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比较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何小汶薛冰(通讯作者)

何小汶薛冰(通讯作者)

(重庆建设医院眼科重庆400050)

【摘要】目的:对比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在治疗老年性白内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A组92例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B组93例患者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视力、角膜平均散光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无显著差异,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情况,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势。

【关键词】超声乳化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老年性白内障;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037-02

Comparetheclinicalefficacyofphacowithsmallincisiontreatingsenilecataractphaco

HeXiaowen,XueBing(correspondingauthor).ConstructionHospitalofChongqingCity,Chongqing400050,China

【Abstract】ObjectiveContrastphacoandsmallincisionnonphacoapplicationvalueinthetreatmentofsenilecataract.MethodsScreeningbetweenJanuary2015andJanuary2015,185casesofsenilecataractpatientsofourhospital,werepidedintogroupAandgroupB.Agroupof92cases,treatedwithphaco.GroupB93cases,treatedwithsmallincisionnonphaco.ResultsFortreatmentofaveragevisualacuity,cornealastigmatismvalue,operationtime,intra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comparingthetwogroupshad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Phacoandsmallincisionnonphacocurativeeffectinthetreatmentofsenilecataract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utsmallincisionnonphacohavesurgery,suchassimpleoperationandlowcostadvantage.

【Keywords】Phaco;Smallincisionnonphaco;Senilecataract;Clinicalcurativeeffect

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剧,老年性疾病在临床诊治中占有相当大的部分,其中老年性白内障已成为老年人最为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在致盲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1],老年性白内障是老年人致盲的主要病因,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治疗白内障的药物,通常采用手术治疗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以及超声乳化术是目前临床上老年白内障的主要术式[2-3]。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8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对本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排除眼部感染性疾病、严重眼底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92例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其中男52例,女性40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70.2±5.6)岁,共92只眼,病程时间5个月~19年,平均病程(3.6±1.2)年,B组93例患者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其中男53例,女性40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1.4±5.2)岁,共93只眼,病程时间6个月~15年,平均病程(3.5±1.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消毒、散瞳,采用常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以及结膜下局部浸润麻醉,其中A组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用菱形穿刺刀于角膜缘10:30方向做3mm宽切口,穿刺进入前房,并向前房内注入黏弹剂,环形撕囊,前囊口直径约5mm,行晶状体皮质水分离;然后在角膜缘2点钟方向用穿刺刀作一小切口进入前房,作为辅助钩进出口;应用超乳头击碎并吸出晶状体核,最后吸尽晶状体皮质,在前房及囊袋内注入黏弹剂,最后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冲洗干净黏弹剂,完成手术。B组患者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麻醉起效后,在上方巩膜距角膜缘后2.5mm处作反眉弓切口,长约5.5mm,深约0.3mm,并用穿刺刀作巩膜隧道切口的内切口,向前分离达透明角膜内穿刺入前房,向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晶状体皮质的水分离等步骤后,用角膜刀扩大内切口,使用晶状体匙将晶状体核缓慢托起转出前房并冲洗残留的皮质,在前房及囊袋内注入黏弹剂,最后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冲洗干净黏弹剂,完成手术。术后两组患者均局部给予抗生素眼液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术后1个月随访复查两组患者平均视力情况以及角膜平均散光值,并于治疗前比较,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SPSS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视力及角膜散光值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视力以及角膜平均散光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并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视力、角膜平均散光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

2.2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A组患者平均手术用时(20.5±3.8)min,B组患者平均手术用时(19.0±4.1)min,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A组发生后囊破裂5例,前囊膜撕裂4例;B组发生前囊膜撕裂6例,晶体悬韧带部分离断3例;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超声乳化术是临床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常用术式之一,其具有切口小以及快速复明的优点使其在临床广泛应用[4],但术中超声能量过高可能导致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并且超声能量的大小与个体化晶状体硬度密切相关,硬度越高则所需的超声能量以及所需时间也越高,但这也将导致角膜内皮细胞的进一步损伤[5-6]。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相当,手术用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通过回顾分析可知,角膜散光、后囊破裂以及角膜内皮纹状水肿是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是在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的基础上进行非超声乳化术的自闭式角巩膜隧道切口,具有操作简单、切口愈合快,并且术中对前房以及晶状体稳定性基本无影响,可有效减少角膜散光及不良反应的发生[7-8]。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无显著差异,均可有效改善患者患者视力情况,但小切口超声非乳化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势。

【参考文献】

[1]于凌.超声乳化三联手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140例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4:1144-1145.

[2]黄小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小瞳孔白内障46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5(3):112-114.

[3]李书林,张英润.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在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136-137.

[4]郑岚.两种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9):1679-1680.

[5]刘爱玲.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与超声乳化术临床疗效比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0(3):218-220.

[6]孟杨,陈经伟,汤诚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12(46):98-99.

[7]吴冰华,郭泽龙,陈悦玲.白内障患者100例临床术后治疗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25(3):398-399.

[8]赵镇芳,段香星,宋亚玲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8):1407-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