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袖珍广场景观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1
/ 2

乡村袖珍广场景观设计研究

许瑞1宋子杰2

许瑞1宋子杰2

1.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运城044000

2.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山西忻州034000

摘要:本文概述了乡村袖珍广场的概念、特点及景观设计要素,以西安市长安区高鸭路泉子头村袖珍广场为例,探讨了此类乡村小型广场的景观设计方法。

关键词:乡村广场袖珍广场小型广场景观设计要素

1.概念界定

乡村广场是在城市广场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形态中的节点或节点的扩张,它具有吸引大量人流并为聚会提供场所的特征”[1]。而乡村广场是指可供乡村居民进行日常集会、交通集散、游览休憩、交谈纳凉等社会活动的中心与焦点。

乡村袖珍广场,通常是由较小的空地或闲置区域衍生而来的,一般指面积十分有限的开敞空间,它们常呈碎片状散落或隐藏在建筑群体结构中,直接为当地民众服务[2]。

2.乡村袖珍广场的特点

乡村袖珍广场并不仅仅指在面积和尺度上很小的空间,更不是简单的缩小版的城市广场。它们是由乡村中闲置、无法利用的小空间组成,多数位于建筑宅旁边缘,或主干道与次干道的交汇地带。除了有开放性、公共性等特点外,乡村袖珍广场更多的是满足周边人群的基本使用需求。

2.1空间局限性

袖珍广场又称小型广场,因其面积、尺寸微小而得名,一般一个袖珍广场仅为乡村中1~3个宅基地的大小,多数在200~600㎡面积范围内。

2.2形态不规则性

乡村袖珍广场一般选址于村中边角料地带,因此常呈现为不规则形态。

2.3交通便捷性

乡村袖珍广场一般与乡道、县道、巷道或是居民建筑相邻,很少会设置在隐

蔽难寻的位置,对于当地居民来说,使用方便,便捷可达,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同时节约土地和资源,在有限的空间内为人们提供了游憩与交往的空间。

2.4场地灵活性

乡村袖珍广场通常是由一块空地或是废弃闲置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它不需要规划特定大小的场地,可以被灵活地放置在任一闲置地块[3]。

3.乡村袖珍广场景观设计要素

乡村袖珍广场的景观设计要素,可大致分为景观功能要素与景观文化要素。其中,受空间局限性的影响,景观功能要素较为简单,根据其重要程度依次分为铺装基底、植物骨架与景观小品标志三类;文化景观设计要素是精神层面的不受客观物质条件影响而承载的当地乡土味道、村落特色等地方民俗文化景观。

3.1景观功能要素

(1)铺装基底:乡村袖珍广场的地面铺装在有限的空间中显得至关重要,起着分隔空间、划分区域的作用,代表一个广场的平面基底,在材质选取、色彩把控以及形式设计上都应谨慎考虑。

(2)植物骨架:袖珍广场上的植被无疑成为整个空间的骨架支撑,其中,乔木为场地遮阴避雨,成为广场上的隐形屋顶;灌木对场地进行围合,同时遮挡中层视线,草花类植物营造浪漫宜人的观赏氛围。

(3)景观小品标志:包括供人休憩的座椅,为人遮阴避雨的亭廊,提供照明的灯具,用于展示的宣传栏、乡民公约,用于锻炼的体育设施(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械)等。总而言之,景观小品是乡村袖珍广场发挥其服务功能的重要物质因素,没有景观小品或景观小品缺乏的广场是不健全的乡村广场。

3.2景观文化要素

乡村袖珍广场景观要素除了物质功能要素外,还应注入文化景观要素,如反映村落历史变迁、乡土民俗风情、神话传说及历史典故等载体。因此,乡村袖珍广场中景观文化要素出现的方式较为多样与灵活,载体可以为铺装、坐凳、宣传栏、灯箱、景观柱、植物搭配等任何形式。

4.以泉子头村为例的乡村袖珍广场景观设计方法

以泉子头村广场为例,探讨此类乡村袖珍广场的景观设计步骤与方法,主要从场地概况、设计构思、铺装、绿化、基础设施等五大方面来阐述。

4.1场地概况

泉子头村小型广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鸭路中段,东临东王村,西邻西王村,面积为550平方米。广场地形平整,现状有一处景石,空地被利用为临时停车场,邻主路一侧现有10根电线杆,缺少供村民聚集、休憩、活动、驻足、观赏的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

4.2设计构思

对现状进行解析,保留现状泉子头村景石、柿子树,移除场地内的紫薇。

在设计处理方面,将现有景石移至广场中央入口处,突出入口景观标识性;柿子树向后移形成植物组团。总体上将场地划分为中央活动区与亭廊休憩区,动静结合,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纳凉、闲谝、跳广场舞、锻炼的用途。

4.3绿化设计

在较小的空间内进行植物搭配都具有很强的限制性,一方面要避免植物太过抢眼与周边建筑不搭,另一方面又要避免植物过于平淡无奇,因此植物选取再精不在多。本次设计在植物配置方面,采用与泉子头寸历史中王婆栽松柏、槐树于村头的典故息息相关的乡土树种。将国槐作为基调树种,景石旁栽植三棵造型松,绿地中点缀红梅等有色树种。根据已有的空地大小进行植物搭配,具体配置方案为:栽植乔木国槐、石榴、垂丝海棠、造型松、丛生红叶李、结香、红梅,搭配高低层次灌木组团红叶石楠球、海桐球、金叶女贞球等中层植物,丰富地被植物八角金盘、金森女贞、高山黄杨、常夏石竹、草坪,形成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生机景观效果(如下图)。

图1泉子头村袖珍广场植物配置效果图

4.4基础设施设计

乡村小型广场中的基础设施必须要针对周边居民的使用需求来进行整体设计。首先,应充分挖掘村落民居建筑元素、历史典故元素,其次,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该场所的文化精髓,打造并提升整个乡村袖珍广场的品质。因此,在考虑功能设施方面的建设,需要将能代表村落的独特元素提炼出来并呈现于设计之上,从而为场地注入文化内涵与场所标识。

本广场设计中主要采用两种坐凳形式:3~5米长的剁斧面芝麻灰花岗岩整石、7米长的黄金麻花岗岩凳体与防腐木座面相结合式坐凳,以上材质较为耐用,能够更贴切与场地气质相符合。此外,场地西北角还设置有一处景观亭廊,满足三两村民交谈、纳凉、遮雨、赏景所需,营造一种较为安静、静态的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城市印象[M],方益萍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苏王新,浅析城市口袋公园的规划设计[J],现代园艺,2018

作者简介:

许瑞(1993.2~),女,山西运城,运城职业技术学院,044000

宋子杰(1991.3~),男,山西忻州,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