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三烯酮对血清转氨酶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孕三烯酮对血清转氨酶的影响

吴海燕(通讯作者)徐瑶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目的:探讨孕三烯酮对血清转氨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64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辅以口服孕三烯酮2.5mg/次,每周2次,连续服用3~6个月,观察其血清转氨酶的影响。结果:64例口服孕三烯酮患者,转氨酶升高的共计16例。其中谷丙转氨酶升高16例,谷草转氨酶升高11例,两种转氨酶同时升高占11例。转氨酶严重升高1例,升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氨酶异常者在停药3月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口服孕三烯酮3~6个月后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低,且升高的患者在停用孕三烯酮后均恢复正常,临床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孕三烯酮者不需频繁地检查血清转氨酶。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孕三烯酮转氨酶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188-02

孕三烯酮为中等强度孕激素,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亦有很弱的雌激素和雄激素作用,临床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分,孕龄妇女其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非常高,可高达10%以上[1],并趋于年轻化[2-3]。子宫内膜异位症易复发,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手术[4-7]。孕三烯酮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常用的药物。但口服孕三烯酮后可引起转氨酶的变化[8-9]。本文观察腹腔镜术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口服孕三烯酮后转氨酶的变化,旨在探讨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转氨酶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无肝炎病史,术前3个月均未服用任何药物,术前及服用孕三烯酮前查肝、肾功能正常。本研究共纳入64例患者,平均(32±6.7)岁。

1.2方法

1.2.1服药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周开始口服孕三烯酮2.5mg/次,每周2次,连续服用3~6个月。

1.2.2检测方法:开始服用孕三烯酮后第三个月开始复查转氨酶,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2.0×ULN,停用孕三烯酮。转氨酶异常者每月复查一次,至转氨酶恢复正常或直至6个月。转氨酶正常者治疗结束后每2月复查一次,随访至6个月。

1.2.3统计学方法

率差异的显著性测验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服药后转氨酶变化

64例口服孕三烯酮患者,转氨酶升高的共计16例,占25%。其中谷丙转氨酶升高16例,谷草转氨酶升高11例。两组转氨酶同时升高占11例。其中转氨酶严重升高1例。被迫停止使用孕三烯酮者2例(于服药后第5月停止),服用至6个月结束者有62人。转氨酶升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9.01,P>0.05)。见表1。

2.2患者停药后不同时间段转氨酶变化

患者服用孕三烯酮3月后每月复查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2.0×ULN,停用孕三烯酮。转氨酶异常者每月复查转氨酶一次,至转氨酶恢复正常或直至6个月。ALT≥1.0~2.0×ULN(10例),停药1月后,其中9例恢复正常。停药1月后,3例恢复正常,2例在1.0~2.0×ULN,停药2月后均恢复正常。ALT≥10.0ULN(1例),停药1月后,降至5.0×ULN,3月后恢复正常。AST≥1.0~2.0×ULN(6例),停药1月后,其中3例恢复正常。3月后全部恢复正常。AST≥2.0~10.0×ULN(5例),停药1月后,1例恢复正常,3例在1.0~2.0×ULN,1例在2.0~10.0×ULN(较停药时减低50%),停药2月后4例恢复正常,1例在1.0~2.0×ULN,3月后全部恢复正常。后每2月复查转氨酶正常。转氨酶正常者治疗结束后每2月复查一次,随访至6个月,均无异常。见表2。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疾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好发于年轻患者。孕三烯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三烯19去甲甾类化合物,即它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又有很弱的雌激素和雄激素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它能抑制孕激素分泌,也具有黄体酮对子宫内膜的作用,使子宫内膜及异位病灶细胞失活,退化,从而导致异位病灶萎缩。研究表明,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疗效相近,对转氨酶的影响孕三烯酮较米非司酮多见[8-9]。本研究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口服孕三烯酮3~6个月后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低,且升高的患者在停用孕三烯酮后均恢复正常。说明孕三烯酮短期用(小于6个月)对转氨酶的影响是可逆的,但药物对转氨酶的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且该研究样本量小,还需大样本证明其对转氨酶的影响。该研究仅对转氨酶有一定的证明,还需完善对肝功其它酶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朱素芹.腹腔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46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2,34(5):15-16.

[2]GacciM,etal.Qualityoflifeinwomenundergoingurinarypersionforbladdercancer:resultsofamulticenterstudyamonglong-termdisease-freesurvivors[J].HealthQualLifeOutcomes,2013,11(1):43.

[3]李灵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口服避孕药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4).

[4]陈红.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72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08,21.

[5]成九梅.手术辅以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3.

[6]江世敏.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对比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8:46-47.

[7]张绪秀.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应用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26.

[8]潘海花.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观察[J].微创医学,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