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音乐文化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布朗族音乐文化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段红雨

施甸县仁和幼儿园云南保山678000

布朗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其音乐文化艺术更是对布朗族人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布朗族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表演形式,并且其内容丰富,大多取材于不同生活场景,极富布朗族特色,深受各族人民喜爱。儿童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启蒙期,在幼儿教学中融入音乐文化,有助于增强幼儿对音乐的鉴别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融洽师幼关系。将布朗族音乐文化融入幼儿教学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幼儿常规教育

(一)塑造科学的幼儿学习常规

首先,将布朗族幼儿歌曲融入集体活动中,强化幼儿对布朗族音乐的认识。幼儿的音乐感知需要着眼于对节奏感的训练,将音乐指令替代传统的命令口语式的指令,在幼儿教学设计中,不同的游戏场景应该设计相应的音乐旋律,据相关资料显示,打击乐时幼儿最为接受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在集体活动中加入打击乐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模仿能力。比如在训练队形变换时,将布朗族幼儿音乐与拍手、踏步等精细动作进行整合,在增强幼儿对本民族音乐认识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以及肢体协调能力。

其次,将培养幼儿时间观念融入音乐教育当中。第一,利用音乐教学促使幼儿逐渐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增强幼儿学习的专注度。第二,让幼儿意识到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延续性,培养创新思维。布朗族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时代的发展为其音乐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在新时期,针对幼儿教学应该具有创新思维。比如利用互联网手段对不同阶段的幼儿阶段进行分组,根据特点进行相应的场景设计。例如为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水平,组织幼儿对不同时长的布朗族作品进行描绘,既可以提高幼儿对布朗族音乐理解的专注度,也能促使幼儿发挥想象,通过倾听描绘音乐表达的内容,提升其音乐欣赏水平。

(二)塑造幼儿的生活常规

生活常规是基于幼儿发展规律,制定的一系列的教学规定和要求,生活常规是为提高幼儿独立自理能力而建立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是布朗族音乐文化传递的内涵,所以幼儿教学也应该将这一理念进行整合。一方面,将音乐作品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微课形式,将布朗族音乐的代表作品利用图片、音频或者视频等形式再次进行展示,让幼儿直观感受布朗族音乐文化中的劳动元素,初步建立劳动创造幸福的观念,增强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将布朗族音乐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营造良好教学场景。部分幼儿无法适应幼儿园,容易出现哭闹情形,甚至导致幼儿作息规律混乱,这是由于幼儿园缺乏对音乐作用的认识。舒缓的音乐能够使情绪激动的幼儿快速冷静,而摇篮曲则可以促使幼儿快速入眠。幼儿适应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在新环境下,会存在一段适应期,所以,教师在进行氛围营造时,应该对儿童歌曲进行正确区分,明确布朗族儿童歌曲的适用场景以及内涵,为提升幼儿自主能力创造条件。

(三)塑造幼儿的游戏常规

游戏是幼儿教学的主要内容,将教育融入游戏当中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这一时期,游戏对幼儿具有巨大吸引力,围绕幼儿游戏进行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前文提到的生活情境在游戏常规中主要体现在对成年人行为的模仿。模仿行为的实质是一种条件反射,布朗族音乐反映了本族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状况,所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进行游戏设定,引导幼儿参与。比如在迷你厨房游戏环节中,播放有关厨房的背景音乐,能够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形成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增强幼儿音乐欣赏教育,提升幼儿情感体验

将布朗族音乐融入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幼儿音乐欣赏教育,提升幼儿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角色应该重新定位与转型。教师不应过度干预幼儿的情感表达,鼓励幼儿积极大胆的说明自己所喜爱音乐的看法,勿将成人思维作为评价幼儿想法的尺度。同时,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不应将曲式分析作为幼儿阶段的音乐教学方向,而应将布朗族音乐蕴藏人文内涵作为吸引幼儿的主要内容,增强幼儿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

三、创设情境,丰富教学表现力

生活化的音乐情境,能够显著丰富和增强教学表现力,布朗族音乐源自生活,却高于生活,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布朗族的生活状态发生巨大变化,与此同时,其音乐形态和音乐内涵具有新的时代意义,所以教师应该强化音乐教育情境。布朗族音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环境教育的内容,将音乐教育与环境教育统一起来,通过户外活动增加对大自然的认识,在听、看以及玩的过程中,使得音乐教育具象化,有利于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布朗族音乐文化的时代性进一步增强。将布朗族音乐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有利于推动布朗族音乐文化的创新与传承。通过加强幼儿常规教育,将幼儿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基于不同场景的教学,促使幼儿教育体系更加科学全面,激发幼儿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与发展幼儿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推动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芳芳,纳日碧力戈.布朗人的诗性智慧:民歌传承中的文化亲昵[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01):140-147.

[2]杨红梅.布朗族音乐文化探究[J].今日民族,2017(0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