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性的批判和批判中的理性——哈耶克的理性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8
/ 2

对理性的批判和批判中的理性——哈耶克的理性观

黄飞

【关键词】理性;批判1.对理性的批判:两种理性主义框架

哈耶克关于理性的二元分立是建立在其无知观的基础之上的。在哈耶克看来,人类文明运行所赖以为基础的诸多因素往往处于不可避免的无知状态之下,个人知识的总和无力达至一种整合过的整体知识。所以,如苏格拉底所说,我们需要承认自己的无知,承认我们在行动中存在一些“理性不及的因素”。正是从是否承认“理性不及”因素的角度,哈耶克把理性主义分为两种:进化论理性主义和构建论理性主义。

首先在人性假设方面,构建论理性主义忽视人的无知,认为“单个个人都倾向于理性行动而且个人生而具有智识和善”①,而进化论理性主义则关注人怎样最佳的运用智识,以此将危害降至最小限度。从人的假设出发,两种理性主义得出形成文明制度的两种不同理路。唯理主义传统下的人既然“生而知之”,那么就有能力根据审慎思考来型构文明,进化论理性主义者则明确指出,“文明乃是经由不断试错、日积月累而艰难获致的结果,或者说它是经验的总和。”②两种理性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们对传统作用的不同认识。前者认为一切制度都产生于深思熟虑的理性设计,如果传统经受不住理性的检验,就应当被否弃。后者强调传统的形成有其自身内在的逻辑,即使不知道遵循传统的原因和益处,我们仍然要尊重既定的传统。甚至应当把对传统的遵循本身视为一种价值,即哈耶克所说的“居间性目的”。

显而易见,从对两种理性主义的诠释来看,哈耶克对唯理主义保有否定的态度。唯理主义者倾向极端,坚持将笛卡儿原则适用于道德原则,即“只要我们对任何一种观点哪怕还有一种理由去怀疑,我们就应当将它视作完全谬误而加以拒绝和否弃”。这意味着对于难以证明真伪的东西,我们须一律抱以屏弃的态度,不论是经由历史洗礼的传统经验,还是其他对我们有助益的事物。无疑,社会进步所必不可少的诸多积极因素会湮没于这样的原则覆盖,社会也会在整齐划一的原则切分中丧失活力。唯理主义者还热衷于向壁虚构。他们常常夸大理性的作用,主张从一个美好的意图出发,通过对社会进行周全的规划来建构一种乌托邦,以此实现远大的社会理想。但实际上,美好的愿望往往不能落实,因为庞大而周全的社会规划必然会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势必模糊了个人和社会的界限,从而导致对个人自由的侵损。而个人自由一旦丧失,又谈何社会理想?

唯理主义所缺乏的正是进化论理性主义所拥有的温和与稳健。以英国为代表的进化论理性主义传统,抛弃了对大而无当的理想的追求,转而求诸于现实社会中点滴可现的细节。他们尊重传统,强调经验,重视道德。既不幻想理论形态的无所不能,也不奢求全权似的建构。唯理主义与其相比,简直是一种“致命的自负”,只会通向极权或专制。

2.批判中的理性:一个核心区别

概括的讲,两种理性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对理性限度的承认。唯理主义否认理性的限度,既不承认理性理解自身的局限,也不承认理性在认识社会方面的局限;进化论理性主义承认理性存在限度,主张对理性进行客观清醒的认识和谨小慎微的运用。哈耶克对唯理主义的批判“无一旨在反对运用理性,所反对的只是对理性的滥用。”③所以他的理性观既不是一种非理性主义的理论,也不是一种贬低理性的理论,而是一种对唯理主义的合理批判。

按照邓正来先生的概括,理性的有限性表现在:一方面,个人理性在理解自身运做的能力方面有着一种逻辑上的局限,因为它永远无法离开他自身而检视它自身的运做。另一方面,由于个人理性无法脱离生成和发展它的传统和社会,所以它在认识社会生活的作用方面也存在着极大的限度。④进化论理性主义的核心内核就在于既承认理性的这种限度,又不认为理性毫无作用。哈耶克指出,理性的作用首先可以用来寻求理性的确当限度,其次虽然不能完全依靠理性建构理想的社会,但却可以用来完成某些重要的建设性使命。⑤

唯理主义则恰恰相反,是一种对理性的抬高和滥用。其错误在于“漠视理性自身的能力边界,认为人类理性可以囊括无限的知识并以此设计文明的制度”⑥。哈耶克否定这种对理性全知全能的判断,申明凭借理性重构人类文明乃是理性的僭妄,文明是在尊重既定传统的基础之上不断试错和点滴积累的结果。这种逐渐生成的文明就是哈耶克理论中一以贯之的“自生自发秩序”。在这种秩序之下,人们有效利用分散于不同人手中的知识,建立超过每个人智识范围内的文明,将不可避免的无知降至最低限度。个人自由也正受益于这种温和稳健的秩序而得以保障,从而到达哈耶克理论的最终归宿,即个人自由。总之,从无知观出发,承认人非全知全能的进化论理性主义是必经之路。沿着有限理性这条理路,又必然会得出以“理性不及”因素而形成的“自生自发秩序”。而正是自生自发的社会秩序,避免了“有识之士”对理想社会的乌托邦似的建构性,从而使个人自由得以保全。可以说。相对于妄图构建一切的唯理主义,进化论理主义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3.反思

正如理性本身存在限度一样,哈耶克的理性观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限度。首先,在肯定二分法作用的基础上,哈耶克对理性主义的分类夸大了概念范畴之间的差别,从而忽略了两者间的重叠和融合。在事实层面上,纯粹的建构主义和纯粹的进化论理性主义都十分鲜见,大部分秩序的形成都难逃内外两种因素的催生。一方面,社会的演进离不开原有传统的积淀和发展,另一方面,人们作为社会的主体,其自身对文明发展的智识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举例来说,英国是最为典型的进化论理性传统的国家,但是没有人可以肯定的说,英国这套社会秩序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理性建构成分。我们只能客观的说,英国的秩序是在两种因素的交互融合过程中逐渐生成的,只不过自然演进的味道更重些。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哈耶克的理论不过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一种有力的视角,而不能当作解决所有问题的济世良药。⑦

其次,哈耶克一再强调,他所反对的不是理性本身,而是对理性的滥用。而避免滥用理性的有效途径是把握理性的限度。那么究竟如何控制这个限度就成了最为关键却最为棘手的问题。按照哈耶克的说法,控制限度本身就是一个运用理性的过程。如果太依赖理性就会蜕变成建构唯理主义,导致对理性的滥用,以至于产生极权主义的危险。相反,如果社会的发展缺乏人类理性建设作用,则有可能冻结人们热爱自由和向往进步的感情源泉,滋生无政府主义的倾向。向前一步和向后一步都可能导致与本来意图相反的结果。遗憾的是,哈耶克只能意识到这种限度的关键性,却并没有为究竟怎样掌握限度指出一条明路。⑧

最后,以理性主义为中介,哈耶克将知识论和社会秩序分类有机联系在一起,构成其理论的完整逻辑。但这种自生自发秩序理路作为一种整体理论时,却对现实缺乏解释力。对于哈耶克理论的依托背景——英美两国,以进化论理性主义去解读社会发展完全具有说服力。但套用于文化背景迥异的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时,这种理论的移植就产生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中国的现代化如果借鉴英美的进化论理性主义思路,以自生自发秩序的演进为目标,那么现代化就会沦为一种悲观的宿命论调,前进的动力与热情会一并丧失。如果否认渐进的秩序演进,大刀阔斧的抛弃传统,那么又难免陷入建构理性主义的深潭。也许,提高对哈耶克理论内部矛盾的敏感性,放宽看待问题的视界,会有助于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也有助于发现未来的路。

参考文献

[1][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卷),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70页。

[2]同上书,第68页。

[3][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卷),第82页。

[4]参见邓正来:《自由主义社会理论——解读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9页。

[5][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卷),第80页。但笔者认为哈耶克对理性第一个作用的论证不免带有循环论证的色彩。

[6]张爱军、唐哲:《个人自由的理性之维——哈耶克自由思想研究》,《求索》,2007年2月。

[7]当然,对概念二分法质疑的本身,使笔者自己也陷入到逻辑怪圈之中。

[8]就像呼吁在私域和公域之间划定界限一样,他也没有明确指出怎样划定这条界限。

[9][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卷),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10]邓正来:《自由主义社会理论——解读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张爱军、唐哲:《个人自由的理性之维——哈耶克自由思想研究》,《求索》,2007年2月。(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政管学院2006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