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在食道癌患者术后的应用及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PICC置管在食道癌患者术后的应用及临床护理

陈茜

陈茜

(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目的:探究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于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食道癌患者,两组均接受临床护理,按照患者采取的不同输液方法将其分为术后行PICC置管输液的研究组与术后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对照组,各有患者40例。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食道癌患者行PICC置管与临床护理可以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预防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食道癌;术后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242-02

PICC置管与股静脉置管及锁骨下静脉置管等方式相比安全性更高,导管留置时间更长,更适合食道癌患者在术后应用,可以避免因股静脉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置管而引发感染等问题,确保患者的术后良好恢复[1]。但是PICC置管也需要辅以临床护理,否则患者也有发生导管阻塞或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本文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食道癌患者,试探究PICC置管于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食道癌患者,按照患者采取的不同输液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8岁~74岁,平均(56.56±11.21)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9岁~73岁,平均(56.63±11.12)岁。将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比例进行组间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1.2方法

1.2.1输液方法对照组采取外肘静脉留置针方式输液,选择粗直且弹性好的外周血管进行穿刺,给予常规消毒,固定静脉,以15~30度角度斜向下进针,有回血后降低角度,拔取针芯并将套管置入静脉,待完全进入静脉后将针芯拔出,连接正压接头与输液装置。

研究组采取PICC置管方式输液。以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的优先顺序选择适宜静脉[2]。保持患者平卧,使其手臂外展90度,测量导管的置入长度与上臂围,在穿刺点周边20cm范围内消毒,穿刺点上方使用止血带,铺巾,以15~30度角度斜向下进针,有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置入2mm并送插管鞘,若见回血则轻按插管鞘以止血,随后以拇指将插管鞘固定,将止血带松开,穿刺针撤出,向插管鞘中插入导管直至达到测量长度,将导管附件、插管鞘、导丝等撤除,抽吸见回血后以0.9%生理盐水冲洗,并连接正压接头。固定导管,行X线检查,若导管位置达到要求再与输液装置连接。

1.2.2护理方法首先,为两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静脉输液的必要性、两种置管方式的异同点与注意事项,以缓解其紧张情绪;若患者焦虑恐惧,则应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给予语言鼓励,讲解成功案例,以提高其配合度,避免应激反应产生。其次,应营造舒适的康复环境,为患者合理选择输液时间,经常观察穿刺部位,若有发炎红肿等表现则要告知患者不得压迫置管侧肢体。最后,对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应为静脉压患者以硫酸镁热敷,输液前后以生理盐水冲管以预防导管阻塞,还应勤加更换输液装置与穿刺部位的敷料以预防感染,当然置管后也应以X线检查,以免导管尖端移位或置管长度过长损伤血管[3-5]。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80例食道癌患者,临床数据需录入至SPSS19.0版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检验卡方值;计量资料表现为(x-±s),检验t值。假设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仅有2.5%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17.5%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也远远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PICC置管与外周静脉置管是食道癌患者术后常用的输液方式,前者经外周手臂静脉穿刺,可以达到近心脏大静脉,这种置管方式既可以保护上肢静脉,也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其疼痛,同时PICC置管的静脉管径大,不易发生堵管、液体外渗等并发症,其在安全性和应用价值上要远远优于外周静脉置管。但不可忽视的是,PICC置管会长时间留管也会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对此,临床选择为患者进行临床护理,通过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来提高患者配合度、避免应激反应发生;通过营造舒适环境来减轻患者的痛苦;通过针对并发症的相应护理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从结果可以发现,采用PICC置管+临床护理的研究组其导管留置时间短于采取外周静脉置管+临床护理的对照组(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2.5%vs17.5%),正是PICC置管应用效果优于外周静脉置管、辅以临床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发生的直接体现。

4.结语

PICC置管在食管癌患者的术后有着良好应用效果,辅以临床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承丽.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1):256.

[2]张小霞.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健康宣教管理[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02):217-220.

[3]陈洁,蒋培琴,穆福婷,等.微信群在PICC置管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8,18(12):62-64.

[4]杨金丽,张海兵,郑少俊.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581-2582,2595.

[5]陈娟婷.PICC置管在食道癌患者术后的应用及临床护理[J].西部中医药,2017,30(12):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