产生有一定的架构,新熟语的产生也有一定的架构,故而,我们可以将构造词的架构成为“词模”,将构造语的架构称为“语模”。

“狗”本义为犬的俗称,在传统语境中,绝大多数含有“狗”语素的词常带有侮辱和贬低意味,随着网络的发展与传播,新词新语不断出现,“X狗”就是近期新兴的网络俚语之一,最早出现且流传最广的是“单身狗”,特指没有恋爱对象的未婚人士,意义与“光棍”类似,除此之外还有学生狗、高三狗、大四狗、金融狗、加班狗、搬砖狗、IT狗等,其中语素“狗”的色彩义在传统基础上发生了变化,同时“X狗”也开始成为批量产生网络新词新语的框架。

从语义特征上看,“X狗”含义较为直白,表示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如:

(1)鹿晗作为跑男团唯一的单身狗,预感会受到一万点伤害。

(2)底下便有人小声嘀咕:“都大四狗了,还来上什么课啊。”

(3)9月3日加班狗不放假能否拿到最低200%的工资报酬?

上述例句中,“单身狗”即单身的人,“大四狗”就是大四学生,“加班狗”指加班的人,可见在“X狗”结构中只要理解了前面“X”的意思,就能从字面上理解全部含义,而其中“狗”的意义又与传统语境大不相同,在传统语境中,“狗”用于形容人时基本语义特征为[詈语+][卑微+][恶劣+][无能+],并且常寓有对所指对象的厌恶和鄙视,感情色彩多为贬义,几乎不用于自称而常用于他指,但在网络语“X狗”中,“狗”的基本语义特征为[自嘲+][无奈+][戏谑+],是带有幽默色彩的中性词,既可用于他指,又能用于自称。

从结构特征上来看,“X狗”是一个网络新兴的词模,李宇明根据模标和模槽的位置把词模分为“前空型”和“后空型”,“X狗”的模标为“狗”,位置在后,空位“X”位置在前,属于前空型词模。通过互联网,笔者在百度、新浪、搜狐等影响力较大的网络平台中搜索到“X狗”类结构语料共22条,以此为研究基础,从音节数量、语言单位和词性三方面对进入模槽的词语“X”进行了考察,统计结果如下:

统计结果

X的性质

数量

举例

音节数单音节0单身狗、理科狗、大四狗、搬砖狗

双音节21

多音节0

英文1IT狗

语言单位词16大学狗、小学狗、文科狗、工科狗

短语5大四狗、开学狗、考研狗、补课狗

英文1IT狗

词性名词(短语)13学生狗、金融狗、程序狗、本科狗

动词(短语)8摄影狗、毕业狗、加班狗、上班狗

形容词(短语)0

其他1IT狗

从上述统计中可以看出,进入“X狗”模槽的词语主要为双音节,语言单位以词为主,其中名词占优势,部分动词也可进入模槽,故而“X狗”的主要构成模式为“双音节词/短语+狗”。

从句法特征上看,词模“X狗”的模标“狗”本身是名词性成分,模标标示词模的词性,由同一词语模构成的词族在词性上呈现统一性,故而“X狗”所造出的词语基本上都是名词性的。“X狗”可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如

(1)大四狗有着典型的大四学生临毕业的生活状态。

(2)我们都是加班狗,每天都加班到凌晨才能走。

(3)我在那些短暂的单身狗日子里,都是用找女朋友来充实生活的。

此外,“X狗”可以被数量词组修饰,也可以在词尾加“们”表示复数概念。

(4)作为一个单身狗,我已经深深的感觉到了这个世界的恶意.

(5)单身狗们在经历了春节逼婚相亲高压后,无处释放负面情绪时,难免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出来。

二、语模“V成狗”浅析

除了“X狗”之外,“V成狗”也是新兴的“狗”类网络俚语之一。如前文所述,“词模”是指用来构造词或体词性固定短语的架构,熟语的产生同样有类似词模的框架现象,对此,周荐在《“语模”造语浅说》(《语文研究》2008年第1期)中将其称之为“语模”,本节所讨论的“V成狗”正是一种语模造语现象。

“累成狗”是网上流传得最早且最广的“V成狗”结构句式,用来形容人极端疲惫,关于其出处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其来源于狗在累或者热的时候会张嘴吐舌释放热量,而人在疲惫状态下的喘息状态恰恰与狗相似,故而以“累成狗”来形容人累得像狗一样,另一种说法是认为其源于英语习语“dogtired”,意为“筋疲力尽”,直译成中文则为“累成狗”。周荐认为:“绝大多数的语模都是根据曾经存在过而且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的一个短语构造的。这个短语,相对于语模而言可称为‘语基’。语基化为语模的方式都是将语基中的某个词、语或小句撤掉,使原来的语基变成一个语模,之后再填充进一个新的词、语或小句,成为一个新的短语。”(《“语模”造语浅说》)由于“累成狗”在网络范围中的频繁使用,故而“累成狗”成为语基,将其中的“累”撤换,使得“V成狗”成为一个语模,其中语模槽“V”可以填充进其他词,如冻成狗、困成狗、饿成狗、哭成狗、虐成狗、忙成狗、穷成狗、丑成狗、肥成狗、矮成狗等。

从结构上看,语模在构造上比较容易向所从出的语基结构靠拢,因而以此新造出的短语结构也显现出源流的一致性,由于语基“累成狗”中的“累”为单音节谓词性成分,故而替换进入模槽“V”词也的基本上为谓词性成分,且均为单音节。从语义上看,“V”与“狗”之间一般构成隐喻的相关关系,如:

热成狗:热得像狗一样张嘴喘气,形容炎热异常。

冻成狗:形容人被寒冷天气冻得像狗一样狼狈不堪。

然而,语模槽具有可随时更易词语的性质,且大多为即兴仿造,故而“V”与“狗”之间的隐喻关系容易弱化,有时候“V成狗”的语义较为虚化,变成形容极端的程度短语,如

哭成狗:哭得很厉害

笑成狗:笑得很厉害

同时,正是由于语模的即兴仿造特点,使得一些新造出来的“V成狗”短语具有临时性特点,其生命力难以持久,适用范围并不广泛。

三、新兴网络俚语“狗”的演变与形成

《说文》:“狗,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声。”《尔雅?释畜》:“未成毫,狗”郝懿行义疏:“狗、犬通名,若对文,则大者名犬,小者名狗。”狗为犬之俗名,先秦时期,犬是上古祭祀用牲之一,也是重要的肉畜之一,同时,其作为田猎用犬也是重要的贡品,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战国之前的文献中多有称“犬”而鲜有称“狗”的用例,到了战国初期,“狗”的用例开始出现,如:

(1)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易传?说卦》)

(2)其牲,狗也。亨于堂东北。(《仪礼?乡饮酒礼》)

两汉时期,文献中“狗”的用例增增多,且意义褒贬共存,如:

(1)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2)贺以问郎中令龚遂,遂曰:“此天戒,言在仄者尽冠狗也。”(《汉书?五行志》)

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狗”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犬”,除了用于物名之外,还孳生出大量表示负面意义的词,如:

(1)肜骂曰:“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三国志?蜀志?傅肜传》”

(2)羌胡敝肠狗态,臣不能禁,辄将顺安慰。(《后汉书?董卓传》)

(3)至洛阳,世隆逼之。公主骂曰:“胡狗,敢辱天王女乎?”(《洛阳伽蓝记?龙华寺》)

唐宋至明清时期,“狗”已经占据了基本范畴词的地位,并且出现了大量负面义的“狗”类语汇,如

(1)或谓之曰:“何不与给事同籍?五品家当免差科。”仁相曰:“谁能向狗尾底避阴凉?”(唐刘肃《大唐新语?忌戒》)

(2)犬羊外陵,狗鼠内讧,民罔奠居,皇纲就沦。(宋岳珂《桯史?卷十五?淳熙内禅颂》)

(3)那露台上便是独角牛,你看那狗骨头生的那个模样。(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三折)

(4)这狗官,还了秀才,快起解去。(明汤显祖《牡丹亭?硬拷》)

(5)我说这淫妇,死了你爹,原守不住,只当狗改不了吃屎。(《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

“狗”的负面意义随着历史演变不断固定,大量负面义的“狗”类语汇在现代汉语中得到保存。然而,语言仍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狗”在网络语境中又有了新的变化。

“单身狗”一词最早在2011年出现在网络社区,其来源于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中的台词:“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哎。”这句台词引发了人们无数的解读,电影中至尊宝孤独的形象也给网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单身现象在中国越来越普遍,中国的单身人士承受着巨大压力,一方面,他们面临伴随着中国经济现代化而来的职业和社会负担,另一方面,他们不得不应付父母关于婚姻、性别和家庭的传统观念。于是,网民们发现了电影人物与自己的相似点,面对巨大压力却又孤独而无奈,纷纷以“狗”来形容自身的生存状态,“单身狗”一词便应运而生。几乎所有的网络流行词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民间幽默感和戏谑的成分,而自嘲便是幽默的一种,自嘲者常常在话语中降低语言对象的等级,利用崇高与鄙俗、庄严与油滑的有趣混搭和互代,降低自嘲者的尊严和崇高,达到释放情感郁积的目的,故而,“狗”在传统语境中的负面意义被自嘲者使用,网民们各自依据自己的现状仿拟“单身狗”而造出“学生狗”“考研狗”“金融狗”等各种“X狗”类词汇,仿拟“累成狗”而造出“穷成狗”“哭成狗”“虐成狗”等等语句,达到化解压力、释放情绪的目的,其中“狗”的负面意义有所弱化,增加了自我解嘲的色彩义。然而,网络是一个语言符号系统,由于网民追求速度以及求新求异的心理,其在虚拟世界所解读的符号文本由于具有表达上的多义性、模糊性、形式化的特点,扩展了符号的隐含义,加剧了人们对意义理解的分歧,故而网民对“X狗”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其自嘲义并不稳定。此外,过于密集使用符号反而使得这类词语外延越来越多,内涵越变越小,生命力并不强,故而词语模“X狗”“V成狗”的生成性强,但多为临时创造,使得一些语汇使用范围较窄,也难以凝固。

参考文献

[1]李宇明.词语模[C].邢福义主编.汉语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周荐.“语模”造语浅说[J].语文研究,2008.(1).

[5]王彤伟.常用词“犬、狗”的递嬗演变[J].语文研究,2013.(2).

[6]李春分,涂靖.论自嘲的产生机制和表达方式[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5).

[7]曹进.符号学视域下的汉语网络语言传播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6).

作者简介:刘力舸(1993.07-),女,江西新余人,暨南大学文学院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