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帕罗西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临床疗效观察

赵有川

赵有川(淮北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目的观察帕罗西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70例依据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帕罗西丁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未见严重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6%,观察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1.241,P<0.05)。结论帕罗西丁结合常规药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帕罗西丁肠易激综合症

肠易激综合症(IBS)是一组临床常见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不适,伴排便频率改变及粪便性状异常,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1]。在全世界范围内,IBS的患病率相差较大,总体看来,IBS症状人群的总体患病率在5%~25%之间,发达国家患病率较高,多在15%左右,发展中国家患病率多在5%左右[2]。我国据北京、广东、香港三地区进行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总的人群患病率在5%左右(按RomeⅡ标准)[3]。本研究通过用药前后IBS患者症状的缓解情况来初步探讨帕罗西丁在治疗中的意义,我科2009年2月-2012年2月对收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应用帕罗西丁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与资料

对我科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共7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53例,患者年龄21-62岁,平均37.3岁,病程6个月-5年。所有病人均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诊断标准[3],所有病人均作血常规、血沉、肝功能、大便常规、大便培养、肝胆脾胰B超、结肠镜或钡灌肠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70名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

1.2治疗方法

住院患者所有药物停服原药物一周,观察组对症治疗基础上结合帕罗西丁(赛乐特,早餐后口服,一次20mg,一日1次)对照组除没有应用帕罗西丁外,其余用药相同。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师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的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1.2.1观察方法

疗程期间每周观察2次,了解每日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作详细体格检查,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1.2.2疗效判定标准

一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总疗效评定及单项症状疗效评定。①显效:治疗后患者大便正常,腹痛或腹部不适缓解;②有效:腹泻次数减少,腹痛或腹部不适有所好转;③无效:腹泻无减轻,腹痛或腹部不适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有效率。

1.2.3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资料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卡方检验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疗效

观察组组(加用帕罗西丁)显效20例(57.1%),有效11例(31.4%),无效4例(11.4%),总有效数31例(88.6%);对照组显效10例(28.6%),有效9例(25.7%),无效16例(45.7%),总有效率数19例(54.3%),经卡方检验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1.241,P<0.05)。

表2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n(%)]

2.2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治疗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变化。A组(加用帕罗西丁)有3例(11.1%)在服药后第三天出现恶心症状,B组2例(7.4%)出现便秘症状,但均未影响治疗。

3讨论

IBS是消化道的功能性疾病,常伴有机体其他各系统变化多样的一系列症状,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异质性病患,其基本的病理生理特点是胃肠运动功能改变或内脏器官的敏感性异常,绝大部分IBS患者病情变化与心理因素有明显的关系[4]。近年来有研究指出,IBS的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性较为紧密,IBS目前已被心身医学家描述为七种经典的心身疾病之一[5],同时还有学者建议在评价IBS的健康状况时,必须将社会心理因素考虑在内。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IBS的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已基本明确,其中包括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敏感性异常、脑肠肽及脑肠轴的异常等,而在所有这些病理生理过程中,均发现了5-HT的参与。目前认为IBS与一些调节过程有关;①肠嗜铬细胞与5-HT的分泌有关;②5-HT与肠神经系统的调节。另大量研究提示IBS与肠道感染有关,流行病学显示,急性感染是诱发IBS的危险因素之一,而无论任何亚型IBS患者都村子免疫系统的激活。有学者提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概念[6]。感染引起IBS的确切机制还不明确,可能的机制有:肠道神经系统的损伤,肠道内的内分泌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感染物改变肠道动力及内脏的敏感改变等。最新的研究表明,肠道感染后免疫信息的变化可传达至中枢,进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状态的改变;抑郁、焦虑、重大精神刺激等一系列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因素,也可通过神经和免疫之问的联接机制来影响肠道的免疫反应[7],从而参与感染后IBS的病理生理变化。这些IBS发病机制的阐明也进一步阐明了帕罗西丁在治疗腹泻型IBS具有良好疗效的原因。

帕罗西丁是强力而又选择性高的5-HT再摄取抑制剂。本品的化学结构不同于其它现有的抑郁药,因化学结构的关系故帕罗西丁对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摄取的影响极小。服用帕罗西丁可出现恶心、嗜睡、出汗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多数反应的强度和频率随用药的时间而降低,通常不影响治疗,临床资料表明,本品有较大的安全范围。本组实验数据观察发现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抗抑郁焦虑药物帕罗西丁,使得药物治疗IBS的总有效率有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提高,同时应用本药物不仅可显著改善抑郁、焦虑情绪,而且将大大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综述所述,帕罗西丁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的药物,其在治疗腹泻型IBS上的临床应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延青,杨云生,陈建、肠易激综合症[M].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5:27-37

[2]KimG,DeepinderF,MoralesW,HwangL,WeitsmanS,ChangC,GunsalusR,PimentelM.MethanobrevibactersmithiiIsthePredominantMethanogeninPatientswithConstipation-PredominantIBSandMethaneonBreath.DigDisSci.2012May10.

[3]庄迎春,尹德芳,邢桂云.黛力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O例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2:3578-3579

[4]万红宇,陈玉龙.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因素[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ll(1):88

[5]AnnibaleB,LahnerE,MaconiG,UsaiP,MarchiS,BassottiG,BarbaraG,CuomoR.Clinicalfeaturesofsymptomaticuncomplicatedperticulardisease:amulticenterItaliansurvey.IntJColorectalDis.2012May10.

[6]WolffBG,BoostromSY.Prophylacticresection,uncomplicatedperticulitis,andrecurrentperticulitis.DigDis.2012;30(1):108-13.Epub2012May3.

[7]FentonBW,BrobeckL,WittenE,VonGruenigenV.ChronicPelvicPainSyndrome-RelatedDiagnosesinanOutpatientOfficeSetting.GynecolObstetInvest.2012May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