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管理措施陆军第81集团军医院急诊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急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管理措施陆军第81集团军医院急诊科

刘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075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对安全隐患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出合理的护理预防措施,以保障病人输液过程的生命安全。方法:对于急诊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拟定出详细、科学的预防措施,提高急诊科护理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结果:将预防措施用于急诊科输液护理工作,使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急诊科医护人员与病人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加强急诊科护理工作规范化管理,可提升急诊科输液的护理质量,防止输液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急诊输液;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重症患者生命的第一线,是医院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任务最繁重的科室之一,是急诊危重病人进入医院治疗的首个科室。静脉输液是药效发挥最为迅速、有效的一种给药方式,其经常被用来作为急诊科救治病人的首选给药方式,在抢救重症病人生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静脉输液在救治重症病人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安全隐患,分毫差错都会危及重症病人的生命安全[1-2]。所以针对重症病人急诊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拟定出详细、科学的预防措施,以保证重症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1急诊科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1.1环境问题

(1)急诊科患者病种多,病情危重,就诊时间比较分散,输液时经常会发现其他类疾病(如高烧、钝器伤、感染等)的病人同在一室进行输液,容易引起病人之间交叉感染。

(2)急诊危重病人多数有亲属陪护,会造成急诊室内人员过多而出现吵闹,环境比较纷乱。

(3)输液达到高峰时,经常会发现部分危重患者因输液室内床位不足而在医院走廊上进行输液,这样极易引发护理差错的发生。

1.2技术问题

(1)少数护理人员对药物的自身性质、配伍禁忌以及输液应急处理不够清楚,造成配制成的药液出现异常,如悬浊液或颜色不均,从而危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2)少数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药理常识,未依据输液药物的应用说明、副作用及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及时调整。

(3)少数护理人员业务技术不够熟练,穿刺前准备工作不到位,一针未达到要求,导致病人皮下肿疼、酸胀。

(4)少数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原则,输液前未仔细检查药液和输液器具质量,对药物无菌不够重视[3]。

1.3管理问题

(1)由于急诊科护理人员配备不足,输液高峰时期经常出现病人排队等待输液的现象,使输液室秩序紊乱。

(2)取药和划价在不同地方,耽误了病人最佳就诊时期。

(3)输液高峰时期会出现护理人员不及时记录病人的情况,造成后续治疗等一系列安全隐患无从查起。

(4)护理人员粗心大意,输液时未仔细核查病人信息,导致用药错误。

1.4护士因素

(1)护理团队人员不足,且年轻人多。加之急诊病人就诊的不确定性,遇到输液高峰,病人人数较多,护理人员人力不足的现象更为突出。

(2)没有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有的医生字迹潦草,较难辨认,给核对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即使护理人员对医生处方有疑问,也没有做到认真校对。对病人的疑问不能认真对待,导致差错隐患。

(3)药物使用存在风险。护理人员对部分最新上市药物的使用剂量、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了解不够,导致对医生处方不能完全理解,不能按照病人的个体情况和药物的特性设置输液次序和速率。

(4)巡查不够及时,病情记录欠仔细。急诊科输液高峰时病人数量多,为了保证输液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的护理人员往往凭经验配制药液和换药,巡查、与病人沟通不够。加之刚入职护士缺乏经验,不能快速对病人病情进行客观评价,导致对病人病情发展、药液遗漏、输液异常反应等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

(5)护理水平不高,引起医患纠纷。这种事故经常出现在婴儿输液上。

(6)缺乏相应的健康知识宣教。急诊科由于病人流动速度较快,治疗时间不长,护士对静脉输液健康知识宣教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静脉输液病人开展健康知识宣教的积极性。

2防范管理措施

2.1优化输液场所,以防病人之间交叉感染

(1)可将急诊输液室分为三个区域,即小儿、成人和易传染区。每个区域之间设隔离装置,使得彼此互不连通,以防病人之间交叉感染。

(2)确保急诊输液室空气流通顺畅,温度在适宜范围,提供饮水设备,以及卷纸、垃圾袋、垃圾桶等,配备移动电视,提供健康保健知识方面的书籍和报刊,使病人在温馨环境中输液治疗。

(3)为病人家属提供方便休息的场所,尽可能劝病人家属回家休息。

(4)配备一定数量可以移动的输液床,以备输液高峰时使用,避免病人因病房有限而在过道上输液[4]。

2.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

(1)对进入急诊室工作不久的护士开展综合性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药物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和输液注意事项等,避免输液隐患。

(2)输液过程中随时监控病人体征,注意检查病人输液处是否肿胀,根据病人个体情况调整液速。

(3)加强基本功训练,输液扎针力求达到一针成功,减少对病人不必要的伤害。

(4)增强护理人员的药物无菌意识,输液前仔细核对药液和输液器械质量,工作时必须戴无菌口罩和橡胶手套。

2.3健全管理制度,确保输液室工作程序流畅

(1)实行人性化排班制度,输液高峰时期合理增加护理人员数量。输液病人较少时,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休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使病人的输液要求得到及时满足

(2)根据急诊的特征,尽可能地将挂号、收费等安排在同一楼层,并制作简单明了的流程图,使病人清楚医院的布局,防止来回奔波,浪费时间,减少病

人的不满情绪。

(3)输液过程中,值班护士应做到第一时间准确、详细地记录病人的姓名、年龄、使用药物的名称、给药剂量等信息,方便日后治疗核对。

(4)输液和更换药物时,要仔细校对病人姓名,防止出现用错药物的现象。

2.4加强医患交流,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1)输液过程中护士应主动与病人沟通,向病人及亲属介绍输液过程中的关键注意项,了解病人的个性需求,并尽可能予以满足。

(2)对护理人员开展礼仪知识方面的培训,使护理人员做到言行举止文明,着装整洁,降低病人对急诊科的惧怕感。

3结语

目前,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成为病人选择就诊的关键指标,其也是医院未来发展的趋势。急诊输液室是临床治疗工作中最重要的科室之一,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较大,丝毫过错都可能导致恶性结果。其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是生命,所以急诊科输液的护理安全始终是医院非常重视的一个科室。以往的急诊输液护理管理已不适合当今的医院管理,如人员分配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经常把重点放在已发生的问题,而对以后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警,导致急诊科输液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所以要加强急诊科输液的安全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强化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强化护理人员药物无菌意识,强化输液过程的安全管理,将所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5]。

参考文献

[1]张丽君,周旭.急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护理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8,9(29):183-184.

[2]何水芬.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48(29):60-61.

[3]李爱霞,卢志勤,曾海燕.门急诊输液室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当代护士,2011(5):117-118.

[4]吴芳兰,应燕萍,崔妙龄.154例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8,8(3):61-63.

[5]钟桂钦,王芳.门急诊输液室的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J].