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品管圈规范静脉采血流程提高合格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应用品管圈规范静脉采血流程提高合格率

吴进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25001

摘要:目的:通过实践调查规范静脉采血方法,规范静脉采血流程,提高合格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引入品管圈概念,确定“提高静脉血标本合格率“为本期品管圈的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设定目标,通过鱼骨图分析要因,最终确定血标本合格率低的根本原因,通过PDCA制定并实施改善措施,制定标准化流程。结果静脉血标本合格率由95.05%提高到98.79%。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静脉采血流程,使护理工作更加严谨、及时、准确。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血标本;规范流程

品管圈(QCC)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小团体,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发生的问题,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

1、方法

1.1、QCC成立:圈员各自设计圈名、圈徽,经投票确定“纽带圈”为圈名,圈名意义:纽带一边代表患者,一边代表医护人员,爱心将2者紧密联系。

1.2、主题选定并制定具体活动: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最终提高静脉血标本合格率为主题。全体圈员讨论并制定具体活动计划,观察并记录共30天,结果显示:总试管数850根,不合格试管数42根,不合格率4.95%。其中主要原因是凝血13管(30.9%)、采血量少12管(28.57%)、试管错误8管(19.04%)、漏抽6管(14.28%)、溶血3管(7.14%),根据“80/20”原理,得出主要原因是前两项。

1.3.目标设定:设定血标本合格率的目标值。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4.95%—(4.95%×78.51%×80.O%]=1.85%。圈员能力=所选主题在主题选定时6名圈员能力项的平均分/该项总分=80%。改善前后降幅达31%。

1.4.要因分析:全体圈员以头脑风暴的方式提出导致血标本不合格原因,经特性要因分析.最终确定血标本合格率低的根本原因是①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缺少有关培训②患者血管条件差,心里恐惧③现有流程不全面,采集方法不正确④危重患者多,工作量大

1.5、对策制定与实施

采用头脑风暴法列出解决方法,全体护士共同参与,从2014-07-15至2014-08-14对血标本合格率低的四个主要问题对策实施

1.5.1护理人员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缺少有关培训.对策实施①每次采集一名患者血液,血量要达到刻度线,抗凝管要充分摇匀,避免剧烈摇晃,知晓血标本的采集顺序,加强责任心[3]②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PDA执行规范,有疑问时及时查清。③主班、小夜班、大夜班打印标本采集汇总表,班班查对。④集体进行标本采集的培训考核,考核成绩纳入个人每月实景操作考核中。⑤qc小组、护士长定期进行指控。

1.5.2患者心理恐惧不配合治疗,血管条件差。对策实施①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思想顾虑,给予人文护理关怀.②鼓励同病房患者沟通,增强自信心。③患儿采血时,双人前往,一人采血,另一人协助家属固定采血侧肢体。④采血时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如果之前输液发现红肿痛等症状,即使拔管,外用喜疗妥药膏缓解症状。⑤对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选择有技术好的护士予以采血。

1.5.3采血方法不正确,现有流程不全面.对策实施①制定规范采血方法,每次带一名患者的试管到患者床边采血,采血前再次核对试管,PDA扫码确认无误后执行。②最好采用真空采血试管采集血标本,采血后避免剧烈摇晃、避免多次反复向试管内注入血液,用注射器向试管注入血液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溶血。③集体采血结束后双份打印标本采集接收表,核对采血的人数,总试管数,检查有无漏抽、有无使试管错误。④与华南护工做好交接,职责明确,双向签名,注明时间。⑤QC小组和护士长定期质控

1.5.4危重患者多,工作量大.对策实施①采用弹性排班、大小夜互为备班、片区护士巡查的原则,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②危重患者多、抽血量大时,小夜班可以让帮班、备班、片区护士帮忙;夜班可以喊小夜班或片区护士帮忙。③光线明亮④更换床位时,及时将采血条形码重新打印。

2、结果

2.1效果确认

2.1.1.有形成果:(1)2014年8月17—9月16日,共30天,抽取静脉血标本889管,其中不合格标本数11管,凝血4管(36.36%)、采血量少2管(18.18%)、试管错误2管(18.18%)、漏抽2管(18.18%)、溶血1管(9.09%)。合格率为98.79%,超过预期的目标值98.15%。

2.1.2.无形成果: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就团队精神、工作热情、责任与荣誉、品管手法、创造性思维、个人表达能力等6项无形指标进行调查,每项分值1—6分,分别统计6项内容总分,与改进前比较,无形成果显著。结果表明,各项指标都有提高。

2.2标准化

医生下达采血医嘱->主班护士接收医嘱并审核医嘱->生成条码贴在相应的试管上,放在指定地点->打印标本采集汇总表->通知病人采血意事项->小夜班核对明日采血试管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试管类型、条形码张贴正确->小夜班在危重病人多的情况下可以通知帮班、备班、片区护士帮忙->大夜班再次核对明日采试管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试管类型、条形码张贴是否正确->晨间集体采血时每次携带一名患者的试管到病人床头->采血前PDA扫描,确认患者->采血前、中、查对后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试管类型、条形码张贴是否正确->采血时沿血管壁缓慢注入真空试管,轻轻摇匀,注意试管顺序->集体采血结束后双份打印标本采集接收表,核对采血的人数,总试管数,检查有无漏抽、有无试管错误->与华南护工做好交接,职责明确,双向签名,注明时间->QC小组和护士长定期指控

3、检讨

静脉采血在诸多操作中在静脉采血的品管圈活动中,全体人员积极思考、讨论、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成功实施。大大提高了静脉采血合格率。合格率从95.05%提高到9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缓解紧张情绪,同时PDA的运用有效的提高的临床护理质量[4]。规范采血流程让我们的护理工作更加严谨、及时、准确的采血,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节省了人力、物力,争取了抢救的黄金时间。与此同时护士的参与性、积极性、责任心、创造性有了很大提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护理工作的持续性改进。

参考文献:

[1]邵翠颖,,金钰梅,朱胜春.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11(4):381-382.

[2]叶长城,60例不合格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原因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3,5(4):246-251

[3]钟春丽,何雪梅,莉琳,医药前沿,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标本溶血率中的应用,(2014)20-0043-02

[4]桑宝珍,荣丽娟,李玉艳,戚荟,帅燕珍,PDA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2009,09.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