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护理对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期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认知护理对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期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

刘迎春

刘迎春

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内科226000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对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期生命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老年肿瘤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实施认知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抑郁和焦虑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SDS评分平均为(30.4±3.6)分,SAS评分平均为(29.7±3.8)分,对照组SDS评分平均为(42.9±3.2)分,SAS评分平均为(45.1±6.2)分;同时,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方面的生命质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肿瘤患者应用认知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化疗期生命质量,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认知护理干预;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期生命质量

认知护理,是一类以提升患者认知能力、纠正并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为目的的心理护理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老年肿瘤患者可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延长生存期限。但由于老年肿瘤患者病程迁延,且化疗的不良反应较多,而患者耐受性较差,而给予患者认知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化疗期不良情绪,改变其不合理认知观念,提升其生命质量[1]。我院在此次研究中,选取自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所收治的110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组对照试验法研究认知护理对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期生命质量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于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期间我院肿瘤内科所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11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110例患者均采取化疗治疗,且均无化疗禁忌症。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为61~83岁,平均年龄为(76.31±5.3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6例,初中至高中22例,专科及以上7例;肿瘤类型:食管癌13例,胃癌12例,肝癌10例,肺癌9例,肠癌6例,肾癌4例,乳腺癌1例;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为61~83岁,平均年龄为(76.31±5.3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6例,初中至高中23例,专科及以上6例;肿瘤类型:食管癌14,胃癌12例,肝癌11例,肺癌8例,肠癌5例,肾癌3例,乳腺癌2例;两组均排除合并意识障碍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类型与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其主要护理内容包括日常治疗护理、体征监测、问询答疑、生活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和办理出院手续等。

观察组患者在优质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护理干预,其主要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基本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予以热情接待,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环境、科室制度、主治医师、护士长以及同病房的病友等,告知其家属探视制度、作息制度等。同时,护理人员要通过患者表情、言语及行为等评估患者心理,保持亲切、诚恳的语气给予患者同情与安慰,以便于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②重建其认知。老年肿瘤患者普遍存在悲观、绝望等不良情绪,这是因为“癌症即不治之症”观念已深入人心。而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对患者实施认知重建护理干预,改变患者关于恶性肿瘤的认知、思维、信念、推理和所持态度等方面的认知。因此,护理人员可针对患者不合理信念提问,通过质疑等让患者意识到自身想法的没有科学支持,从而放弃原来的关于癌症的信念系统,重建新的、科学的信念系统。比如,护理人员可对患者发问:“你不知道癌症患者接受了正规治疗后可以长期存活吗?”“你的家人、亲戚和朋友嫌弃你拖累?希望你早些结束生命吗?”等,引导患者转变患者对于癌症的错误认知,重新建立“癌症并非绝症”的科学信念,并感受家人和亲朋的关爱。同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详解介绍当前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效果,让患者了解在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下,能够缓解疾病,延长生存时间。另外,护理人员还可请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进一步重建其科学认知。②中断其不良思维。化疗,是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癌症患者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同时也是癌症患者用于巩固手术疗效的主要手段。但是,化疗科引发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并能损伤患者重要脏器,为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使得患者一想到化疗就感到害怕、紧张和焦虑等,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中断患者思维,反复强调化疗虽然痛苦,但是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使得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并能重返家庭与社会,从而使得患者坚定治疗的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③分散注意力。护理人员可为患者播放和缓轻松的音乐,为其创造温馨亲切的治疗环境,以分散患者对化疗以及化疗不良反应的注意力,让患者在化疗期间情绪稳定,保持放松心情。同时,护理人员还可采取播放幽默视频、提供幽默书报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丰富其住院生活。④放松训练。护理人员可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方式缓解其焦虑与紧张情绪。训练患者先握紧拳头、咬紧牙关,然后再放松,使得患者体会肌肉紧张和放松感觉。从而有效缓解其焦虑不安与紧张情绪。⑤脱敏护理。老年肿瘤患者因为自身疾病,容易在与人交际时产生恐惧、自卑等心情,其状态极为敏感。因此,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建立正常心理反应机制。可先让患者与其同病房的病友交往,患者适应后,再鼓励患者在医院内散步、活动等,最后鼓励其走出医院。如此逐渐使其建立正常心理反应,并慢慢迁移至日常生活中,从而使患者成功脱敏。

1.3观察指标

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2]评估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方面的生命质量;同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抑郁和焦虑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c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化疗期的生命质量

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方面的生命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生命质量对比(n,)

组别例数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

观察组5579.4±14.663.7±17.372.3±3.475.9±13.855.4±7.3

对照组5566.1±4.051.4±11.656.4±3.863.3±7.269.2±10.1

T-4.5373.47216.8344.6436.531

P-<0.05<0.05<0.05<0.05<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程度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DS评分分别为(46.3±4.9)分、(46.2±4.8)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9,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平均为(30.4±3.6)分,对照组SDS评分平均为(42.9±3.2)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26,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AS评分分别为(49.3±6.7)分、(49.4±6.8)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平均为(29.7±3.8)分,对照组SAS评分平

均为(45.1±6.2)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45,P<0.05)。

3.讨论

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因化疗药物所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社会支持程度和心理压力等均会大幅度降低患者生命质量[3]。目前,伴随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使用传统临床疗效指标如病死率、肿瘤复发率、生存时间等评价护理效果已然存在局限性。由于老年肿瘤患者这组特殊群体,因家庭经济的限制、观念守旧、合并其他慢性病等因素,导致患者生命质量下降现象十分突出,并对患者的治疗、康复造成严重影响[4]。因此,本文认为采取生命质量以及抑郁焦虑情绪评估患者护理效果更具针对性。

然而,常规护理无法更有效地提升患者生命质量。认知护理注重通过心理辅导等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以及非理想观念,并使用现实的、合理的思维方式取而代之,缓解其抑郁和焦虑情绪,并重新评估自身,重建其对未来的信心[5]。本组研究通过基本护理干预,可快速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建立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以便于顺利实施接下来的护理干预;重建患者认知,可引导患者放弃原先曲解的、伪科学的或消极的认知,并采用合理认知取代其对于癌症的错误的、片面的认知,激发患者生存意识,让老年癌症患者明白癌症并非不能治愈;而中断患者思维与分散注意力以及放松训练,有利于患者摆脱对化疗的恐惧,坚定化疗治疗的信心,减轻消极、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脱敏护理则有助于帮助患者尽快融入正常生活,当患者适应了日常生活后,不仅提升了其心理应激能力,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解脱等自我心理调节方法,自主地克服其不良心理,密切配合化疗治疗与护理干预,并彻底地建立正确的认知系统。

综上所述,对老年肿瘤患者应用认知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抑郁、焦虑情绪,更好地自我调节不良情绪,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其在化疗期的生命质量,是老年肿瘤患者的理想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金玉彬,刘虹泽,陈旭东,等.认知疗法对农村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6):7—9.

[2]王海娟.认知疗法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8):26—27.

[3]何秀琴.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2):1510—1512.

[4]管梅,张晓红,贺子夏,等.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癌症进展.2010,8(5):505—510.

[5]周玲.认知对乳腺癌卵巢癌化学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护理干预[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025—1026.

作者简介:

刘迎春(1976.2-),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肿瘤患者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